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竇衝長安明大勢,鄧淵臨涇定奇謀(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339
  書接上回,暫將竇衝與謝瑍的相見延後再說,且說晉軍各路兵馬。

  鄜城。慕容德所部將苻丕歸降的消息,送到了鄜城之內。

  同樣的,趙印也將消息通知了夏陽守將。

  雍州刺史徐嵩和馮翊刺史蘭犢得知消息更早一些。

  特別是雍州刺史徐嵩,被朱序等人進攻月餘,早已精疲力盡。見到苻丕降書,終於長歎一聲,像是惋惜,又似解脫。沉默良久,方派人入晉營拜見朱序,向晉軍請降。但需要晉軍保證入城後不擾民,不報複,否則寧願誓死一戰。朱序聞言哈哈大笑,慨然應允。

  其實朱序率軍攻城月餘,也是筋疲力盡,對徐嵩心內相當佩服。得到朱序肯定的答複以後,徐嵩率眾出城投降。

  朱序等人見到城內出來的士兵,麵黃肌瘦,衣衫襤褸,兵甲殘破,各自太息不已。遂將此事向謝瑍稟告。謝瑍令朱序按照律令,進行整編,並要徐嵩入長安見他。

  徐嵩此人,曆史上並不出名,但他卻是為了苻秦守城到彈盡糧絕,至死不降的少數將領之一。前世的徐嵩城破被俘後,麵對敵酋姚方成,毫無懼色,大罵不已,隻求速死。這樣人謝瑍心中是非常敬佩的,他需要赤膽忠心為之守城的將領,對那些望風而逃的將軍,實在是看不上眼。難得見到一兩個這樣的硬骨頭,自然要重用之。另一個就是前文說過的博陵守將王兗。對於王兗當時沒有多說,這裏稍微將史載的一段文字寫在這裏:

  “慕容驎攻王兗於博陵,至是糧竭矢盡,郡功曹張猗逾城聚眾應驎。袞臨城數之曰‘卿,秦之人也。吾,卿之君也。起眾應賊,號稱義兵,何名實相違之甚。卿兄往合鄉宗,親逐城主,天地不容,為世大戮。身滅未幾,卿複續之。卿見為吾吏,親尋幹戈,競為戎首,為爾君者,不亦難乎。今人可取卿一切之功,寧能忘卿不忠不孝之事。古人有雲,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卿母在城,不能顧之,何忠義之可望。惡不絕世,卿之謂也。不圖中州禮義之邦,而卿門風若斯。卿去老母如脫屣,吾複何論哉’。既而城陷,兗及固安侯苻鑒,並為驎所殺。”

  這段話譯成白話就是:前燕慕容麟在博陵進攻王兗,因糧草、弓箭用盡,郡功曹張猗聚眾反叛,出城接應慕容麟。王兗在城頭上斥責他說:“您是秦人。我是您的長官。聚眾接應賊人,還號稱義兵,名和實相差多遠啊!您兄從前聚集同族鄉親,驅逐城主,為天地所不容,受到極刑。身死不久,您又接著做這種事。您是我的屬吏,親自動用於戈,爭當禍首,做你的長官,不也是很難的嗎!現在人們可以取消你所有的功勞,但是能忘記你的不忠不孝的事情嗎!古人說過,要找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家,您母親在城裏,尚且不顧念,怎麽能指望你有忠義呢!壞人壞事也是一代接一代不斷絕,說的就是你。沒想到中原禮義之邦,而你家的門風竟是如此不堪。你拋棄老母如同脫掉破鞋子,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不久城池被攻破,王兗及固安侯苻鑒都被慕容麟殺了。

  徐嵩之烈,不遜王兗。史載:“徐嵩,字元高,盛之子也。少以清白著稱。苻堅時舉賢良,為郎中,稍遷長安令,貴戚子弟犯法者,嵩一皆考竟,請托路絕。堅甚奇之,謂其叔父成曰:‘人為長吏,故當應耳。此年少落落,有端貳之才’。遷守始平郡,甚有威惠。及壘陷,姚方成執而數之,嵩厲色謂方成曰‘汝姚萇罪應萬死,主上止黃眉之斬而宥之,叨據內外,位為列將,無犬馬識養之誠,首為大逆。汝曹羌輩豈可以人理期也。何不速殺我,早見先帝,取姚萇於地下’方成怒,乃斬嵩,漆其首為便器。登哭之哀慟,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諡曰忠武。”

  大家隻看徐嵩的諡號就顯而易見:“忠武”。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即所謂蓋棺定論。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諡。我們都知道,民族英雄嶽飛的諡號“武穆”占了一個“武”一個“穆”。“折衝禦侮曰武,布德執義曰穆。”當然,這個諡號相比嶽帥的功績和冤屈來說,都是被貶低的,應是宋孝宗對嶽飛的不公。直到宋理宗時才改諡“忠武”。

  《逸周書·諡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誇誌多窮曰武。大誌行兵,多所窮極。

  作為一個臣子,被賜諡“忠武”,那是相當了不起的,可以說是最高的榮譽也不過分。文臣、武將諡號分別以文,武兩字開頭,文一般後跟,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字;武一般後跟,寧、毅、敏、惠、襄、順、肅、靖等字。還有一種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諡,以忠字開頭,後跟文、武、定、烈、簡、肅、毅、敬、等字,顯然,徐嵩的諡號就是這一種。

  曆史上,獲得“忠武”諡號的不乏其人,著名的有車莎王延(漢)、諸葛孔明(三國)、溫嶠(東晉)、王猛(前秦)、尉遲恭(唐)、郭子儀(唐)、常遇春(明)等,像嶽飛、韓世忠都是後來追封的“忠武”。忠武,為武臣最高諡號;文正則是文臣最高諡號。像我們熟知的“範文正(範仲淹)”、司馬光、蘇軾(死後七十年追諡)、“曾文正(曾國藩)”等。

  何為忠?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

  忠者,乃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及他人等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負責完成份內義務的美德也。

  忠者,德之正也。

  從先賢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於心為敬,故忠從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為正直之德,故從中聲。

  故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曾子認為孔子一以貫之的道是“忠恕”,朱熹亦言:“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意即盡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也就是所謂換位思考,設身處地之意。

  《說文解字》中講:“忠,敬也,盡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誠盡責就是忠的表現。故子路問事君,孔子說:“勿欺也。而犯之。”意思忠臣不欺君,但君王有錯,可不惜犯顏諍諫;孟子認為“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能勇敢地指責君王之過為恭;能導君明德,避免邪行是敬。孟子更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荀子在《臣道》中說:“從命而利君謂之順,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逆命而利君謂之忠。”可見,傳統的“忠”,絕非“愚忠”,亦非單指臣對君忠,更不是無原則的臣對君忠。

  竊以為:忠之意,即不改初心,不易初衷。

  回思當下,不禁默然。上位者貪腐,逐利者成名。師不傳道解惑,醫不治病救人……實幹者勞碌窮途,緋聞者名利雙收……不孝子孫司空見慣,虐戕稚童每聞瞠目……不知何時,社會續承了笑貧不笑娼的陋習,不知何時,丟棄了祖先傳承的美德,又不知何時,連起碼的道德底線都悄聲匿跡……難道人真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圖,唯權是圖,唯色是圖嗎?

  連做人的底線都沒了,還能說“忠”“義”嗎?

  何為武?

  《逸周書·諡法解》雲:剛強理直曰武;威強澼德曰武;險不辭難,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誇誌多窮曰武。大誌行兵,多所窮極。

  武,止戈也。

  先人造字,本義止戈,而非現在常人所解之武力、武功、動武。

  既然是止戈,自然是幹戈已起,否則何來止戈?

  有人解之為:拿起兵器之前應該先學會放下兵器,筆者以為顯然是不確的。如果不曾拿起武器,談何放下武器?而且有些東西的確是需要學習,但有的東西是不用學的,而是需要繼承和發揚。

  竊以為:武之止戈,乃絕對碾壓力量之勢,隻有絕對的力量才能止戈。否則,止戈就隻是一句空話。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將來亦必將仍然如此。因為絕對的力量,打破平衡!

  同樣,根據唯物辯證法,一體兩麵。絕對的力量固然能止戈,但當其真正存在時,如果沒有了平衡之力,就會再生幹戈。

  對於“武”,我們取其精曰自強不息,勇者無畏;取其神曰教化天下,仁者無敵。

  徐嵩趕到熟悉的長安城,立刻發現變化之巨大。

  祥和。

  對於長安,徐嵩並不陌生,即使是大秦最鼎盛之時,長安城也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對於一個剛剛結束戰爭的城池而言,徐嵩感到不可思議。

  及見謝瑍,驚其年少。與相談,服其識;複言誌,驚為殊類天人。遂拜服,隨軍,初鎮秦州,後遷姑臧太守。

  “元高將軍,且隨軍中西進,當任天下,莫汙小節。”謝瑍道:“大亂而後大治,且惜有用之身。”

  “元高自當鞠躬盡瘁,以報都督。”徐嵩秉首施禮道。

  “非報子明一人,當係天下黎民。”謝瑍道。

  “謹受教!”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