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航海時代的序幕2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4-26 04:13      字數:2198
  皇帝陛下鼓勵出海販賣的大約是錦緞、絲綢、粗布、陶瓷、漆器等,金銀銅鐵除非是作為點綴使用否則嚴禁出海,鼓勵進口的則是棉花、珍珠、寶石等。糧食本來要禁止進口的,考慮到今年的特殊情況,皇帝陛下給糧食進口開了個小口子,原則上準許進口,但是一旦官倉庫滿,將取消糧食進口的配額。

  他將戰國時期管仲的那一套用的爐火純青,想鼓勵番邦生產不能吃不能喝的經濟型作物,發展其他產業,讓番邦對中原形成糧食依賴。

  無奈今年大雍自己就缺糧食,隻能將計劃延後一下了。

  長長的清單通過邸報飛向江南的各個地方,李園的紡織一廠瞬間訂單爆滿,大家都想盡快安頓好騾機。

  其次是通曉番邦語言的人才一時間供不應求,賣東西要人,買東西也要人去溝通。皇帝陛下鼓勵錦緞絲綢等成品出海,卻又嚴格限製大雍的耕地使用,禁止棉花、芝麻、亞麻等非糧食作物占用太多的耕地,大家想搶紡織品的訂單,就隻能從海外進口原料。

  明年要用的原料,今年不就得把訂單給加好?

  老劉那裏一下子就多了幾十份委托,全是希望他去關外訂購棉花、羊毛的。

  提前買好騾機的人家則抓緊時間囤積人手,趁著今年天災,人口價格極賤,就連青山城的工錢一度都回落到了兩個子一頓飯管一天。有心機的主家都趁著這個機會采買了一大堆人手,反正今年還可以修整耕地,也不算是浪費勞動力,明年原料配齊了直接轉化為作坊工人。

  就這樣整個江南無聲無息地吞掉了許多人手,將流離失所的流民帶來的風險全部埋了下去。

  海邊四個地點以及連接四個地方的直道一起動工,還有各地想搭上這趟車的,也紛紛起來修路、開水渠、加深河道,隻這些建設事項,怕不是足足吃下了數十萬民夫。

  水淹地缺乏糧食,隻能從外地甚至番邦找補,往年這種運輸期間少不得要額外“損失”一些。今年皇帝陛下派了三個皇子各自陪著一名禦史巡視地方,各地自然要老實許多,不敢勒索、卡拿。加之李咎公開了土肥、大棚的原理,嶺北道及以南的地方都用上了,水災淹過的地方也在恢複生產後陸續安排,隻要熬過最艱難的三個月,三個月後自然有第一批收獲解燃眉之急。

  這麽一來,李咎早前委托老劉和染織陳從關外招募的“番子”,都派上了大用場,現正在學塾裏教各家各戶送來的人學“番語”。雖則現在多是外麵求著大雍賣貨,能做生意的番邦人多數都會說漢話,可是自己人也不能不懂,若是和番邦打交道的人裏沒個知道番邦情況的,說不得要被人聯手坑了去。

  這倒是意外之喜。大雍雖然在內部風氣還算開放,但是對外一向是非常閉塞的,隻看江南一帶一直不讓海貿就知道了,大家始終講究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話放在未來,民族國家概念登峰造極,現代製度國家地區二百餘個,那背景下說這個話倒也不算錯,人人都有祖國、民族、區域概念,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血緣歸屬感。

  但是放在大雍卻有些不那麽準確,大雍這裏並沒有誕生非常明確的現代國家概念。一個西蠻人和大雍人說著同樣的話,受同樣的教育,有相同的價值觀,那麽這個西蠻人是會將自己當做大雍人的,他所受的忠君教育讓他效忠的對象當然是大雍的君王。

  除非自己的利益受損,人身受到威脅,西蠻誕生她自己的一套教育和文化觀念,這個西蠻人才會成為真正的“西蠻人”,從而對大雍產生隔閡。

  李咎招募的番人們初來乍到時也頗被排斥,時間一長,眾人見他們雖然容貌膚色發色各異,然而文化衣冠皆同中原,也就漸漸接受了他們。

  一時間學塾裏的番語課程也是一席難求,甚至有雲夢北道的豪族派了管事、掌櫃前來學習,看得出來大家都憋了太久,都想著搶奪海外的市場份額。

  李咎自己的份額已經讓染織陳都規劃好了,那些他不想在本土賣的奢侈品,一個一個都列成了清單放在染織陳的賬房裏,染織陳每天掰著手指算市舶司什麽時候開業,出海的貨船幾時造好,幾時能出幾時能回。

  縱然之前通過老劉賣了一些出關,到底比不上他這樣直接去薅錢來得爽快舒坦。

  各處都投入緊張的生產中,李咎則在糾結要不要趁著推廣土化肥、大棚和糧食種子及雜交概念的機會,趁勢提出建立農業技術站係統。

  這個係統對科舉體係有衝擊,技術設計的知識全部來源目前和理學產生了較大衝突的科學,李咎不太想在科學剛萌芽時就讓它去挑戰儒家理學,然而錯過了這個朝廷幫忙推廣的機會,以後還有沒有別的機會,真的不好說啊。

  大棚涉及大氣、溫度、熱能、生物學,土化肥涉及化學和生物學,糧食育種和雜交優勢更是深入到了基因遺傳學,加上人們主動訂購的騾機涉及到了動能,它們雖然淺顯,但是往前再推一步就能觸摸到科技革命的門檻。

  恰好這些技術都比較複雜,又都需要因地製宜,照本宣科必定遇到問題,朝廷早晚都會收到來自民間的問題反饋,若要輕鬆解決,當然是層層傳遞、學習的農業技術站最為靠譜。以後要推廣其他技術,甚至宣布政令,都可以通過技術站進行。

  李咎猶豫了,一份上書的開篇寫在那裏擺了四五天,他仍然沒下定決心。他一個沒多少政治素養更不擅長鬥爭的死直男真的想不通朝堂上的彎彎繞繞,何況是被朝堂的彎彎繞繞埋在下麵的水更深的學說根本之爭。李咎自己不想當學閥,不代表別人不想啊!別的不提,京裏的吳宥這不正盯著他呢!

  京裏盯著李咎的何止吳宥,鄭適道閑了沒事也會問問李咎最近幹了些什麽,小公主還在擺弄她的顯微鏡,那台騾機被王縣令帶去的匠人順手修好轉了起來,恐怖的效率讓京人大呼不可思議。而稍微聰明點、敏感點的,也對青山城李園投入了一些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