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蒸汽機車和馬車的賽跑3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12-29 10:41      字數:2466
  兩個半車鬥的岩石把所有人都震懾住了。

  蒸汽機真的是個怪物。

  皇帝陛下拍拍最近的一塊石頭,突然說了一個“好”字。

  李咎對此早有預料,一個曾經征戰四方的人不可能看不出來蒸汽機車的優勢,況且早在之前皇帝陛下到訪李家時就看到了微縮蒸汽機在船舶上的運用,當時皇帝陛下就已經覺察到蒸汽機的不凡之處,隻是到此時他才真的能確定蒸汽機的拉力到底有多大。

  “倘若此車速度再快一些,則從嶺南到漠北運送幾萬斤糧食,也不過是稍微派幾個人照顧著車頭添煤罷了。南北東西,互通有無,當萬分便利。這還隻是表麵功夫,再往前想一想,征調數萬大軍也可使用此車,省了多少糧食,又省了多少時間!真國家利器也!”

  皇帝陛下直接給蒸汽機車拍了板,吳宥等人也隻能青著臉恭喜皇帝陛下獲得如此利器。

  皇帝陛下歡喜了一陣,李咎卻給他潑了盆冷水:“陛下,先冷靜一下。蒸汽機車雖然好,可是兩個大問題沒解決啊。能效不高是一個,這臣一定會竭盡全力去突破,爭取早日更上一層樓,進入內燃機的時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軌道。”

  “軌道是什麽問題?”皇帝陛下朝木軌看了幾眼,這不挺好?“噢,你是想說鋪設軌道要開路,維護軌道要人手?這都好說,就順著現在的官道,加寬道路鋪木軌,短期內先建這麽一條,在慢慢修成對麵可以來往的兩條……”

  皇帝陛下很自然地就安排好了。

  李咎搖搖頭:“陛下,木軌用在馬車騾車上還行,用在蒸汽機車上則不行。木軌無法負荷動輒幾萬斤幾十萬斤的鑄鐵車,用不了幾次就會損壞,是以軌道最好也要用鋼鐵。陛下,大雍暫時沒辦法提供這麽多鑄鐵,此其一。鐵軌對路基的要求很高,本身也有諸多限製,如橋梁的載重、轉彎的弧度等等,因而修築成本也高,此其二。還有一點……軌道既然是鑄鐵做的,就一定會有人偷竊,護路隊的人手要求很高,暫時大雍也抽不出這樣的人手來。”

  青山城那邊,李咎組織起養路隊,官府招了臨時工,已經把當地的閑餘人手全部用掉了。

  農耕占了一大半勞動力,作坊占了剩下的一小半,那麽服務於公共基礎建設的勞動力就隻能寄希望於繁衍和流民加入。

  之前那場大洪水,給金陵-青山帶去了一些人手,堪堪夠用。

  但是放眼全國,又不夠用了。

  鼓勵人口繁衍是國策層麵的計劃,牽涉到農耕、糧食、稅收、階層流動的方方麵麵,並非皇帝陛下此時說要鼓勵繁衍人口,真的就能繁衍人口了。

  人們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會傾向於多生,但是人口數量一旦突破糧食的承載量,就會招致滅頂之災。

  糧食缺口一成,就會有至少一成人口被迫失去生命,這是糧食和其他任何物資從本質上的區別。

  所以蒸汽機車會帶來新的繁榮之機,卻會受製於其他社會條件。

  不過,大雍建國不久,人口才剛剛開始複蘇,遠沒有達到承載力的極限。

  這對皇帝陛下的計劃是有利的。

  皇帝陛下按捺住收回底層統治權和邊關統治權的衝動,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是我太急切。這些事,既然你比較懂,就仍交給你來主持,朕希望有生之年能搭乘這個蒸汽機車去到北海和嶺南,朕要親手捕捉北海的凶魚,去嶺南品嚐荔枝!”

  李咎拱手為禮:“臣定當全力以赴。”

  皇帝陛下點點頭:“朕等你的好消息。”

  他停了一下,又道:“朕等的可不隻是這個蒸汽機的好消息。”

  李咎有點意外,他沒聽出來皇帝陛下的意思,而皇帝陛下已經招呼豐年和侍講學士記錄幾道旨意,李咎也不好意思追問了。

  皇帝陛下在車頭邊來回踱步,侍講學士和豐年一人拿了一支青山筆在速記皇帝陛下的命令。

  命在京中擇交通要地往返之間準備修建鐵軌,此事交由豐穰侯主持,初期不宜修太長,隻做十幾裏地也就夠了;

  現在的這個車頭,李咎說不會在這個車頭上升級,下次有提升會做新的升級車頭,所以這個車頭就是初代的定版。既然車頭已經固定就是這樣不用再改版,那就可以挪到城裏去,每天跑上幾趟,讓百姓們盡早習慣這個東西;

  最好李咎在回金陵之前留下圖紙、教會工匠再做一個漂亮一點的車頭,搞幾個豪華車廂掛上去,他要帶上皇後和妃嬪們親自搭乘蒸汽機車遊覽京城;

  對了,還得找幾個畫師來,把今天的比賽情況和這個醜不拉幾的車頭仔仔細細地畫下來留作紀念;

  命重新勘察大雍十九道的官道,按照李咎的等高線畫法把官道及附近的地圖收集來,為鐵軌規劃做準備;

  命重新歸總大雍各郡的社會基礎條件,主要是自然產出、人口、田畝、自然環境等等,為將來的鐵軌站點設置做準備;這一條最簡單,因為前年起為了給技術站選拔實驗點,各個郡縣已經排查過一次了,並且李咎也結合他的見聞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意見,這份結果拿出來修修改改就能用,選好城市就能提前準備;

  命選拔工匠人才參與李咎的實驗室,積極投入蒸汽機改良和軌道建設,有功者,賞爵位!雖然隻是階官勳爵,卻也是無上榮耀!

  ……

  一條條非常實際的命令被記錄下來,很快就會被謄寫為聖旨的形式下發給天下人去執行。

  天色已晚,皇帝陛下微覺疲倦,他最後拍了拍李咎的肩膀,又拍了拍醜醜的鐵車頭,心滿意足地下令回城。

  秋雲山就在城門附近,儀仗車駕走了不到一刻鍾就來到了城門。

  今天這一片都戒備森嚴,城門洞開,到處都是巡視和警戒的禁軍,沒有其他人能接近。

  唯一的例外是城門裏不遠處停著一隊人馬,中間有一輛華蓋馬車,兩匹白馬,紅漆車駕,垂素紗,墜瓔珞,晚風一吹就叮當作響。

  皇帝陛下一看就知道是城陽的車駕。

  原來城陽今天也來了,不過她沒去現場,而是在城樓上通過望遠鏡在關注著實況。

  皇帝陛下突然覺得有點發酸,叫來李咎:“哎,我的好閨女,竟然來城門口等你。你們小夫妻新婚燕爾如膠似漆,我是過來人,我也懂,但是萬不可耽擱了正事——”

  李咎哪裏聽得進去,禮數周到地胡亂應了幾聲。

  一旁的城樓門口,身著男裝頭戴冪離的城陽從城樓上下來了。

  城陽在皇帝陛下跟前兒揭開冪離的垂紗翻到帽沿上,露出粉潔的臉來,先與父親行了禮,又朝李咎笑了笑,再轉回來眼巴巴看著父親。

  皇帝陛下直擺手:“行行,你們趕緊回去吧,駙馬不必送到宮門了。哎喲,真讓人牙酸!難怪那日我壽宴過後,宮裏頭人人牙倒,都是叫你們倆酸倒的!”

  李咎傻乎乎笑一笑,催馬上前,一手拉起城陽也上了馬,夫妻倆共乘一騎,溜溜達達地往城陽公主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