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演太極子明講大道,走長廊謝瑍感滄桑(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449
  書接上回

  謝瑍一番言語,令鳩摩羅什幡然而悟,拜謝不止。

  “大師,不必客氣。此經之譯文,多借用我漢人諸子百家典籍之文辭,像道德經,莊子等。”謝瑍道:“子明以為,什大師可以多看一下這些漢家典籍,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漢語言文學基礎,也為將來譯經做好準備啊。”

  “什正有此意。”鳩摩羅什道:“見都督書此經,方知經有另議之法,什再次謝過都督。”

  “某不過傳言而已,非某所譯,乃鳩摩羅什大師所譯。另請大師三思的是,借用漢家經典言辭概念過多,那佛法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佛法了。”謝瑍再此抱拳道。

  “多謝居士提醒。”鳩摩羅什恍然一驚,佛法借用漢家言辭,還是真言佛法嗎?這也是謝瑍故意如此,告誡羅什,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翻譯佛經,以免謬種流傳。

  謝瑍受了一禮,起身還禮已畢,言道:“還請大師教我梵文及西域文字。”

  “正什所願耳。”鳩摩羅什道:“居士如能精通梵文,必有益於佛法傳揚。居士請坐,聽什道來。”鳩摩羅什親手收起謝瑍所書金剛經,開始教授謝瑍梵文。他的幾個徒弟也在一側旁聽不提。

  鳩摩羅什卻是不知,謝瑍並不是為了佛法傳揚,而是為了研究古印度文明和曆史和將來教化天下。當然,鳩摩羅什沒想到,謝瑍也沒想到,正因為今日有此一學,才使得後世有了古梵文孤本,並成為傳世瑰寶。

  翌日,乙未乙未(六月二十四日,太元十一年八月初五),晴。

  晨曦裏,林鳥清啼,更顯幽靜。謝瑍一趟太極拳堪堪練完,但覺全身真氣彌漫,神清氣爽。謝瑍睜開眼睛,就聽一旁的鳩摩羅什讚道:“居士之術,疾緩相間,圓轉連綿,外虛內實,柔剛相宜,什見所未見。觀居士神色,安然平淡,甚合佛意,可得聞歟?”

  “什大師,此乃道家之術。”謝瑍搖搖頭道:“術名曰太極。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和《莊子》與《道德經》一樣都是上古典籍,《莊子》又名《南華經》。易言變化之對立統一,‘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通而成卦’;老言無為,故此‘無為而無不為’,‘道法自然’;莊曰逍遙,故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之言。這些典籍,無數百千卷的長篇大論,簡約而精深,直指世界本源和社會本質。《易經》有《連山》、《歸藏》、《周易》三種,分別成書於遠古夏商周三代,連山易距今已有三千年多年,歸藏也已有兩千多年,即使最晚的周易也距今近兩千年了。此後才有老子之《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最後是孔子的《論語》。相比而言,什大師讀過的《論語》是春秋戰國之時的孔子門人記錄的孔子的言行,距今已近千年了,就像阿難等人記錄佛的講述而成佛經一樣。漢典之傳,簡而精,微言大義,可惜子明尚未入門。”

  “阿彌陀佛,居士過謙了。”鳩摩羅什道:“漢傳典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什怕是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學習和研究。”謝瑍說他尚未入門是實話,但羅什卻以為謝瑍是謙虛,都被謝瑍的表現蒙蔽了。

  而謝瑍之所以這樣介紹先賢的典籍,是在告訴鳩摩羅什,釋迦穆尼佛隻是和孔子同時代的聖賢,和我國古代的先賢相比,隻是個小小的後輩而已。而且這些先賢的著作,比起佛經的那些轉軸的唯心論,高明無數,隻是古代黎民百姓哪有讀得起書的?這才讓古代典籍不傳,反而西來的佛經,因為有大量的傳教僧人且迎合大眾不勞而獲等心理而得以後來居上。其實,易經老莊究其實質,都是自然大道,是人和自然的契合交流,與佛教的唯心唯識截然不同。

  “大師不必謙虛。”謝瑍道:“聞什大師早慧,七歲之時即日誦千偈,十餘歲即聞名西域諸國,成為上賓。大師從我道家拳術中看到了佛意,足見大師向佛之心虔誠無比。子明感佩!”說著,謝瑍抱拳一禮。

  “居士謬讚。”鳩摩羅什合掌還禮,歎道:“華夏文化淵源流長,什欠缺太多,多蒙居士指教和提醒,什方明白,欲弘佛法,當先習漢文。”

  “大師睿智,子明佩服。”謝瑍微微一笑,轉言道:“我道家之術,大師觀瞻出佛意,這說明了什麽呢?”

  謝瑍說完,一雙無暇的眼睛,靜靜地注視著鳩摩羅什。

  “哦?……”鳩摩羅什略一沉吟,到底是慧根極深之輩,即刻明白了謝瑍的意思:“居士之意,莫非是佛道相通嗎?”“大師,豈止是佛道兩家。”謝瑍微笑道:“諸子百家又有哪一家沒從“道”中汲取營養呢。”

  本想打住話頭的謝瑍看著鳩摩羅什盯著自己的專注的眼神,隻得施展乾坤大挪移神功,稍稍一停才緩緩問道:“大師精研佛法三十餘年,不知您心中的道,或者說您心中的佛‘法’是什麽?”

  “佛法,我心中的佛法?”鳩摩羅什聞聽謝瑍此言,喃喃自語道。

  一時間,千頭萬緒湧上心間,數十年的記憶一下子打開。鳩摩羅什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自己最初入佛門的時光,到自己成為最出色的大師,再到自己被逼破戒……片片回憶像電影一樣,在腦際浮現……

  到底什麽是佛法,為什麽自己虔誠修佛數十載,仍然抵不過野蠻的逼迫,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刻,佛祖在哪裏?就算是佛祖也沒有自己這樣悲慘的遭遇啊,難道自己還不夠虔誠?還是如謝居士所言,這是佛祖對自己的磨煉?……

  鳩摩羅什臉色在不斷的變化,甚至出現了痛苦和掙紮的表情。

  謝瑍眼眸中閃過一道精芒,知道自己這無意的一問,卻觸及了鳩摩羅什心底的迷茫和痛處。從昨天開始,謝瑍一直在和鳩摩羅什談佛論道,他的那些詰問,別說鳩摩羅什,就算是佛祖自己也沒辦法自圓其說,所以本來鳩摩羅什心中就一直糾結著如何回答謝瑍,謝瑍這看似普通的一問,正好擊中他的軟肋。

  眼看鳩摩羅什臉色漲得通紅,表情異常難過,謝瑍心中一驚,“走火入魔!”四個字一下子蹦了出來。這四個字後世熟的不能再熟,多少文學作品、影視節目都有描述,可還真沒見過真實的都火入魔是什麽樣。謝瑍雖然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消除走火入魔,但他知道鳩摩羅什走火入魔的原因啊。

  事不遲疑,謝瑍吐一口丹田之氣,對著鳩摩羅什大聲喝道:“大師醒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