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薑家莊子明祭伯約,武威城羅什求若風(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912
  新平城。

  夜色漸冥。看著寂靜的城外,姚興長歎一聲。

  他希望的沒有來,慕容垂似乎真的不想再圍城了。可是他卻迎來了金熙的信使。他知道了金熙根本沒有接到西撤的信函,也知道了晉軍的圍城和勸降,更知道金熙也類似自己一般艱難地守城。

  他不知道,姚萇的兵馬是否衝破了一路的封鎖,進入了預想的目的地。但他知道,今夜他也必須得走了。雖然不走沒希望,走希望也同樣渺茫。想到平涼的金熙,他有些懷疑西撤策略的正確性了。如果拒城而守,合數城之力,縱然未必成功,一戰之力還是有的,至少不會如此迅速的敗亡。這和當日苻堅兵敗,偌大的帝國一朝崩潰何其相似?甚至於還不如苻堅,未戰先走,則又在苻堅之下矣。

  走吧,一切看天意了。

  姚興再歎一聲。

  出了城,姚興實在不知該往何處去。

  和姚萇走時不同,因為現在四麵八方都是晉軍了。

  明知晉軍放他出城是為了奪城,他卻隻能如此。

  這就像是明知是個圈套,自己還非得鑽。這種無奈,這種憤懣,充斥著姚興的心田。如果是謝瑍,他會怎麽做?

  他再次想起了謝瑍謝子明。那個曾在這裏讓他耳目一新,不惜屈身師之的少年。他現在當然知道,那個少年就是晉軍的統帥,他有些明白,為什麽謝瑍不能收他,那是不想他為難。他也明白為什麽謝瑍不曾出現,他明明知道自己就在新平,也是怕他難做。他是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不致以後後悔。

  隻要盡力做了,無愧就好。姚興心想。

  其實,姚興想得有些多,謝瑍不願收他,當然有些上述因素在內,但那還不是主要的。

  曆史上的姚興經過多年的曆練,雖然算不上有道明君,也算尚可。但此刻的姚興卻還是個未經人事的年輕人,沒有經過任何的挫折和失敗。得讓他品嚐人生該有的苦難,才利於他的成長。這才是謝瑍的真實目的。至於謝瑍沒有出現,也不是做什麽老好人,怕他難堪。主要是謝瑍相信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脆弱得像一張泛黃的老紙,更何況還有慕容垂這樣智勇雙全之輩作主帥。

  希望父親和叔叔能突出重圍,希望能和他一戰。縱不勝,心願已了。姚興幾分祈禱,幾分自語道。

  姚興邊安慰自己,邊帶著隊伍向西南而去。

  慕容垂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姚興出城了。

  本來是高興的事,可是慕容垂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是不對等的較量。正是這場不對等的較量,他對這個年輕人有了一些佩服。所以慕容垂沒有追趕姚興,隻是派了小隊人馬尾隨而去。他諒姚興幾千殘兵在十數萬大軍的重圍裏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來。可惜慕容垂不知道後世就有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率領區區幾萬人馬,在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征程兩萬五千餘裏,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艱難困苦,爬雪山過草地,始終站在人民一邊,始終依靠人民的力量,越戰越強,打敗了數十倍於自己的敵人,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如果他知道的話,必會驚為天人,五體投地,再不敢有絲毫大意吧。說實在的,當此亂世,稍有些手段,割據一方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不然怎會有兩晉十六國(其實此間的割據勢力遠超十六個)。

  慕容垂將報捷的信函封好,派人送往謝瑍軍中。自己開始接手城防,開始布防、整軍,準備追趕謝瑍大軍。

  慕容垂給謝瑍報捷之時,秦州的大街上,出現了一個奇觀。伴著謝瑍的不緊不慢的行走,越來越多的人跟在身後。不知是想看看這個年輕軍帥的風采,還是被這個少年那日的演說言辭打動?

  就在這時,兩匹馬飛奔而至,來到近前,兩員將跳下馬來,搶上幾步,在謝瑍身前單腿跪地稟道:

  “末將徐嵩、末將楊定。”兩人抱拳道:“姚萇軍在洮水被毛興、竇衝等聯軍擊潰,姚萇不知所蹤。特來複命!”

  謝瑍頷首道:“起來吧,隨本帥進衙。”

  “諾!”兩人起身閃在兩旁。

  徐嵩和楊定,這裏認識的人不少,特別是這些官職高的,都認識這二位。特別是楊定驍勇無比,多驕傲的一個人,竟然拜在謝瑍麾下;徐嵩更是耿直不屈之人,為何也如此順從?

  人們對這個少年大帥更加好奇了。

  謝瑍同二人進了州衙,卻沒有去往正廳大堂,而是一拐彎進了右邊的議事廳。謝瑍一進門,早有衙役過來請示謝瑍,並獻上茶水。

  謝瑍告訴他們勿要來人打擾,然後對他們擺擺手。

  衙役施禮退下。

  “我方可有傷亡?”謝瑍問道。

  “稟告都督,沒有傷亡!”徐嵩站起身道。

  “不要拘謹,坐著說話就好。”謝瑍抬手示意徐嵩坐下。

  “卑下無能,竟讓姚萇跑了。還請都督治罪!”徐嵩再次站起身,躬身施禮。

  楊定見徐嵩請罪,也急忙站起身來。

  “本督既然隻許爾等追蹤,不讓爾等參戰,你們何罪之有?”謝瑍笑道:“快快坐下說話。”

  謝瑍頓了一下,等他們坐下,端起眼前的杯子,示意他們喝茶。然後才問道:“說一說此戰大略的情勢吧。”

  “啟稟都督,情況是這樣的。”徐嵩剛要站起身來,謝瑍就示意他坐下。徐嵩欠著身子坐下,將所探知情形詳細作了匯報。

  卻原來徐嵩和楊定會合後,兩人就派出了十幾班探馬,每班十人,專門打探兩軍的情況。特別是戰鬥開始前夕,大體的情形都在掌握之中。包括毛興的沿河部署,兵力分布,以及竇衝自北而來的夾擊等。

  所以徐嵩說既有條理,有重點突出。謝瑍停了心中暗暗點頭,怪不得徐嵩一城當關,數萬人月餘不破。此人既懂兵法,又能經濟,實是文武雙全人物。更重要的是有忠誠報國之心,當得重用。

  謝瑍了解已畢,點點頭道:“你們一路追擊,辛苦了。本來該讓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可惜秦州剛定,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們。我正要去大堂說事,你們也參加吧,領了任務在休息,晚間為兩位將軍接風洗塵。”

  “多謝都督體察,末將不辛苦!”兩人一起起身抱拳道:“義之所至,在所不辭!”

  “如此甚好,隨我來。”謝瑍率先出了議政廳,前往大堂。

  謝瑍端坐州衙,清澈的目光掃了兩廂站立的官員一眼。

  “諸位,本帥在校場的話都聽到了吧。每到一處,新政為首。”謝瑍道:“所有官員一律先參加新政培訓,上至刺史,下至門吏,都要學習並參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根據成績方可重返崗位。不合格的就隻能另謀生路。諸位明白了嗎?”

  “明白。”眾人答道。但謝瑍並不以為他們真明白。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謝瑍道:“如果是為了升官發財,就不要想了。早在廣陵初試新政之時,本官就說過: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山薯。當官不是做老爺,是人民的公仆,為廣大的民眾服務的。如果沒有這個信念,你就不應該做官,做了官也是個貪官,貪官就該殺!”謝瑍的聲音平和而舒緩,卻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凜然的殺意。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治國□□,教化眾生;律法麵前,人人平等。任何高於律法的人和事,必鏟除之。覺得自己不能勝任的,就趕緊主動辭職。辭職不是壞事,可以做別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免得因一念之貪壞了自己性命,不值。”謝瑍繼續說道:“現在,我命令:”

  “元高將軍。”

  “末將在!”

  “本帥命你暫代上邽太守,督施新政!”謝瑍道。

  “末將遵令!”徐嵩抱拳接令道。

  “楊定將軍?”

  “末將在!”

  “命你參加城外整軍,不得有誤。”

  “末將遵令!”

  “其餘人等,繼續按照此前部署行事,參加新政培訓之餘,處理好本州的各項事務,絕不可貽誤政事。”

  “謹遵都督之命!”眾人抱拳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