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演太極子明再說道,走長廊謝瑍感滄桑(8)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159
  書接上回

  聽了沮渠蒙遜的話,謝瑍微微一笑,略不可察地搖搖頭,到底是傳說中的機變之人,果然不凡。

  “也好。”沉吟片刻,謝瑍輕輕點點頭道:“爾且退下。”

  沮渠蒙遜退在一旁,謝瑍再看看沮渠羅仇諸人。

  “罷了。”謝瑍輕聲言道:“諸位自西而來,可曾遇到我先鋒軍馬?”

  “啟稟大將軍,我們是在驪靬城東遇到的大軍。”沮渠羅仇稟道:“軍前除了大晉旌旆,還有一杆‘魏’字大旗和“杜”字大旗。大軍雄威,有龍虎之勢。因見大軍疾馳,我等未敢上前訊問。”

  “哦。”謝瑍輕應一聲:“那正是我西去之前鋒大軍。”

  “大將軍,麾下驍勇,令人讚歎;而大軍雖疾馳而齊整不亂,實讓人觀止,如此軍伍,羅仇僅見。估計早已拿下城池了吧。”

  “沮渠將軍,我軍本多忠勇之輩,更兼紀律嚴明,官兵一致,與以往軍旅絕不相同。”謝瑍頷首道:“沮渠將軍親來姑臧歸附,足見誠意。但請將軍務必遵循朝廷和新政律令,一旦違反,按律處罰。至於將軍及所部情形,我自會呈報朝廷,獎賞爾等。不知將軍可有高見相教本都督?”

  “沮渠氏世居臨鬆,若能於此鎮守,羅仇定當效犬馬。”沮渠羅仇施禮道。

  “沮渠將軍拳拳之心,本督倒也了解。”謝瑍頷首道:“本督自會稟報陛下。此前就請沮渠將軍暫代臨鬆太守,聖旨到了,方可上任。上任前,諸位就在姑臧參加新政培訓,隻有新政培訓考核合格,方可在本督轄內就任官職。注意:新政考核合格,本督才會上奏朝廷為將軍請封,如若新政考核不合格,本督就愛莫能助了。若朝廷另有任用,還請沮渠將軍按照朝廷旨意行事。”

  “羅仇多謝大將軍,定當盡全力以學。”沮渠羅仇心中所想,也就順便這麽一提,沒想到謝瑍竟然答應了,所以聞聽此言趕緊拜謝。

  “至於屬官和新政人員,自有朝廷配給。”謝瑍的聲音,清晰條理:“你本人也可以推薦屬官,但都必須新政考核合格方可擔任。沮渠將軍可明白本督的意思嗎?”

  “屬下明白!”沮渠羅仇撫胸垂首道:“某定當認真學習新政,絕不辜負大將軍的知遇之恩”。

  “沮渠將軍,雖然臨鬆太守隻是暫代,那也是為國為民。”謝瑍正色道:“辜負本督事小,如辜負國家萬民,那將軍將成為曆史之罪人。希望將軍,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啊。”

  “謝大將軍教誨!”沮渠羅仇心中一凜。

  “不必客氣,沮渠羅仇將軍,我觀令侄蒙遜伶俐機變,不如讓他跟在我身邊使用吧。”謝瑍言道。

  “蒙遜能得大將軍青眼,是他的造化。”沮渠羅仇一邊拜謝,一邊轉頭對沮渠蒙遜喝道:“豎子,大將軍看得起你,還不謝過大將軍恩典。”沮渠羅仇自然是為侄子高興,能得入謝瑍法眼,就相當於有了謝瑍做靠山。若侄子爭氣,能得謝瑍賞識,就有了上位之階梯,那侄子的未來可期。還別說,他還真蒙對了,謝瑍還真想看看這個北涼帝的能耐到底如何。

  沮渠蒙遜聽了謝瑍的話,可謂是悲喜交集。悲的是,跟在主帥身邊,伴君如伴虎;喜的也是跟在主帥身邊,得到簡拔的機會多很多……他不奢望謝瑍是個海納百川的聖人,不嫉賢妒能就好。聽了伯父的訓斥,沮渠蒙遜趕緊半跪相謝:“屬下謝大將軍提攜!”

  “不用謝我。”謝瑍笑道:“你也一起參加新政培訓,直到你自己覺得已經掌握無誤了,啟程去酒泉,本督在那裏等你。記著,一要盡快趕到酒泉,時間越短越好;二是到了酒泉本督會親自考核你的新政培訓學習情況。如果不合格……”謝瑍沒再繼續說,拿眼看著蒙遜,眸光淡然,微眯的眼底閃過一道莫名的精光。沮渠蒙遜竟然看明白了,那目光是在告訴他,若考試不合格,你懂的……

  終於處理完畢,已近巳時,謝瑍散了大帳。

  謝瑍一行六人出城之時,已是巳時許。

  自姑臧出發,開始了第一次探險。

  姑臧至酒泉,一路上要經過武興、西郡、張掖、建康等地,約五百公裏(約合漢裏1200餘裏)。前有大軍先行,幾個人雖然騎馬而行,走的卻並不快。此時此刻此地,真可謂是地廣人稀。這裏就是後世的河西走廊東部。

  河西走廊在中國曆史上大名鼎鼎。這裏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裏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要道,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這裏的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名勝古跡燦若星河。20世紀中國四大文獻考古奇觀:故宮明清檔案、安陽甲骨、敦煌遺書、居延漢簡,後兩者都與河西走廊有關;被定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也從這兒出土,這裏依舊保留著華夏族的農耕文明。

  古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分別從陽關與玉門關進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為古絲路的樞紐段,它連接著亞非歐三大洲的物質貿易與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裏相互激蕩,積澱下蔚為壯觀的曆史文明。季羨林先生這樣評價:“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係、影響深遠的文化體係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係匯流的地方隻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而英國牛津大學資深曆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在他的新作《絲綢之路》裏直言:“誰主宰了這個十字路口,誰就掌握了世界的未來。”謝瑍有前世千餘年之見聞和學識,又有如今家世之利,如何不想將絲綢之路納入懷中?何況,絲綢之路本來就屬我漢家。

  從金城關出發,過洪池嶺(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自東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經過姑臧(武威)、西郡(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五市,西端一直延伸到玉門關附近。河西走廊的文物品類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文物價值突出,簡牘、彩陶、壁畫、岩畫、雕塑、古城遺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簡直就是一條燦爛奪目的“文化長廊”。因是佛教東傳的要道,這裏還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大小石窟星羅棋布地點綴於走廊沿線,於是,河西走廊又被人們稱為“石窟藝術走廊”。

  當然這些名勝,現在絕大多數還不存在,除了敦煌莫高窟初具規模以外,其他都還沒出現或者剛剛開始鑿建而已。這些美輪美奐被後世考古學者們津津樂道的古跡,並為之炫耀和讚歎的同時,是否反思過這裏記載著多少建造者的斑斑血淚,又曾破壞了多少自然景觀,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呢?記憶是需要載體的。這兒的天太蒼茫,地太遼闊,黃沙與戈壁似乎無邊無際,其中點綴的草原綠洲,就像茫茫夜空中的星星。人走在這裏,渺小到幾乎不值一提。這有限的草原綠洲、無盡的黃沙與戈壁,究竟掩藏和葬埋了多少時光與傳說,誰也說不清楚。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邊塞烽火、胡笳羌笛、絲路駝鈴、草原牛羊……所有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一切,不管是喜是悲,是成是敗,本該留下些許痕跡,以作後人追認這段曆史的憑證的。可歎,大道至公,大道無情;可惜,索取無度而致風沙肆虐的太過久遠,那些曾經的輝煌或者滄桑,喜悅或者悲涼已伴著它們所承載的曆史,永遠消失在了那卷瘦長的曆史朔風之中,連一點塵埃都難以尋覓了。

  河西走廊,本身就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祁連山象長廊的廊簷,姑臧、西郡、張掖、酒泉、敦煌是它的廊柱,而蜿蜒的漢長城就是它綿長恢弘的欄杆,一路上點綴其間的郡縣小城就是小憩的亭台樓閣。

  祁連山上的冰川和終年不化的積雪,像鏡子像白練;祁連山下綠茵如毯的草原,放牧著牛羊,奔跑著野馬,麋鹿野狼……空中蒼鷹盤旋,林間百靈歌唱……策馬在這樣長廊裏,謝瑍仿佛融入了這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心情是那樣的愜意。

  四處的綠意,鋪滿了眼。西域秋短,過不了多久,轉眼就是衰草連天的枯黃。沒了煙雨江南的鶯飛草長,沒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迷蒙靜謐。放眼遠望,群山綿亙,天高路長。唯有古樸蒼涼、渾厚悠遠……大漠烽煙秦地月,長河飛雪漢邊關。你可曾聽見那戈壁大漠中喧囂著馬嘶號角,也黯然著惆悵寂廖……後世的我們怎麽也想不到,如今的西域真的有北國江南。

  這正是:遠上玉門河西道,不盡意蘊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