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學堂再開張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6-25 04:08      字數:2198
  李咎手裏的產業,現有三九打理得妥帖,李咎竟不必再費一點點心。

  ??所以李咎全身心地投入了學塾建設。

  ??他在大棚兩側預留的屋舍裏,又開了李氏學塾,教的百工雜科。

  ??金陵的情況比青山城好,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本地的教諭、學塾等並不把李氏學塾放在眼裏,他們瞧不上這些歪門左道,也不認為李咎是威脅。

  ??壞處是招生更難了,畢竟稍微有點錢的人家都送娃考科舉,沒錢的人家都隻想著送娃去掙錢。

  ??心眼兒多的人家若有餘錢,就挑聰明伶俐的貧家子弟認作義子,能讀書出來就送去讀書考科舉,再不濟也當個胥吏,讀不出來的,就養在身邊辦事,卻比奴仆還好用。

  ??學生生源不甚好,李咎管一頓飯,招到的學生皆係貧家子弟,並且大多數都偏“愚鈍”。也有少量不那麽貧且“愚鈍”的,年紀都很小,是父母著實騰不出手帶孩子,把李咎這兒當成了托兒所。

  ??李咎將金陵城的學塾的情形打聽了一番,知道學塾中比較古板的那些並不教拚音,但是拚成績的或者說是偏應試教育的,都已經用上了拚音。並且數科也教了阿拉伯數字和代數、方程式、平麵幾何等數學內容。

  ??那李咎便沒啥顧慮了,李家學塾也從拚音和數學教起。

  ??生源不太好,師資也不怎麽樣。

  ??醫科相對簡單些,李咎因為天花牛痘的技術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賞賜,並且培養了一批對外科、婦產特別專精的大夫,這些事金陵人都知道。

  ??李咎從現代帶來了一大批現代精修過的中醫典籍,很有衝擊力,極大地推動了大雍醫學的發展。這些典籍被李咎去修整不該存在的信息,還需要大夫們驗證藥方和脈案。

  ??是以金陵有不少還沒熬出頭的年輕大夫願意來李氏學塾邊學新東西邊教課。

  ??其他的科目就不太容易了。

  ??基礎科學科目是最難的,生物、化學、物理、地理四個大類,一個先生都找不著。金陵人或有看了李園雜學的課本、期刊的,也粗略知道些新鮮說辭,但是卻很少有人係統地學過。

  ??沒有係統地學過,就很容易把學生帶偏了,李咎不敢用這樣的先生。

  ??而工科類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那些李咎想招攬的工匠,對自己吃飯的本事看得很重,不願意讓外人學去,李咎也不能勉強。

  ??是以學塾剛開業時,招募的先生都隻會些粗淺的功夫,隻能教基礎把式。

  ??除此外,有圖紙這門被許多人家認為可以有助於搭工廠的學科受到了追捧,卻有不少畫風匠氣的工筆畫畫師願意來邊學邊教。

  ??如此,靠著李咎自己以及入門及師父的打磨,一段時間的基礎課程結束後,學生們漸漸的就有了分層。

  ??年紀偏大的孩子總是會學得快一些,而年紀不過四五歲的孩子,真的就隻能學到小學而已。

  ??學生們學的進度出現分層之後,李咎便有了助手。

  ??他選了兩個十五歲的本份少年作為助教,那些新招進來的學生,就有這兩位“助教”帶著學習最基本的內容,李咎額外給他們一份助教的貼補。

  ??學生們打基礎的時候,李咎漸漸地從鄉下招到了合適的其他科目的匠人,又從青山李園的學塾調來了幾個願意在金陵闖一闖的人,總算湊齊了理科的地理(氣候)、物理、農學三門的教書先生和木工、畫匠、陶工三個大類的入門師父。

  ??有了師父(先生)之後,李氏學塾就算進入了正常的軌道,至少各式各樣的技術點是可以開工了。

  ??最先被提上日程的是圖紙。紡機、織機、自行車、木軌道……被金陵盯上的產業依賴圖紙的拆解。特別是有熟練工的陳楊等幾家,他們都憋著一口氣,指望自家的熟練工可以再行改進,爭取把另外幾家都反殺了。

  ??接著就是李咎自己一力主推的蒸汽機。金陵和青山不一樣的地方還有金陵附近的礦山規模比較大,再往北往西,煤礦也就漸漸地有了。

  ??這些礦山主是最有革新動力的,並且他們的每個環節,都有革新的空間。李咎的蒸汽機給他們畫了個餅,他們不知道李咎的方向是否正確,但是的確李咎給的前景就是他們想看到的前景。

  ??所以緊隨圖紙之後崛起的就是蒸汽機-機車技術點,得到了一定支持之後,至少實驗室是能開起來。

  ??第三個技術點卻是醫科了,醫科的需求旺盛到李咎可以立馬開衛校的程度。

  ??沒別的原因,天下安定了,人們有了資源去撫養更多的人,而人命卻太脆弱,新生兒的夭折率甚至一度高達四成,再加上未足歲去世的,嬰兒的死亡率甚至會有恐怖的六成。

  ??不僅是靠譜大夫的缺口很大,女醫和“護士”的缺口也不小。這就直接導致醫科被證明有效後需求暴漲。

  ??李咎那個倉儲有麻醉藥庫存,但是沒有合格的麻醉醫生來使用,麻醉藥和殺人藥也沒太大區別,因而動手術之類的事暫時不敢想,隻能督促大夫們盡快搞出合格的麻沸散。

  ??開胸開腹開顱的手術一時間無法展開,涉及到五髒六腑的治療,就更依賴傳統醫學。依賴傳統醫學那就逃不開李咎抄的典籍。李園的醫科學生聚眾辯證是常態,金陵李園也不遑多讓。

  ??而立竿見影的外科和產科就更受追捧了。

  ??劉五娘被李咎調到金陵後,立刻接了個要命的案子,就是給嶽老爺的媳婦接生。

  ??嶽老爺的媳婦都四十多了,妥妥的老蚌生珠,放現代都是高危孕婦,生產時也是大出血,所有大夫都說必死。

  ??她卻奇跡似的被劉五娘救了回來。

  ??本來劉五娘就已經小有名氣,這次之後更是聲名大振,金陵及附近的富戶大凡有閨女、姐妹要生產的,都迫不及待地想請她去鎮著,出診費車馬費水漲船高,極大地刺激了本地人的掙錢意識。

  ??誰家沒個媳婦、姐妹、女兒的?送去讀兩年出來,車馬費都能一年攢一千兩,真真紅在人眼裏。

  ??所以李園的醫科這都不是技術點,已經是個單獨學校的規模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