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薑家莊子明祭伯約,武威城羅什求若風(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321
  書接上回:

  “久聞天水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乃是伏羲故裏,易經祖地。”正事完了,謝瑍語氣一轉道:“本人初到秦州,可有人願帶本帥一遊?”。

  “薑延願意代勞。”這個時候就看誰的反應快了,薑延早就想接近謝瑍,即刻出列道:“草民世居天水,對本地風土人情,人文景觀了若指掌,願效微勞。”

  “子明謝過薑先生。”謝瑍道:“不知薑先生與故蜀漢大將軍伯約公可有淵源?”

  “伯約公乃是草民同宗先祖。”薑延道。

  “甚善!”謝瑍頷首,轉身對薑孝道:“守禮兄,貴族親人在此,快來相見。”說著,對薑延道:“這位薑孝薑守禮,與我情同兄弟,亦是伯約後人,你們多親多近。”

  “原來是守禮二侄子,竟然一時沒能認出來。”薑延故作吃驚道:“老了,真是老了。多年不見,守禮竟成了都督親隨之人,可喜可賀。”

  “見過叔父!”薑孝抱拳施禮道:“守禮年少任俠,在外飄蕩居多,早年惹禍不少,若有得罪,還請叔父多多見諒。”

  “哪裏話。”薑延道:“這真是莫欺少年窮。誰能想到當初那個惹是生非的小子會有今日。”

  “都是都督錯愛,守禮萬幸。”薑孝說著向謝瑍一禮。

  “既然如此,不若將軍就到寒舍一敘。”薑延先向謝瑍說道。

  “那子明就叨擾了。”說著謝子明抱拳一禮,然後轉身對四下看得目瞪口呆的眾人道:“子明就先告辭了,諸位再會!”

  眾人看著薑延和薑孝帶著謝瑍出了衙門,這才暗歎錯失良機。

  出了大堂,薑延才對薑孝說:“一晃近十年,你也該回去見見族人了,那些臭小子說起你當年的事還是佩服的緊呢。”

  薑孝臉色微變,心道,你們心裏別記恨我就謝天謝地了。

  “看來守禮兄當年倒是幹了一些驚人的業績了?”看薑孝的神色,謝瑍接口挪揄道。

  “都督如此說話,愧煞小人!”薑孝抱拳垂首道。

  “到底是都督教得好,看今日之賢侄如此彬彬有禮,謙恭溫良有君子之風啊。”薑延亦笑道。

  “叔父……”薑孝有些詞窮,謝瑍和薑延會心一笑。

  說著話,眾人就到了衙門口。

  剛出了衙門,就見一個年輕人一邊喊著蕭大哥,一邊向著謝瑍跑過來。

  謝瑍看著衣衫有些不整,麵色憔悴的毛秋晴,不知為什麽就是心裏一痛。

  “毛兄弟,這是怎麽弄的?如此狼狽?”謝瑍有此一問,乃是他知道毛秋晴的功夫,一般人可不是他的對手。一邊問一邊從身上掏出一塊手帕,遞給毛秋晴。回頭對薑孝道:“守禮兄,到了薑伯父家,把我的那件白衫拿出來給毛兄弟換上。”

  “蕭大哥……”就謝瑍這一句話,毛秋晴差點就要哭了。要不是在大街之上,來往行人眾多,早就忍不住撲倒謝瑍身上大哭一場了。

  其實毛秋晴已經知道謝瑍的真實身份了,可她還是叫蕭大哥。

  “怎麽,賢弟似乎沒覺得奇怪啊?”謝瑍問道:“我是謝子明。”

  “我已經知道了,可我還是想叫你蕭大哥。”毛秋晴道:“都怪那個太史庸,竟敢騙我。”

  “好啦,叫什麽都行,跟我走吧。”謝瑍安慰道:“去守禮的老家看看,這裏我們都是客人,他才是地主,咱們要好好吃大戶。”

  “蕭大哥,你可真會說笑話。”毛秋晴破涕為笑,為嘛呢,就是因為謝瑍的用詞,一個是我們,一個咱們,讓他覺得他倆才是更親近的人,而且三軍大帥,要去吃部下的大戶,說出來還不讓人笑話?

  “蕭大哥,我對這裏也蠻熟的。”毛秋晴看著謝瑍道:“我小的時候在這裏住過好幾年。”

  “不錯啊你,去的地方不少嘛。”謝瑍打趣道。

  幾個人說著,不知不覺就到了薑延的家門前,早就有人告訴了薑家,門口等了一大堆人。謝瑍一抱拳,算是見了禮。

  “都督請!”薑延以手相引道。

  “薑伯請!”既然離了官場,那就入鄉隨俗了。謝瑍沒想到,這一聲薑伯可是得到了薑延的認可,而且對以後秦州、南岸乃至河州的新政,薑延出了大力,這是後話。

  薑家在此地也算是大族,薑延此行,若說沒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但自從聽了謝瑍的話,見了謝瑍的堂堂之師後,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接近謝瑍,還是想多了解這個年輕人的思想,聽了謝瑍的天下為公論,更為謝瑍秉持的眾生平等所震撼,如果真的可以實現謝瑍所說的那些東西,天下安定,應不為難事。可這樣的事真的能實現嗎?畢竟世家豪門的勢力,絕非等閑。

  作為天水望族之一,薑延自然之道世家大族的勢力之大,直接可以左右一州一郡,甚至可以左右國家政策。謝瑍來自後世,自然更明白。大家都知道薑維薑伯約,曆史上的評論褒貶不一。但謝瑍對這個至死不改初衷的薑維卻是心懷敬佩的,不為別的,就為那顆至死不改的初心。

  薑維文武全才,作為武侯諸葛選定的接班人,他敗了。也許有人覺得若薑伯約保的不是劉禪,而是一位明君,可能是另一個結果。但也未必,若不是劉禪,以諸葛之能,怕也輪不到伯約。曆史也沒有如果。

  雖然伯約敗了,無論敗得冤屈與否,敗是事實。可他的執著、他對理想的追求,亦或是對諸葛知遇之恩的報答,亦或是對蜀漢國家的忠誠,都是後世之人所缺少或者不足的東西。他有缺陷,有不足,所以他更像一個人,而不是神。後世很多人把薑伯約說得一錢不值,這是有失公允的。

  曆史沒有如果,忠貞自然流芳。這是謝瑍自己的看法。

  謝瑍是借薑延離開州衙的,所以不會在薑家呆的太久。

  見禮已畢,主賓相談。毛秋晴也換了衣衫重新出來,可惜稍微肥大了些。看到白衣飄飄的毛秋晴,謝瑍不由暗叫一聲好,好美的少年郎。也怪不得魏晉之時,男風盛行,孌童到處有之。可見溫飽思□□,饑寒起盜心,自古如此。這也說明道德不行,世風堪憂。教化宜早,不可輕忽。

  謝瑍見毛秋晴出來,遂起身道:“薑伯,子明欲外出走走,要告辭了,多謝款待。”

  薑延自然是明眼人,知道謝瑍不會久留,乃道:“請允某陪都督看看天水城。”

  “薑伯請!”謝瑍自然不便拒絕,否則就有過河拆橋之嫌了。

  出了薑家,幾個人漫步在大街之上。但見人來人往,人們並無驚慌之色,似乎對大軍的到來並無懼怕。薑延似乎是看出了謝瑍的意思說道:“都督大軍前日駐紮城外,秋毫無犯;昨又校場宣言,百姓歡躍,豈有畏懼之理。都督治軍之嚴,執法公正,未之見也。”

  “薑伯過譽了。”謝瑍道:“軍紀乃軍隊之生命,非特治軍之術法。軍之律令於軍,猶國之律法於國,關乎教化,關乎民生,關乎國運,不可輕視之。”

  “都督之言,令人頓開茅塞。”薑延道:“觀都督之軍,堂堂正正之師,泱泱乎似水,威威乎如山,未嚐見也。”

  “多謝謬讚。”謝瑍道:“不知伯約先生墓地何處,子明欲往一拜。”

  聽了謝瑍的話,薑延和薑孝均臉色沉重。這麽多年了,有哪一位朝廷命官說過這樣的話?沒有。薑維死了,據說被分屍,不許掩埋。是他的部下(一說是同鄉),偷得一隻靴子背回故鄉,方有了薑維的衣冠塚。埋葬薑維戰靴的南山,後世就稱作靴子坪,也就有了將軍嶺。

  “多謝都督。”薑延道:“由此向西20裏的山上就是先祖伯約公的衣冠塚。唉。”說著薑延長歎一聲。

  二十裏的路,算不了什麽。

  謝瑍命人準備祭禮,薑孝傳來戰馬,一行人上馬馳去。

  很快眼前現出一處村落,群山環抱,山明水秀。

  這裏就是薑維故裏,薑家莊。

  一行人進了村子,早有人迎上來。看來都認識薑延,聽到有朝廷的將軍前來拜祭伯約公,眾人一起施禮,連孩子也不例外。

  謝瑍抱拳回禮,一句話也沒說,隻是不停地向大家抱拳示意。薑家莊的人靜靜地自動跟在後麵。

  穿過這個顯得肅穆而寂靜的村莊,登上後麵山坡,薑維墓。

  墓地很奇特,有兩座碑。一塊坐南向北;一塊坐北向南。

  坐南向北,是為了薑維北伐的遺願吧;坐北向南,那是蜀漢的方向啊。是至死還放不下那曾經的理想嗎?

  墓地處高出薑家莊70多米。背依群山,北臨渭水。地勢開闊,山水環繞,按照風水裏的說法,能藏風聚氣,乃是一處寶穴。

  謝瑍親自擺放祭品,點上香燭。

  “末學後輩謝子明,拜見伯約先生!”死者為大,況薑維一生執著複漢,值得一拜,謝子明來到碑前跪倒行禮,口占道:

  “天水俊異才,明主未可期。

  固有複漢誌,惜無通天機。

  縱知難為事,以死報相知。

  錚錚骨不易,眷眷心如一。

  雖敗猶未悔,英雄不可欺。”

  言畢,謝瑍叩首四拜。

  薑氏族人數百聽罷謝瑍祭詞,跪在墳前,失聲痛哭,哭聲震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