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孝武帝明旨太極殿,謝子明發兵勇士城(5)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843
  竇衝接令出了大帳,謝瑍環顧眾將。見不少將領有些疑惑之意。

  “諸君,是不是覺得本督讓竇將軍去勇士城有冒險之嫌呢?”謝瑍問道。

  “屬下愚鈍!”眾將齊聲抱拳答道。

  “報告!”楊定出列,敬禮道:“定愚昧魯莽,都督此舉,定有深意,還請都督賜教。”

  眾將見楊定相問,一起施禮道:“請都督解惑!”

  “諸君勿需多禮。”謝瑍擺擺手,讓大家坐下。

  “諸君,乞伏國仁有稱霸之心,可惜現下實力不足,所以才派人前來詐降。或者嚴格說來也算不上是詐降。因為按照以往的做法,投降以後一般會得到朝廷安撫,甚至賞賜。這樣他不但有了名正言順的資格,也贏得了發展壯大之時間。另一點,就是乞伏國仁無決戰的膽略,所以才以此施以緩兵之計。等我們離開了,他就是此地的草頭王了。”謝瑍緩緩說道:“他想得太美了,把我們都看成傻子了。這種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他有必勝之心,還用如此手段嗎?所以,他必不敢戕害竇將軍。否則一旦城破,他必死無疑。不但如此,他還怕竇將軍死在他的地麵上,所以竇將軍很安全。”

  “哦?原來如此。”楊定還是有些擔心:“末將還是擔心那個乞伏國仁如果喪心病狂,來個玉石俱焚呢?”

  “當然,我們還有其他的準備。”謝瑍道:“如果殺一個人自己也得死,不殺這個人自己就可能活,你會如何選擇?注意,這個人和你無冤無仇。”

  “那當然沒必要殺人。”楊定答道。

  “所以,竇將軍沒事。”謝瑍道:“再者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果乞伏國仁連這個都做不到,他隻能是個莽夫,還值得我們如此對待?我們也不是沒有後手。”

  說到這裏,謝瑍從箭筒內抽出一支令箭。

  “楊將軍!”

  “末將在!”

  “令你帶五千精騎,跟隨竇將軍之後,緩緩而行,不要太近。”

  “末將遵令!”楊定昂首上前,接過令箭。

  “慕容將軍!”

  “末將在!”

  “你帶五千兵馬,在楊將軍之後出發,不要跟隨太近。”

  “末將遵命!”慕容柔自從跟隨謝瑍出征,首次接受軍令,心中興奮。

  “弓老將軍!”

  “老奴在!”

  “你帶五千兵馬,跟隨慕容將軍之後出發,亦勿需跟隨太近。”

  “老奴遵令!”弓蠔上前施禮,接過令箭。

  “慕容前輩!”

  “老朽在!”

  “前輩請上前來。”謝瑍示意道。慕容垂心知謝瑍有什麽要緊話要囑咐,急忙來到謝瑍跟前。

  “前輩帶五千人馬,相機行事。”謝瑍輕聲說著,又在慕容垂的耳邊說了幾句。

  “老朽遵命!”說罷,慕容垂來到階下,抱拳行禮。

  謝瑍點點頭,看著四位大將出了大帳。

  “諸君,是不是害怕沒仗打了?”謝瑍笑道:“說實在的,現在我們麵對的都曾是自家人,打起來真沒什麽勁。你們說說,這些什麽秦,燕,涼,漢,趙什麽的,哪個原來不是原來大漢的臣子?哪個不是大晉的臣民?哪個不是炎黃子孫一旦日子好了一點,翅膀硬了一點兒,就不知天高地厚,要撲棱撲棱飛。可是他忘了,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他忘了,迷途知返,倦鳥歸林;他忘了,蒼天有眼,行善得仁。各位回去以後,不可懈怠訓練。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隻有持之以恒才能保證我們的軍士素質。我們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所以,現在我們要多為後來人想一想。多年以後,你對著自己兒孫,能夠自豪地說:你爺爺啊,曾經為了華夏的強盛拚搏過,曾經為保衛華夏的領土流過血、流過汗,曾經為了炎黃子孫的後人過得更好拚搏過。你們這些娃娃,可不要連我們這些老骨頭都不如啊。這就足夠了。”

  “多謝都督教誨!”眾將齊聲答道。

  “鵬翼將軍和守禮兄留一下,諸位且退下各自整訓兵馬,準備西進。”謝瑍一揮手道。

  眾將各自退下,薑飛剛欲再次拜見,謝瑍已經來到他的身邊,伸出右手。對於這個禮節,薑飛還是不習慣的,好在竇衝早就向他解釋過。

  握著謝瑍柔軟的手掌,他有點不敢用力。

  謝瑍用力握住他的手的時候,他才感到這雙柔軟的手,絕非弱手。想起竇衝講過的謝瑍軼事,薑飛也隨著謝瑍用力相迎。片刻,兩人一笑鬆開。

  謝瑍讓二人分坐左右,三人坐定,才吩咐上茶。

  薑飛將情況詳細地做了說明,謝瑍這才知道,原來張虎他們早就派人到過金城關,不禁暗暗讚許張魏二人做事周全。

  薑飛又對金城關的情況作了詳細說明,並說關內準備有渡河的浮橋,可以隨時搭建。

  謝瑍聞聽此言,心中大喜。這樣的話,毛興他們趕往姑臧就更順利了。

  “將軍真是有心之人。”謝瑍笑著稱讚薑飛道:“這對我軍西進大有幫助,我代全體將士表示感謝啊。”說著,謝瑍雙手抱拳。

  “都督折煞小人了。”薑飛急忙站起身來還禮:“比起都督為我先祖正名,末將這點事不值一提。鵬翼謝過都督!”說著薑飛竟然一揖到地,若非謝瑍出手托住,這薑飛怕是要跪下了。

  “鵬翼將軍,這可使不得。某也是做了該做的。”謝瑍道:“伯約前輩,不改初心,矢誌不移,自律簡樸,忠心社稷,這都是值得我輩效法和學習的。一直以來,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崇,還要受到屑小的攻訐,這不是一個正直和諧的社會應該有的。當然,應該還有不少這樣的人和事,恢複曆史的本來麵目,要靠大家一起出力才行。伯約公隻是開始。”

  “多謝都督!”薑孝和薑飛一起相謝道。

  “謝我什麽?”謝瑍笑道:“要謝那些嚴正的史官才行。”

  “都督,聽您一言,豁然開朗。”薑飛慨然道:“我現在有些明白,為什麽慕容衝將長安送給了你,也有些明白,慕容垂為何寧願跟在你身後了。包括竇將軍、毛將軍等歸附到您的麾下了。”

  “哦?”謝瑍笑道:“鵬翼將軍,為何呢?說說看。”

  “都督剛才說了一句話,讓人醍醐灌頂。”薑飛說道:“‘恢複曆史的本來麵目’,曆史原來是什麽樣子?就讓他回到他原來的的樣子。做到這一點很難啊。可唯有做到這一點,曆史才有意義。”

  “鵬翼將軍,果然好心思!”謝瑍讚道:“人們都說,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樣的說法當然有其必然性,但也未必盡然。譬如我們晉朝,現在還沒有人寫出完整的《晉書》來嘛,什麽人來寫呢?我看我朝的人就可以寫,或者從朝中選出一些人來集體編撰。太史公的《史記》,從三皇五帝到秦漢都有記載,其中未必就沒有錯漏,後人也可以寫自己的看法嘛。”

  “大少爺,您的話可能嚇壞一批人。”薑孝笑道:“人人寫史,那還不亂了?”

  “隻有真的好的,才能傳下去。寫的人越多,保存的資料也就越豐富嘛。”謝瑍也笑道:“寫漢書的人不少,除了班氏之言,傳下了多少?現在寫後漢的也不少,有幾個成書的?倒是承祚公的《三國誌》可以一讀了,可惜蜀漢的史料少了些啊。”

  三個人看似閑談,談話的方向和主題卻始終沒有離開謝瑍的掌握。謝瑍是深知後世因為曆史資料缺乏或遺失,造成了許多的懸案疑案。今日說這些,也是為了將來編撰晉書和《華夏誌》做準備的。編撰晉書離不開苻秦,不管是竇衝還是薑飛都是苻秦的官員,包括慕容垂等都是曆史資料的提供者。

  “大都督果然與眾不同,都督若有編纂史書之意,末將倒是認識一位酷愛史學之人。”薑飛聽了謝瑍的話,開言道。

  這正是:說國仁謝瑍動殺氣,訓眾將子明教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