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門內切磋
作者:水木燕洛      更新:2020-12-14 23:12      字數:2989
  楊銘與程旭分別之後,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

  從救了徐大山開始,本來以為隻是一次普普通通的見義勇為,誰想到會攪入到這種事裏麵來。

  倒不是後悔救人,而是歎息自己為人處世還是不夠圓潤,有些事情在事後想想,分明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才對。

  自己的缺點,要記牢。

  如今事情逐漸有鬧大的趨勢,萬萬不是自己這小肩膀能抗得住的,倒也不是說單純的把這口大鍋再扔回自己那位便宜大哥身上,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而是對於探案解密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隻可惜自己之前入戲太深,讓那幫東洋人知道了自己這麽一號人的存在……很難說會不會留下什麽首尾。

  心裏這麽想著,楊銘的眼神便不自覺的眯了起來,臉色也不太好看。

  好不容易回到約好的地方,楊銘用力揉了揉臉,這才推門而入。

  不出所料,徐大山這位便宜大哥,果然已經回來了。

  楊某人在回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說辭,這下正好挑挑揀揀的將事情說了。

  徐大山獨自在外麵查了一天,毛都沒發現一根,沒想到一回來就聽說了這麽大的事,一時間大為驚歎。

  誰料到,當他聽說事情牽扯了魏四之後,臉色頓時一變,二話不說便急匆匆地出了門。

  楊銘看著這位便宜大哥的背影,若有所思。

  看來這位大哥似乎也是知道些什麽,總感覺自己一不下心繳入了某潭渾水裏麵。

  說白了,當時參與進來也隻是一時興起,如今楊某人察覺情況不對,就想要抽身而走,反而沒那麽容易了。

  嗯,最近一段時間,“楊銘”這個身份就不太好用了,索性恢複了本來麵貌,回到了薑念的身份,準備老實消停一段時間,從有心人的視線中隱去。

  楊銘做的事情,跟我薑念有什麽關係?!

  不過,事情的發展,似乎有些超出了楊銘的預料。

  ······

  無論是徐大山還是程旭,似乎都銷聲匿跡了一般,一時之間杳無音信,楊某人得以真正的修身養性了一段時間。

  往日裏,形意門內門的師兄弟們切磋的場子裏,這幾天迎來了一個新人。

  楊銘在場中站好,一位師兄便迎麵站立。

  兩人起手拳架一般無二,但是動起手來,卻大有不同。

  但看這位師兄身子一動,一雙眼睛立時顧盼生輝,精光暴露,兩腿蹬地一竄,縮著身,一雙叼手向楊銘抓來。

  楊銘看上去不閃不避,抬手一架,猶如一個站立的三角形組合體,架住對手的攻擊。

  隻見兩人手臂一碰,幾乎同時變換身法動作。

  一個如猴似猿,往前一竄,雙爪已一上一下,角度刁鑽;另一個腰身一動,雙腳猶如撥草竄騰,動作陰柔玲瓏,似極了吐信巨蟒。

  看似猴形蛇纏,關鍵處卻另有變化。

  “啪!”

  二人一觸即分,再一看時,隻見那師兄落地時縮身撓耳,齜牙咧嘴,隻似個真猴兒。

  幾位觀戰的師兄弟一看,卻心下明了,知道這位是吃了暗虧,否則也不會被“打回原形”。

  反觀楊銘,如今早已不是第一次和人交手時的慌張狼狽相,此刻在瞬息之間與人交手,依然能夠從容不迫的擺好拳架。

  周圍這才傳來叫好聲,有相熟的師兄,互相之間也嘀咕起來,不是背後說人小話,而是琢磨場上二人剛剛一刹那的臨機變化,揣摩其中的門道。

  形意門雖然隻有一門拳法,但門中十二形各有神髓,練武之人往往不能融會貫通,尤其是初練之時,必先選修一門,種下精深之根基,才好兼容並蓄,枝繁葉茂。

  就好比宮先生和大師兄馬三,都是以猴形為主,隻不過後來學有所成,將十二形融會貫通,漸漸脫出了藩籬,成了宗師之相。

  也因師父、師兄在前,又有猴形最像人,相比之下入門稍易,門下弟子往往也主修猴形。像這位師兄便是其中之一,看其出手,已得猴形真髓,卻未脫藩籬,因此手上痕跡極深。

  像楊銘這種,卻也不知道怎麽練的,居然是以虎形最佳,連宮先生都稱奇。

  除此之外,楊某人練功還有一遭與常人不同:他是一上來就將十二形功夫練上了身的,修行一日,抵得上常人苦練十二日,這才真叫人驚詫。

  宮先生暗地裏譽他為“奇才”,卻也怕他年少,因此變了心性,遲遲不將那些能致人死命的技擊招法傳給他,而是一味夯實根基,提升他的“硬實力”。

  楊銘對此自有一番理解。

  就好比製作一架飛機,重要的不是配備了多少機槍導彈,而是發動機、架構材料這種核心設備,這才是能飛得更高更快的東西。

  硬實力到了,配備機槍還是導彈,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果不其然,自從被宮先生傳授打法之後,他便學得飛快,不過較之常人,卻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可自從那一日見過程旭與李順二人的比試交手過後,楊銘卻仿佛突然之間開了竅,手上功夫一日千裏,如今形意門中留守的幾位師兄,單論招式技法,已經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

  學得快,或許便是楊銘身上的外掛之一了吧。

  不過楊銘心中也明白,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由於宮先生被張大帥請去京城坐鎮的緣故,大師兄馬三,連帶著一些人手也一並被帶走,奉天城裏形意門人一時之間也就少了許多,並不能代表形意門的全部實力。

  事實上,宮先生雖然是形意門和八卦門的掌門,但兩門的核心卻在中原,而非關外。關外的形意門和八卦門勢力,絕大部分都是靠著宮先生這一脈撐起來的。

  楊某人曾經很陰暗的想過,當年宮先生遠走奉天,這裏麵的彎彎繞繞,似乎也決非看起來的那麽簡單。

  自古同行相輕嘛!

  咳咳······話說回來。

  門派內部,交手切磋自有規矩。

  初學之人交手,乃是兩人站定,看上去跟互扇巴掌似的,為的就是鍛煉本能,尤其是閉眼慌張後退之類的,絕對是大忌。

  至於那些功夫入了門的,隻要不是故意下死手,要麽比試勁道,要麽以切磋招法為主,總還是留了三分餘地,而且必然各自留了絕活在手,輕易不肯展示出來的。

  這是撒手鐧、回馬槍,豈能輕易示人?

  就像剛剛這位用猴形師兄,一手暗勁極為精深,幾次交手卻從未使用,蓋因這暗勁交手極為凶險,動輒殺傷人命,在師兄弟門中切磋時,向來極少會用。

  楊某人不也藏著虎形絕殺的招式未曾顯露,隻拿著一手蛇形的功夫糊弄人。

  這年頭,誰把誰當真?

  如今唯一能讓他念念不忘的,恐怕也隻有當日東瀛劍客的快刀,不知道師傅他老人家能不能接得住?

  一想到那如雪的刀光,楊銘便有些不自在。

  因為他知道,如果是自己,那一定是躲不開的。

  他還不夠快。

  出手要快,身法也要快,除此之外,要有兵器······

  對,兵器!

  形意門,最熟的就是槍,楊銘自然也不陌生。

  但所謂“脫槍為拳”,練槍練的是勁道,卻不是槍法,他楊某人練拳是把好手,偏偏對大槍沒什麽天分,用起來雖然精熟,卻遠遠稱不上高手。

  他這一場切磋結束,場上已換了其他人,他就隨便倚坐在一旁,一會兒看看場上,一會兒又低下頭看看自己的右手。

  五指伸縮,不停的變換手型,仿佛在與那一柄東瀛快刀隔空交手。

  速度與力量,曆來能夠將其中一項練到精熟的,便已經能算是一把好手,可那一柄東瀛快刀偏偏最要人命,已經將二者練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麵對這樣的敵人,除了比他更快、更強,還要比他更巧。

  人身上最巧的地方,正是這一雙手。

  同樣水平的兩個人,有十根手指的雙手一定比劍更加靈活。

  但是同樣的,這雙血肉組成的手,卻擋不住刀劍的劈砍。

  除非有什麽辦法,能夠讓雙手——尤其是十指——能夠抵禦刀劍的切割。

  本來是沒有的。

  恰好,楊某人的另一項外掛,就是來自現代社會的無數天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