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二元
作者:我是小鬧      更新:2020-03-15 14:53      字數:1896
  “你就是肖平?”一個稚嫩卻偏要裝作老成的聲音從肖平的身後傳來。

  肖平回頭一看,幾個男孩兒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的地方,中間領頭的個子最小,滿臉的雀斑像蒼蠅屎一樣分布的密密麻麻。剛才那個聲音就是從他嘴裏發出來的。

  肖平認識他們。他們都是自己班上的同學,特別是中間那個小個子,他印象還挺深。自從轉學到這個班以後,不過幾天的功夫他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班上差不多半數的男同學一下課就圍在這個小個子身邊,下午放學之後更是如此,一大群人簇擁著他晃晃蕩蕩的離開學校,而這個小個子也毫不客氣的站在C位,頗有一副銅鑼灣扛把子的氣魄。

  後來他了解到,這個小個子姓孫,小名叫二元,至於是哪個“元”,他就不知道了,而且在之後兩人橫貫將近四十年的友誼當中,他也從來沒有問過,這個“元”字到底該怎麽寫。

  不過“元”字雖然語焉不詳,但是“二”是什麽意思倒是很清楚。他在家裏排行老二,上有一哥,下有一弟,分別叫做大元和三元。那這個“二”字很顯然就是排序排下來的。

  而且還有一點非常肯定,這家夥個子雖小,卻是男同學裏公認的孩子王,而且能文能武。

  這個“文”可不是文化、學習的意思,而是文娛的意思。

  比如,打彈珠他打的最準,無論春夏秋冬,他的口袋裏隨時隨地都裝著滿滿的彈珠,走到哪裏都嘩啦啦響聲一片;

  再比如,當時家家戶戶都把半導體收音機作為唯一的娛樂工具,家家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聽評書,什麽《楊家將》、《嶽飛傳》、《三俠五義》什麽的。一些小商販抓住商機,印製了一些和評書人物對照的畫片,有南俠、北俠、“錦毛鼠”白玉堂、“倒騎毛驢”穀雲飛等等。這些人物相互之間有一個兌換辦法,類似於匯率一樣,比如,一個南俠抵十個“倒騎毛驢”穀雲飛,一個北俠抵十五個“倒騎毛驢”穀雲飛,等等。每一大張畫片可以剪二十張小畫片,各色人等都有。大家把小畫片一張一張的鋪在地上用手拍,誰能把畫片從正麵拍成反麵就算贏,就能贏下別人的畫片。

  二元個頭雖小,但是拍畫片似乎很有心得,贏多負少。每個課間休息,都能看到他帶著一群蝦兵蟹將撅著屁股,揮手在地上一下下用力拍打,濺起陣陣塵土。

  上課鈴響,一幫人才戀戀不舍的站起身來,一邊清點著戰利品,一邊撒腿往班裏跑。

  那時的二元也不知是有鼻炎還是別的什麽原因,經常耷拉著兩桶粘稠的黃鼻涕,戰局正酣時來不及擦,任由它們幾乎耷拉到嘴邊。往班上跑的路上,他總是抓緊時間用沾滿了塵土的手捏著鼻子用力一擤,清理幹淨鼻腔的同時,也將兩側的鼻翼染成了兩個熊貓眼,而他自己卻渾然不覺。

  和文比起來,這個小個子居然還有很強的武鬥能力,這就頗為讓人意外了。

  那時候的孩子不像現在,個個都是獨生子女,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恨不得供起來,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別說打架,自己摔一跤蹭破點皮都能讓他們對著地球一陣拳打腳踢。

  那時候的孩子基本都是散養,沒人接也沒人送,上學自己來,放學自己走,隻要晚上記著回家吃飯就行了,至於幾點放的學,路上有沒有拐彎,去了哪兒,從來沒人問。

  所以,每天放學二元都會帶著一幫男同學浩浩蕩蕩的走在路上,估計心裏覺得是一副混世魔王的模樣。其實他們可去的地方並不多,基本都是去學校不遠處的商代城牆遺址或者警報山。說是遺址,其實就是一座土牆,政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估計也沒有什麽考古價值,所以上麵種滿了核桃樹,誰都可以去。隻是大人們誰沒事去那兒呀,所以每到放學就成了男孩子們的樂園。

  由於這些地方誰都能去,所以每天下午總是聚集了各個學校的孩子。人一多是非就會多,指不定誰跟誰就會有些不對付,於是就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群毆。當然,所謂的群毆隻不過是圍觀的人多,真正動手的還是少數,而且幾乎不動家夥,絕不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演的那樣,磚頭鏈子鎖齊飛。

  而隻要二元在場,決計就不會袖手旁觀,要麽親自下場,要麽就擺平事端,頗有一副大佬模樣,而且非常奇怪,大家對他還都願意給幾分薄麵,久而久之,大家就不自覺的認了這個孩子頭。

  後來在肖平和二元混成最親密的死黨之後,他發現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一個原因:二元為人非常大方。

  這個大方不僅僅指的是經濟上,當然在這方麵他的確很大方。肖平至今清楚的記得,他這輩子第一次吃羊肉串吃到撐就是和他在一起。當時兩個人去鄭州最有名的“東方紅”電影院看《第一滴血》,門前一毛錢一大串的羊肉串,二元出手就是五塊錢的,五十串!兩個人吃到撐還有幾串吃不完!

  而他最關鍵的大方應該說是大氣,特別是對朋友,從不跟朋友計較,有事敢擔當,敢替朋友出頭。他這樣的性格在不到十歲的孩子身上是很難看到的,所以他能當孩子頭兒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