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來自金陵的關注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236
  鉛筆這個東西要怎麽做才能薄利多銷,趙縣丞也不知道,就目示兒子代為解答。

  趙笠昨兒喝醉了,哪裏想到這麽深,更不會去問李咎怎麽回事,隻得猜測說道:“這個兒子也不知道。但是李先生既然出手就是幾百支,想來自有獨門技藝。大人、老爺想問,招他來問就是了。”

  王縣令道:“不忙,這才到什麽地方?老趙啊,你說還有什麽能看時間的,又是什麽能清潔身體的,索性都拿了來,與我仔細說說。應該也有不懂的,正好一起請教那位李先生。”

  趙縣丞重點點了那個香皂和李咎“病從口入”的理論,王縣令對此時很認同的,因為他也略懂醫理,很容易就理解李咎所提出的清潔手、口可以降低生病的可能。隻是香皂的品相和氣味看著實在不像薄利多銷品,反而處處都透露著大戶人家的氣質:皂上的齊整雕花,外麵的漂亮包裝……怎麽看都不像幾文錢就能拿下的東西。

  趙笠給王縣令演示了一下香皂洗汙泥的能力,那淡雅的香氣和節省的用量讓王縣令很滿意,可是一想到這東西該有的價格,王縣令又覺得心在抽痛。

  再後麵抬上的酒卻不是王縣令有好感的那口。王縣令一直認為酒是用糧食釀造的,如果一個地方的糧食不夠充裕,卻用糧食釀酒,這釀酒就和殺人無異。故而王縣令隻在豐年才會偶爾買一點陳年的酒喝,絕大多數時間滴酒不沾。對趙縣丞抬來的酒,他隻說了聲“好”。

  最後送來的自鳴鍾和懷表,倒是馬上讓王縣令有些意動。

  沒別的,就是這倆東西太精巧了,非常適合給府城送節禮使用。

  王縣令自己兩袖清風,青山城又沒個特產,他既不舍得搜刮民脂民膏,自己又沒錢置辦,每年都要傷神不已。今年他原本已經決定要讓那個逃稅最多、做事也圓滑的大戶吳員外進上些奇花異草完事的,現在卻又有了新主意。

  巧合還在自鳴鍾隻有一座,懷表卻有兩隻,王縣令自己可以留下一隻,剩下的還能送兩年哩!

  將這些東西全部看完了,王縣令自己也都有了底,想來想去,就剩下兩個要緊的問題:鉛筆和香皂究竟造價幾何,售價又幾何?還有,若是真的薄利多銷,則需要多少人力,是否會出現勞力都來做工,致使農田荒蕪、糧食歉收的情況?

  趙笠想起中午的那一桌子飯菜,道:“李賢兄說,他有一種畝產可達一二千斤的糧種,隻等今年春天試種成功,若是可以,明年就會給種地的送種子。”

  趙縣丞沒好氣地瞪他一眼:“住嘴!瞎胡鬧什麽!人間何曾有畝產一二千斤的糧食!”

  王縣令道:“也不是不可能,最好的田,仔仔細細地伺候,一粒一粒地照管,說不得也有六七百斤沒脫殼的米,也可稱得上是千斤之數了。”

  “不是米糧!”趙笠不服氣地辯解,“李賢兄親手炮製的,吃在嘴裏粉綿綿倒像是搗碎了的麵粉果子,有的香甜,有的酥糯,既可以做成飯食,也可以當成蔬果,絕非曾見過的五穀雜糧中的任何一種!”

  “哦?”王縣令遲疑了,“你確定他不是信口胡說?”

  “這個誰知道啊!但是他既然今年開春就種下去,秋天必然收獲,到時候縣令大人親眼盯著他收割,親自過秤,不就行啦!”

  趙縣丞橫眉豎目的又要罵人,倒是王縣令揮揮手阻止了他:“姑妄聽之,姑妄聽之!這個奇人既然能拿出這麽多咱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說明自有神奇之處。若是真有這樣的良種,是民之大幸!你我隻有期望他真有的,倒不必隻當是一時戲言。不過,若能親自見一見、問一問就好了。”

  趙笠忙回道:“這個也簡單,我們原就約好了喝酒,大人有閑,我去送帖子請來,如何?”

  王縣令道:“不妥不妥,且不論糧食是真是假,也不論這些物件是貴是賤,他自有一番見識,乃是奇人,怎能招來喝去?橫豎衙門也清靜,就下個帖子拜會也是應當。況且其人究竟如何,還是眼見為實。看了他家有怎樣的產業,再看他家仆從的行為舉止,約可見一二。”

  趙笠瘋狂點頭:“對!我和黃先生也是這樣打算的。今天是趕巧上門,人家也沒啥準備的,不如送拜帖約個日子正式見一見也好。他家的菜做得極好,保管吃了忘不掉……”

  在趙笠的攛掇下,加上滿腹疑問等待李咎解答,王縣令答允了趙笠初八一起拜訪李園邀請。

  同一時間,黃致在家給錢塘、金陵、吳江的好友們寫信分享今日的所見所聞,從除夕晚上的煙花,到格外樸實的李園,重點是李咎的“薄利多銷”和幾個物品的前景,隨信還附贈一個香皂、一根鉛筆。他的座師致仕後在金陵歸隱,當年黃致中舉是座師尤南主考的,兩人又是同鄉,關係格外好一些,因而給尤南的隨信禮物中,黃致還捎去了一個自鳴鍾和“說明書”。

  關於新品種糧食的產量,黃致趁著酒興也提了提,但是到了裝封時,他又刪掉了這一段,重新謄寫好了書信。

  還是再等等吧,萬一是假的,或者出現什麽意外,總不好讓人白高興一場。

  黃致的信和禮物在幾個地方的書生堆裏引來了一些議論。隨後不久,染織陳帶著貨進了金陵。當他拿出鍾表等物安心要炫耀一番時,才發現金陵已經在傳說此物了,以至於他剛將小自鳴鍾掏出來,金陵那個行商脫口而出“雀兒鍾!”

  年後的這幾天凡是往尤南家拜年的,都知道尤南有一個在青山縣當先生的學生送上了一個巧奪天工的計時更漏,名叫“自鳴鍾”,因每隔幾個時辰會有一隻假鳥報時,因此又名“雀兒鍾”。雀兒鍾計時精準,構造精巧,好些人家都在打聽哪裏可以買得。

  染織陳還沒開價呢,那個行商道:“八百兩一個雀兒鍾,一兩銀子一個香皂,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染織陳說:“這可不行,我還往錢塘去呢!錢塘那邊說好的老張等著我送貨呢!”

  行商才不管染織陳和誰說定的,到底把貨截留了下來,於是染織陳也省了事,交割完東西帶著錢馬不停蹄地就返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