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演太極子明說大道,走長廊謝瑍感滄桑(3)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933
  書接上回

  謝瑍看到鳩摩羅什顏色不斷變化,心中巨驚。一轉眼就明白,應是自己的問話,觸及到了鳩摩羅什的核心處。想鳩摩羅什出身高貴,自幼聰慧,年紀輕輕就成為佛學大師,得四方敬仰,沒想到中年之際連遭重挫,不但接連破戒,而且被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子問得無言以對,心中不生魔障的話,簡直就成聖人了。

  所以,謝瑍當頭棒喝。

  這一聲可非同小可,這可是先天丹田氣。

  鳩摩羅什渾身一震,一下子從回憶中回過神來,那些幻象也消散無蹤。他漲紅的臉色和表情恢複了自然。

  “多謝居士為什驅除魔障!”鳩摩羅什回過神來,合掌施禮:“相救之恩,容什後報。”鳩摩羅什自然明白,自己因為佛心動搖,產生了心魔,如果不是謝瑍及時喚醒自己,不但自己佛心難保,恐怕連命都可能出現問題。

  “大師言重了!”謝瑍急忙抱拳還禮道:“此事因瑍而起,自有瑍止。尚請大師莫怪子明唐突。”

  “居士磊落寬厚,有提攜之恩,什自學佛不精,致生心魔,若非居士當頭棒喝,焉有命在。”鳩摩羅什單掌一豎:“還請居士不吝賜教。”

  “大師,還是先回休息,以後再聊不遲。”謝瑍擔心鳩摩羅什的身體。

  “無妨。”鳩摩羅什微微一笑:“居士強健,什也沒有那麽孱弱。請居士賜教。”

  “好吧,大師。不如我們席地而坐,細細說來。”謝瑍指著一旁的平地道。

  鳩摩羅什微微頷首,心中明白謝瑍還是擔心自己的身體,所以才提議坐下細談。

  “就依居士。”鳩摩羅什點點頭道:“居士宅心仁厚,推己及人,善莫大焉。”

  “大師請!”謝瑍先抱拳,後伸臂延請道。

  “大師,可記得昨日我們談到‘道德經’?”兩人坐定,謝瑍輕聲問道。

  “自是記得。”鳩摩羅什道。

  “老子言‘道可道,非恒道’,意思是什麽?‘道’這個東西如果可以表述的話,那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或者說,‘道’可以效法遵循,但這個‘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謝瑍盡量用易懂的口語向鳩摩羅什解釋道:“也就是說‘道’這個東西是因著人的不同、時間地點的不同等會發生變化。我說的明白嗎?”

  “明白。居士之意,道可法,道亦變。”鳩摩羅什點頭道:“可‘道’是什麽,居士依然未講明。”

  “大師睿智。”謝瑍一笑道:“因為‘道’可變,所以‘道’不能用凡常表述。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道’就是宇宙間的自然規律。”

  “宇宙是什麽?規律又是什麽?”鳩摩羅什追問道。

  謝瑍輕輕搖頭,心中暗歎,這樣問法真的好累。

  “大師,對於宇宙,,老子的弟子文子在他的《自然》篇中這樣表述:‘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後來《淮南子》也繼承了這種觀點),即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也就是指的世間萬事萬物。”謝瑍解釋道,至於後世那些如唯心者的意識宇宙觀,唯物者的物質宇宙觀,法則宇宙觀,就沒必要和鳩摩羅什提及了。

  “規律嘛……”謝瑍稍稍喘了口氣道:“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間是相互聯係的,這種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係就是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規律在一定時空內和一定條件下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因而可以認識、把握和利用規律,讓事物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規律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法則。 ”

  “事物相互聯係,什有些明白,那何為內在和本質呢?”鳩摩羅什問得相當精確。

  謝瑍暗自叫苦,可又不能推辭,這是自己向鳩摩羅什宣揚自己思想的最好時機。

  “我朝劉智先生在他的《論天》一文中,有如下之語:‘言闇虛者,以為當日之衝,地體之蔭,日光不至,謂之闇虛。凡光之所照,光體小於蔽,則大於本質。’”

  意思是什麽呢,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起闇虛(即陰影),認為陽光直射下來的時候,地上有物體遮蔽,那麽遮蔽的地方就陽光無法照到(即沒有陽光)而形成一片沒有陽光的區域,這片區域稱之為闇虛(陰影)。(以此推而廣之,)凡被光照耀產生陰影,發光體小於遮擋體,那麽闇虛就大於事質本體。

  看著鳩摩羅什依然迷惑的神態,謝瑍隻好又說道:“內在的和本質的,就是指的事物本身固有的,事物本身的根本屬性。不是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強加的,而是它自然本來固有的。”

  鳩摩羅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依居士所言,就是說,所謂規律,就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本來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本質聯係,而‘道’就是這些規律的總和,是宇宙法則?”

  “大善!”謝瑍讚道:“大師果然名不虛傳!子明佩服!從概念講,大師所述已經很完備了。”

  “還是居士講得妙,解得好。”鳩摩羅什麵露微笑,徐徐站起,才發現慧寧、張虎等人都立在一旁傾聽。眾人見羅什站起,一起施禮,鳩摩羅什含笑合掌,口稱阿彌陀佛。

  謝瑍早就發現了他們的到來,隻是鳩摩羅什太過專注,根本就發現有人來到身側。

  “大師,如能研讀《道德經》必會有更大收獲。”謝瑍也站起身來,兩個人邊走邊談,開始漫步,身後跟張虎慧寧等人。

  “還請居士明言。”鳩摩羅什轉頭看著謝瑍,眸光中透著真誠和求知的欲望。

  “大師,對‘道’最早做出詳盡定義是老子,他在《道德經》中闡述了他對‘道’的理解,對自然萬物和天地人的關係做了精確的闡述,是我華夏道家的祖師級人物。傳說他騎著青牛,出了函穀關向西而去,得道成仙。”

  “得道成仙?”正在沉思的鳩摩羅什眸光一閃,他聽過東方有仙人之說,正好向謝瑍問個明白:“還請都督詳述以告。”

  “大師,子明以為,道家之道,其實包含兩方麵的含義。”謝瑍看著鳩摩羅什微微一笑:“其一就是修道或者說修真,即持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何謂真?真乃真人,真乃真仙。這個修行過程很複雜,子明所知亦不全麵,大致包括動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等幾個階段。最終的目標就是:證真仙,列仙班,成為自在逍遙的仙人,這是修道者的最高目標,就像大師修佛求佛果一樣。”

  鳩摩羅什聽得眉角直挑,原來道家之仙就是我心中的佛啊。東方神秘莫測,竟有修真之術,這倒是需要問個清楚。

  謝瑍看到鳩摩羅什神態,依然明白他心中所思,不由心中暗歎,聰明人果然難纏。心中雖然發苦,臉上依然清淡,徐徐開口:“羅什大師一定想問修道成仙之法,可惜子明並非修道之人,上述修道之法,也隻是耳聞。”鳩摩羅什聞聽此言,神色有些落寞,雖然轉息即逝,可哪裏逃過謝瑍的先天感應?

  “大師不必如此。”謝瑍笑道:“雖然子明不懂道法,但是我華夏不乏修道之人。修道之人講究緣法,如果有緣,一定會遇到的。”

  “多謝都督,倒是什執著了。”鳩摩羅什合掌道:“還請居士繼續講解其二。”

  “其二就是我們剛才談的自然規律。老子認為:世間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謝瑍看了看站立傾聽的鳩摩羅什繼續說道,“這兩個方麵,看似無關,其實相輔相成。前者講個人修道之法,後者明萬事萬物發展變化之理。而世間萬物的變化,除了自然之變,更重要還有因為人的參與,變得更加精彩莫測。所以,子明以為當人類發現和掌握自然規律,並遵照自然規律行事之後,社會才從愚昧走向文明。掌握的規律越多,就會越貼近自然大道,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人的綜合素質就越高,人們的生活就越好。這是子明個人淺見,未見得對,僅供參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