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驪靬訪古察史秘,焉支探幽入澤索(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591
  筆者可不是信口開河的亂噴。

  從出土的漢簡顯示:“□公乘,番和宜便裏,年卅三歲,姓吳氏,故驪靬苑鬥食嗇夫,乃神爵二年三月辛□”,雖有個別字丟失,但主要內容清晰明確,此漢簡表明,早在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驪靬就早已存在,當時的驪靬,不到萬人,設長而不設令。除“驪靬長”外,還有“驪靬尉”、“驪靬尉史”、“驪靬佐”等等。縣下轄鄉雖不得而知(一般為2-3個),但簡文中記載的裏有“宜道裏”、“當利裏”、“常利裏”、“萬歲裏”、“武都裏”等,還設有驪靬苑。

  漢簡材料還告訴我們:驪靬苑由苑監管,苑監一般由郎官充任,下屬還有“鬥食嗇”夫的基層小吏掌管某一方麵的具體各務。不僅養馬,還養牛、養驢、養駱駝,牧苑日常由官奴婢承擔。經過上述考證,不難看出,早在神爵2年(公元前60年)以前,驪靬縣就已設立。西漢先在西北地區實行的牧苑製度也隨之建立。河西乃至驪靬,政治經濟已發展到相的程度,它既早於公元前36年陳湯伐郅支,也早於公元前53年的卡爾萊戰役。那種認為西漢的驪靬縣與卡爾萊戰役中的羅馬戰俘有關係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最重要的證據當然是現代科學的DNA驗證,2007年科學家通過對驪靬當地人的遺傳基因鑒定後,發現其Y染色體多為東亞本地固有類型,且大部分單倍型和羅馬人沒有關係,最可能的解釋是,他們是和維吾爾族人相似,並指出報道當地人的脫氧核糖核酸有羅馬血統的新聞為假新聞。既然如此,那些所謂的羅馬軍後裔,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驪靬城就沒有居住過羅馬人,也不代表沒有來過羅馬俘虜,這裏有個先後問題,也有個被動主動問題。現在永昌西約10公裏的焦家莊者來寨,確有這麽一個古城遺址,而且裏麵的建築也確有異域風情,這成為了那些將羅馬俘虜安置於此的證據。其實,作為絲綢之路的中樞段,連接東西方的要道,千百年來的文化交融,有一些異域的建築之類的東西,或者有一些混血留下,本來不足為怪,作怪的是所謂專家學者,非要將羅馬軍團安置在此處,好像不如此就無法顯示大漢文化的博大厚重和華夏民族吸納百川的偉大胸懷似的。聽說現在‘者來寨’的名字已改為驪靬村,真讓人哭笑不得,無語。

  一路逶迤而來,信馬遊韁居多,謝瑍有了充分的時間欣賞這大好山河。謝瑍無法相信,被稱為窮山惡水的西北,如今是如此的美麗。

  祁連山上的雪水,清澈地自山上淙淙而下,有水的地方,一定會有生命,謝瑍相信那些山坳裏必是一片綠色的世界。後世因為大氣汙染,氣候變暖等原因,西北的荒涼即使國家加大了開發力度,經濟發展了,可是環境的破壞卻是日益嚴重,再也無法恢複了。謝瑍知道永昌西南不遠,就有一個著名的山丹馬場,以盛產山丹馬而聞名。既然是馬場,那當然是有著遼闊的草原,有山有水,都是寶地啊。回首北望,連綿的長城翻山越嶺而來,在前方遠處的交接之處,就是驪靬城了。

  遠遠望去,一條從南山上喧鬧而下的小河在城南一分為二,一支從城南向西而去,一支向北再向西穿城而過。

  驪靬城略呈東南西北走向,北倚長城,坐落在東西通衢之上,四周約有七裏許。四角有角樓,城牆高約五丈有餘,寬約四丈,城牆有馬麵,城門無甕城。四門俱全,東西二門正對大道,成為自然的關卡。大晉的旗幟高高地插在城門樓之上,呼啦啦的聲響,似乎宣示著它的主權。

  謝瑍等人下了馬,一問方知,午時過後,大隊精騎馬不停蹄,穿城而過。看來他們落下的不止一點點兒。恐怕魏平的大軍今晚就在老軍寨宿營了。其實謝瑍還是小看了魏平,魏平大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直到過了老軍寨離張掖百裏才安營紮寨。

  謝瑍望著這座名聞遐邇的古城,實在看不到後世驪靬大道的那些羅馬柱,看來後世之人還是自以為是了。這座城從外麵看,是典型的漢代樓閣建築,無論是城門還是城牆,還是門樓。

  進了城,才看到那些和樓閣亭台交相呼映的零星的三兩座歐式風格的建築。絕沒有後世那麽誇張的喧賓奪主。謝瑍當然也是相當的好奇,同時也讚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看著城內來往的‘羅馬人’,謝瑍似乎沒有感到有什麽違和之處,突然就有了一個探索的念頭。

  幾個人找到客棧,住了下來。

  晚飯過後,謝瑍教鳩摩羅什書寫漢字,鳩摩羅什教謝瑍梵語。謝瑍掌握梵語的速度,大大出乎什大師的意料。也許是先天之境的緣故,謝瑍幾乎是過目不忘,這讓鳩摩羅什想起了自己少年之時。

  “都督聰慧睿智,什平生僅見。”鳩摩羅什道。

  “全憑大師相教有方,子明感佩。”謝瑍抱拳道:“明日晚點出發,或者就在此地休息一日,後日出發。”

  “善!”鳩摩羅什道。

  謝瑍待人處事謙遜平和,與鳩摩羅什所見的其他人大相徑庭。呂氏兄弟的跋扈和殘忍,鳩摩羅什一旦想起在龜茲城他們坑殺的數萬降軍,就不寒而栗。為了讓鳩摩羅什破戒,威逼利誘,甚至灌酒喂藥,這些深深地印在他的心底。像謝瑍這樣豪門出身,又是一軍主帥,有生殺予奪之權,卻又如此體恤下屬,愛護黎民,讓鳩摩羅什越發看不懂這個年輕的大將軍。羅什自己也是出身豪門,可是自小就為世人崇拜。甚至說法之時,踩著國王和王公跪拜的身體登上講台,似乎也是理所當然,他以前從沒覺得這有什麽不合理。現在想來,這哪裏是眾生平等呢?為什麽法師就可以這樣踐踏俗世?不但是平民,王公貴族也不過如此……

  他心中明白,即使他參佛三十多年,也未必能比謝瑍做得更好。鳩摩羅什第一次從心裏佩服一個人,而且這個人是一個世俗之人。他也開始反思,這真是佛祖的本意嗎?很顯然,不是。那這究竟是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呢?羅什第一次產生了疑惑……

  誰也沒想到,夜來竟灑下一陣雨來,好在天亮就停了。

  翌日(乙未丙申,太元十一年六月二十五,386年8月6日,)早飯過後,在清涼的晨風裏,謝瑍獨自一人悄悄出了客棧。他要探尋一下,這個後世因為羅馬人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的古城,到底是什麽來曆。

  謝瑍繞過最前麵的大殿,走向那個規模最大的伊特魯裏亞建築風格的城堡,其實那就是羅馬神廟。謝瑍前世去過意大利很多次,也曾去拜訪過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的萬神廟和裏斯本的羅馬神殿。那是地道歐式建築,眼前的這個不同於古羅馬的萬神廟,說它不同,是因為他的四周有著四個穹頂的神廟,城堡右側有一座高塔,與前麵繞過那座三層木質結構高二十多米的樓閣,呈不對稱三角,相互映襯,各具特色,顯得和諧和壯觀。

  在神廟的門前,謝瑍向一位從廟內走出的‘羅馬人’請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