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薑家莊子明祭伯約,武威城羅什求若風(4)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560
  謝瑍辭別薑延等人,並未回城,而是直接去了城外大營。

  剛剛坐定,就有探馬來報,新平方向有數千兵馬出城,向西南行進,是姚萇留在城內的守城兵馬,棄城而逃。

  “慕容將軍呢?”謝瑍問道。

  “慕容將軍占了城池,隻派了小隊兵馬跟隨,並未追擊。”

  “再探再報。”謝瑍道。

  “諾!”探馬應聲而去。

  “毛賢弟,可有意去會會新平的來軍?”謝瑍看著毛秋晴道。

  “正所願耳!”毛秋晴抱拳道:“終於可以真刀實槍的幹一把了。”大凡武者,大概都有找人一試身手的嗜好吧。

  “疆場之上,非死即傷,切不可大意。”謝瑍警告道。

  “知道知道!”毛秋晴笑道:“蕭大哥,我覺得你像個人。”

  “嗯?”謝瑍回頭問道:“像誰?”

  “我--娘!”毛秋晴說完就閃在一邊做了鬼臉。

  “哦?我有那麽老嗎?”謝瑍摸摸光溜溜的下巴道。

  “蕭大哥,你敢說我娘老?”毛秋晴捂著嘴巴道。

  “我說了嗎?”謝瑍看著周圍的侍衛道:“你們聽到我說了嗎?”

  “都督,您沒說誰老,您隻問自己有那麽老嗎。”薑家一個少年開口道。

  “我就說嘛,我沒說。”謝瑍笑道:“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草民薑信,字無疚。”小夥子抱拳道。

  “喲,還沒弱冠呢,就有字了?”謝瑍問道。

  “族老說,出來跟著都督之時,我們就是大人了。故都給賜了字。”薑信說道。

  “你呢,小兄弟?”謝瑍問薑信身邊的另一個小夥子。

  “草民薑禮,字奉節。”薑禮答道。

  謝瑍點點頭道:“我明白了,你們五人應該是:仁義禮智信。”

  “都督明察,正是。”薑信道。

  “大善!”謝瑍道:“仁義禮智信,為將五德,也是做人的道理。我看你們武藝非凡,此後就稱作“薑家五虎”吧。你們也不用自稱草民,既然不願為官,那就和守禮兄一樣,我們兄弟相稱吧。”

  “這使不得。”五個人急忙跪倒推辭。

  “守禮兄,你來告訴他們。”謝瑍看著薑孝道。

  說完,謝瑍帶著毛秋晴揚長而去。

  薑孝如何訓導他的薑家後輩,暫且不提。

  這時候大營外來了兩個人,正在向衛兵說著什麽。

  謝瑍走出大營,正好看到這兩個人。這倆人也看到了謝瑍。

  “都督,遠達這廂有禮了。”其中一個搶上幾步喊道。

  “哎呀,這不是元達兄嗎?”謝瑍道:“還有永道兄,一路辛苦,快快進帳中一敘。”

  謝瑍知二人此來,必定有所見告,且一走數月卻是夠累的。

  將二人迎進大帳,相互見禮,二人鬆了口氣,麵顯疲憊之色。

  “二位兄台,辛苦了。”謝瑍道:“給二位上茶。”

  “都督不必客氣,今日得見都督,也算完了所托。”苻朗抱拳道。

  “兩位這是從何而來?”謝瑍問道。

  “別提了,我們有負都督所托啊。自從我們離了幽州,一路上還算順利,不過早出晚歸,風餐露宿。總算是到了河邊,算是走完了這一線。這不,十日前,我們離了河州,就去了勇士堡。”苻朗道:“毛興雖未答應,也未拒絕,隻說要對付姚萇再說;乞伏國仁卻是顧左右而言他,首鼠兩端,模棱兩可。”

  “他還不知道長樂公歸晉之事吧。”謝瑍道。

  “當然不知,我倆也是離了勇士堡才知道的。”苻朗道:“這會兒乞伏國仁應該知道了吧。”

  “那就好。你們二位先休息一下。”謝瑍道:“如果有意隨軍的話,就去參加一下秦州官員的新政培訓;如果不想,就回京城與長樂公等相會再作定奪,隨你們自己的心意。”

  “我還是先回去和長樂公見麵,然後再回來聽候都督調遣。”苻朗道:“太子殿下,你呢?”苻朗還是習慣性的稱呼苻宏為太子。

  “元達兄,太子之稱就別提了。”苻宏道:“你我弟兄此次奔波,雖無成效,但卻領略了都督的大才。既然元達回京,我就不回去了,跟著都督做點事。你早些回來,其他兄弟有願跟隨都督的,一起都來。”苻宏歎了口氣,以他大秦前太子之尊,投降東晉雖屬無奈,卻也是時勢使然,但到底不是什麽美事,離開京師也許更自在些:“總要為後人留點什麽才好。”苻朗身為前秦太子,才具是不差的,當年苻堅伐晉,他是竭力反對的,隻是胳膊扭不過大腿,苻堅最終還是聽了姚萇等人的攛掇。

  “如此甚好,你們先休息一天。”謝瑍道:“永道兄願意隨軍,子明求之不得。另外,子明還有信函托元達兄帶回,一封是給陛下的奏章,另一封給中書令王大人的信。請稍後片刻。”

  很快謝瑍就寫了信,封好,交給苻朗。

  “有勞元達兄了。我會派人護送遠達一起回京。”謝瑍抱拳道:“兩位且去休息,晚上我們再聚。昨日元高和楊定兩位將軍跟蹤姚萇動向剛回來,正好一起聚一下。”

  “不知姚萇那弑君之賊可曾抓到?”苻宏終於開口問道。

  “漏網之魚都是大的啊。”謝瑍歎息道:“姚萇數萬兵馬被擊潰,唯獨他和姚碩德不見蹤影。”

  “天不遂人願!”苻宏麵露悲戚之色道:“”。

  “死者已矣,永道兄還請節哀。”謝瑍道:“說句不好聽的話,秦帝多年征戰,死於他手之人,未必都是罪有應得。冤冤相報,要殺你的怕是更多啊。永道兄還應放下執念才好。”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苻宏憤然站起:“某必殺之,以慰父王在天之靈!”

  “永道兄孝心可嘉,又是性情中人,難能可貴。”謝瑍點頭道:“冤有頭債有主,有因則必有果,希望永道兄記住此言。你們先去休息吧。”

  “謝過都督。”二人抱拳還禮,跟著謝瑍安排的兵士前去營房不提。

  晚間謝瑍召集眾將和秦州官員開了一個“自助宴會”,有菜、有飯、無酒,邊吃邊談,讓大家暢所欲言。主要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告訴大家如何節儉,如何提高效率。特別是那些跟隨謝瑍日久的“老將”們,現身說法,極言新政之利國利民,極言新軍之強盛不敗,極言未來之美好可期……謝瑍一直在聽,心中不禁泛起道道漣漪。

  且說姑臧張虎。

  正佇立大雲寺前。

  寫到大雲寺,就不得不先說一下大雲寺的來曆。

  按《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記載:早在西周時,印度阿育王於普天下造塔八萬四千安置舍利,在我國僅有一十六座,武威郡塔即其一也。自周至晉一千餘年,中間興廢史書莫記。前涼張軌修宮殿,正當此塔遺址之上。傳至張天錫時,宮中“靈瑞”數起,天錫很詫異,有人告訴他:“今之宮乃塔之故基”,天錫遂舍宮置寺複建其塔。就是說,張天錫舍棄了王宮,修造寺廟,在寺內重建舍利塔。

  何為舍利塔?

  佛祖釋迦牟尼舍王子之身,29歲出家修行,雲遊教化40餘年,至拘屍那婆羅樹林雙樹間涅槃(圓寂),弟子們舉行了印度最尊貴的葬禮,香木焚屍。火化後的屍骨結晶體和未燒盡的遺骨,大小如米粒,擊之不壞,焚亦不焦,被稱作舍利,由佛門弟子作為聖物珍藏起來。

  釋迦牟尼去世250多年後,為傳播佛教,釋迦牟尼的護法之王阿育王將舍利分成若幹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這些舍利的一部分傳到中國,從此中國便有了佛教舍利塔。

  大雲寺在中城(即匈奴所築之舊城)偏東北部,是原來前涼的王宮所在,規模宏大。

  大雲寺曆史悠久,規模恢弘,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刹。原名宏藏寺,又名鐵佛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是寺院的精華,六層,一至五層為方形,第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米,係水磨青磚砌成,塔的四角邊有鐵峰28個,微風乍起,叮當作響,清脆悅耳,古趣盎然。各層均有琉璃圖案構件,裝飾成仿心,共計64塊,內容為佛門傳說故事,為陽城縣匠師所作,引人注目。塔內一層中空,空間較大,內置高六米、直徑五米的生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形神兼備,為唐代原作,故有鐵佛之稱。

  西夏時此寺稱護國寺,也就是金庸大大的天龍八部中,說的那個西夏護國寺。大雲寺的古鍾樓及樓上銅鍾至今猶存。今和平街小學及武威酒廠均為大雲寺舊址。

  鍾樓建於9米高的磚包土台上,基底約125平方米。周圍繞廊,重簷山頂,五踩作鬥拱。整個建築挺拔俊秀,高聳入雲,曆經維修,保存完好。

  古鍾樓上懸有大雲銅鍾。鍾呈黃色,通高226厘米,口徑115厘米,厚12厘米,重約5噸。鍾體上飾有圖案3層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層飾飛天,頭戴花冠 ,耳飾明月,上身袒露,下著長裙,彩帶纏身,手托果盤,作翩翩飛翔狀,線條豐滿流暢 ;中層飾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異,頭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騎坐夜叉,旁立兩個小鬼,赤身短褲,神態各異,生動傳神;最下層飾龍,五彩雲紋,現已磨損不全。此鍾體積較大,聲音洪亮,形狀古樸精美,是罕見的古代鑄造藝術珍品。從鍾體造型和所飾圖案分析,為唐代遺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雲寺碑記稱此鍾“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千裏,發人深省,為郡脈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時分,霞光萬道,自西向東仰觀大雲鍾樓,見巨鍾通體被朝霞煨成紅色,四周透出道道瑞光金色。此刻,登上鍾樓擊鍾,鍾聲轟然,響徹雲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