第四百五十一章 暫別長安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12-29 10:41      字數:2325
  雖是新婚燕爾,好得蜜裏調油,實際上李咎和城陽的婚後生活倒也不全是恩恩愛愛。

  李咎在婚前就給城陽做好了女校的初步規劃,城陽拿了全部資料,隻稍微改了改涉及到官府和“編製”的相關內容,就送給皇後和皇帝陛下看了,不幾日政令正式發布,宣布正式在清河渠小街和采荷街交叉口的東南角掛牌“城陽女子學塾”。

  城陽女子學塾第一年是試行,城陽雖然是名譽“祭酒”,但是並不直接參與教學,第一年是以培訓講師為主,收留學生為輔。也就是第一年的大多數學生會是未來的塾師。

  同時女子學塾承擔對女童的義務教育,主要是教她們識字、女紅、品德等等,城陽的打算是先收容父母雙亡或被父母拋棄的無家可歸的女童。

  “因為看見幺娘會想到她和她的妹妹,大凡當時有人拉一把,也不至於落到那麽悲慘的境地。還好她們最後遇到了你。”

  城陽不無感慨地說道。

  她既然嫁給了李咎,便將李咎的兄弟姊妹視作自己的兄弟姊妹,將李咎的朋友師徒視作自己的朋友師徒,也便將幺娘、冬娘兩個都視作自己的妹妹。

  當然兄弟姊妹之間亦有親疏遠近的關係,城陽也不例外,她會更偏疼和自己比較合得來的小公主、趙三九,但也不會忽視最疏遠的連麵都沒見著的李冬娘。

  她在計算著學塾的開銷,看在她的顏麵上,女子學塾的老師們暫時不準備拿束脩,這裏就省了很大一筆開支。

  校舍的花銷是皇帝陛下和皇後的私房錢,屋子本身是城陽自己的產業,每月裏租出去收個百來兩。

  這百來兩銀子,城陽並不放在心上。且不說她的俸祿,就說城陽府被李咎打理過一番後,給城陽的供奉漲了不知道多少倍,特別其中的鹽產業,現在官府手裏把著,鹽價壓得那麽低了卻還是有暴利。

  往下是收容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城陽收留無家可歸的女童進行教養是福利性質,這筆開支由他們夫妻倆承擔。將來對貴族小姐、富商千金開放時,卻要收取一筆不低的讚助費了。

  雖然城陽和李咎計劃好了如何長長久久地供養女子學塾,他們仍然希望女子學塾可以自行運轉。

  否則他們要如何開分校呢?

  他們計劃好要在金陵開分校,這裏會借用三九之前買的一處產業為校舍,錢也比較好籌集。金陵富庶,養得起女子學塾。

  但是其他地方可未必養得起一個女子學塾,然而城陽想到和冬娘她們差不多命運的女孩子,又忍不住想為她們多打算一些。

  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弱者能活多久、活到什麽程度,完全依賴強者的道德水平。絕大多數人有基本的良知,不至於殺人奪財,倒是掠賣、搶占的多些。但是像傅貴兒他爹娘那個老鷹崖下的村莊那麽發指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長期被欺辱的人也不僅僅隻是女子,無權無勢又沒得一副好體格、沒有幾個好兄弟的男人也是被剝削欺壓的對象,不過女子因為先天氣力不足所以更容易淪落到弱者的境遇裏而已。

  李咎每次自主濟貧所,都是連老弱孤寡殘婦孺一起包幹,形成老帶新的傳承,讓會一門手藝的老人去教年輕人,讓年輕人能有口飯吃,或是資助其中還有勞動能力的人一些勞動工具,使得他們得以自食其力。

  城陽對女子學塾的計劃正是來源於李咎規劃的濟貧所,她也希望達到最終讓所有人都可以自食其力的結果。

  “城陽女子學塾”掛牌之後,很快就有不少年輕開明的閨秀主動報名加入。

  她們有的是為了結識更多人脈,特別是結識位於金字塔頂端僅次於皇後的城陽;有的是出於仁慈,知道城陽會接受一群小可憐之後便也大發慈悲地前來貢獻自己的善意;還有的人比如楊青娥,是被閨門束縛了才華,她們也是飽讀詩書、過目成誦的女子,也想有個舞台大展身手,卻囿於身份困在閨閣之內,若有幾個子女兒孫兄弟給她相夫教子,那倒也不錯,可是偏偏她們沒有這樣的際遇;還有一小部分純粹是想有個正當理由可以出門透氣,畢竟打牌燒香做宴席,都要穿衣吃飯、雇人租車、隨禮隨情的,一筆筆的花銷也多了去了,那總有花不起錢的人……

  各懷心事的閨秀和貴婦們很快就填滿了城陽的名額,城陽受此鼓舞,更是投入了十二萬分的熱情。

  ……以至於有幾個晚上,李咎摟著媳婦睡得正香,冷不防城陽突然蹦出一句“高芊芊的女紅太差了不能教這個”。

  一度李咎懷疑是不是自己耕地不夠賣力才會讓老婆有時間在床上想這個。

  總之在李咎的一力鋪路下,城陽的女子學塾很快就搭出了結構,先期課程也有了安排,第一批學員也趕著開始磕磕絆絆地教學相長起來,而收留的女童,也有了那麽十幾個。

  這次收留的女童基本都是從京畿各處的村子裏撿回來的棄嬰。

  城陽讓人四處搜羅孤兒,年紀太小的和男嬰男童就送去了濟貧處,大一些已經能讀書了的就留在了學塾。時秋收已過,家家戶戶都有些餘糧,因而還能養得起幾個孩子,他們收留的孩童數量便不算特別多,不過這些棄兒、孤兒,小的滿月,大的才四五歲,因為各種原因賣都賣不出去,便被家裏丟了出來。

  因為孩子的年紀有些比計劃的小得多,城陽又額外開支雇請了一個中年婦人作阿保照顧她們成長,如此前後忙完有了個樣子,時間就到了九月初,是計劃好的城陽和李咎一起返回金陵的時間。

  那縱有千般不舍,也得走了。

  本來城陽就因為再婚被推到了流言蜚語的風口浪尖上,他們夫妻倆又都是不能安分的能為。

  李咎的蒸汽機車頭就擺在皇宮的牆根底下給人白看,鐵軌鋪路修得熱火朝天,每天不知有多少人來看稀奇,既然看了稀奇就少不了要嘴一嘴李咎這個新駙馬。

  城陽的女子學塾也是讓人背地裏嚼舌的,這個學塾又在一條“女兒街”裏,“女兒街”上全是極好的鋪子和茶館,不知多少女眷聚在這裏打牌吃茶消磨時間。連這條街帶那個學塾,就在京城的話題榜上呆了一個月都沒下來。

  些許話題本不該影響城陽什麽,著實是中間牽扯著三九的事兒和楊家那段過往,帝後不願意閨女被人背後這麽議論,加之李咎那邊技術站還沒整明白,他必得等那些事兒都完結了才能挪窩的,早一些回金陵反而能早一些返回長安。故此帝後便忍著不舍放了他們小夫妻倆回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