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秦直道駐馬懾毛寧,驄馬城識詔收張珧(3)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018
  第六十七章秦直道駐馬懾毛寧,驄馬城識詔收張珧(3)

  下古城,位於上古城東側,草皮溝東畔。上、下古城以該溝河為界,相距80米。

  下城的規模大小和上城一樣,為什麽要建這樣一個與上城相同規模的下城?考古發現下城的夯印大小不一十分複雜,可見當時下城修造之時,應是夯具不足,那就表明下城的修建很倉促。而且該城的建立橫截了無定河西岸,軍事意圖十分明顯。所以下城應該是以軍事目的而修建的。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秦祿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掠取河南地(就是謝瑍剛剛收複的代來城河套地區)”(《史記秦始皇本記》)。始皇害怕與相信‘亡秦者,胡也’,次年,大築長城,到處增築工事。此下城的增築僅是其中一例,目的是橫截川口,使胡騎難以沿川而下。

  正因為如此倉促,所以隻好從附近山上砍下樹枝,削成木棍,一端削成杵頭,紮捆成束,綁上捉手,造成夯具。這些木棍粗細不等,杵頭大小不等,加之快速趕工,於是就出現了那樣的夯土結構。

  對此感興趣的朋友,請參看:史書博之《上郡治所膚施考》、彭曦之《戰國秦長城考察與研究上郡遺址在何處》、楊滋苑之《上郡郡治膚施城你在哪裏》等文,本人采用的是後者的觀點。

  漸行漸近,就看到了驄馬城北門的曲壁,這是早期甕城的一種雛形。

  城樓之上走動的軍兵依稀可見,城頭之上旌旗獵獵。竟然還是苻秦之幟,謝瑍不禁暗道可惜。可惜的是並未有旌旆。其實不用旌旗也能猜到,必是秦軍無疑。畢竟姚萇自立時間尚短,又有慕容衝、王統等人牽製,姚萇的手還來不及伸這麽長,主要是力量還沒後來那麽強大。鄜城、夏陽弍城等都在秦軍控製之下,就算得到此地,姚萇也無法據守,反而有些得不償失了。當然再過幾年就難說了,因為前世慕容衝死了以後,慕容永率眾離了長安,在長子自立,長安就輕易的落到了姚萇手中。有了長安,就有了一個強大的支撐,姚萇也就可以騰出手來綏靖四方了,不然姚興也沒本事在長安混的風生水起。

  驄馬城城牆高聳,和代來城沒有區別,城牆約高五丈,這是諸侯的規製。城門前有檢查過往行人的軍兵,因為人不多,顯得冷冷清清。謝瑍一行人,太過惹眼,老遠就被軍兵注意到了。

  還未走到曲壁門前,就聽城樓之上有人喝問:

  “來者何人?”有點如臨大敵的感覺。

  “某自並州而來,此處哪位將軍留守?請來相見。”謝瑍心中有數,自無懼意。

  “某張珧字華寶,此處守將。”張珧聲色道:“爾等何人?”

  “某等自晉陽來,有機密事麵告將軍。”謝瑍緩緩說道。

  “吾已數月未聞朝廷消息,希望爾等莫要誑言。”張珧道:“讓他們進來。”

  “幾位兄長,等等我……”謝瑍等人剛要進城,就聽後麵有人高喊。謝瑍一聽,就知道是毛寧到了,也不說話,心裏暗自好笑,還真會套近乎。幾個人緩緩向城內走去,毛寧的馬也趕了上來。

  穿過曲壁牆,前麵是真正的城門。

  城樓上的張珧,已在城門等候。張珧本不想前來迎接,但不知謝瑍等人來曆,又見幾人氣度雍容,特別是謝瑍,就那麽平平淡淡的一站,就感覺到了一種壓力,這是一種自然的威儀,不是久居上位,不會那麽自然。為了不得罪朝中之人,最後還是下來親迎。

  謝瑍看到此人城門迎接,就知道此必心思玲瓏之輩。

  “多謝將軍相迎,某有禮了。”謝瑍抱拳道。

  “張某不識諸位,怠慢之處尚請海涵。”張珧躬身道:“此非講話之地,請隨我來。”

  眾人來到一座大殿前,張珧站在一邊,虛手相請。

  “公子請進。”張珧說道。

  “張將軍請。”謝瑍禮讓道。

  “請!”張珧再讓道。

  “有譖了。”謝瑍左右看了一下,向張珧一抱拳,率先而入。

  張珧跟著進了大殿,然後薑孝跟著進去。

  太史庸和李釋站立兩廂,將毛寧隔在外麵。

  “你們……”毛寧有些氣急敗壞地樣子,太史庸和李釋相視而笑。

  “我們不是也沒進去嗎?這是規矩,知道不,小子?”李釋忘不了調侃著小子:“一看就知你不知道規矩,這孩子太……”他可不知道,毛寧被謝瑍說毛了,對這個不知道規矩,特敏感。剛說到這裏,見毛寧麵沉如水,大眼睛睜得溜圓,嚇得趕緊禁聲。

  “這位小兄弟,請在此稍候。”太史庸對這個和自己平分秋色的少年郎很是客氣道:“大少爺有事和張將軍相談,我們不得允許是不能進去的”。

  “那個誰,他怎麽進去了?”毛寧不太相信道。

  “他是隨身服侍大少爺的,當然得跟著。”太史庸道。

  “哼!”毛寧剛想再說點謝瑍的壞話,想到在直道上的那恐怖的功夫,也隻好禁聲。

  “哎……這位大哥,你們少爺姓啥叫啥?”毛寧開始使用懷柔政策了:“他的武功好厲害啊。”說著露出一副崇拜之色,看向太史庸。

  “嗯,大少爺是厲害。”太史庸與有榮焉道:“我跟大少爺學了差不多半年了,比大少爺差遠了。”太史庸自動忽略了毛寧的前半句問話。毛寧心想,這個家夥所答非所問,就你那點功夫,除了力大估計也沒啥了不起。他忘了他自己也是力大,跟太史庸不相上下。

  “大哥,我想知道你們少爺姓啥名誰。”毛寧隻好再次問道,把李釋在一邊喜得抓耳撓腮的。

  “哦,我家少爺姓蕭名重,蕭重少爺。”太史庸他們出門時都做了化裝,謝瑍囑咐他們外麵有人問起自己,就說叫蕭重,這個上次去長安時就用過,薑孝都知道。

  “謝謝大哥!”毛寧得到想要的消息,心中高興,趕緊相謝。

  “莫客氣!”太史庸一麵回禮,一麵想,千萬不要讓她知道這是少爺的假名。

  大殿內。

  謝瑍沒說什麽,從懷中拿出一卷物什,遞給張珧。

  是苻丕歸降晉朝的詔書。

  張珧有些驚疑的看著謝瑍,有些不太相信。

  “張將軍若有相疑,但說不妨。”謝瑍道。

  “如此說來,大秦已沒了?”張珧道。

  “秦確已亡,但還有姚萇的逆秦,以及不少的州郡還未收到苻丕的旨意,就算是收到了,恐怕也未必肯聽從。”謝瑍說道。

  “姚萇弑君逆賊,人人得而誅之。”張珧正色道:“還未請教閣下大名。”

  “謝瑍謝子明。”

  “謝都督?”張珧一驚,即刻離座下拜:“張珧拜見都督。”

  “張將軍在此國家危亡之際,堅守上郡有功。”謝瑍道:“我會向朝廷奏報,請將軍繼續堅守,直到來人接收,可否?”

  “多謝將軍體恤,家父去世以後,老母在堂年邁,不宜車馬。”張珧道:“屬下情願堅守此地。”

  “張將軍,所有收複各地,朝廷全部實施新政。”謝瑍解釋道:“隻要將軍支持新政,留任此地應無問題。等新政人員到了,你們可以一起施行。如何?”

  “多謝都督。”

  “令尊名諱?”謝瑍問道。

  “上郡張平。”張珧答道。

  “可識得張蠔?”謝瑍問。

  “在下義兄。都督亦知其名?”張珧奇道。

  “囊在並州,曾與某相較,現在軍中,可惜今日未來。”謝瑍道。

  “都督需要張珧如何行事,請明告在下。”張珧抱拳請示道。

  “兩點:一,嚴加防備,二,整訓軍兵,其餘照舊。”謝瑍簡單說道:“俟後會有人來幫你。下城情況如何?”

  “並無不同。”張珧道。

  “上下一也,請張將軍務必嚴肅軍紀,我大軍不日即南下。”謝瑍說的聲音不大,但張珧去覺察到了一種肅殺:“如有良馬,為我等準備幾匹,走的時候帶走。”

  “謹遵都督之命。”張珧起身應道:“都督說大軍南下,難道代來城果真已為朝廷收複了”。

  “嗯。”謝瑍頷首道:“我們出去吧,有些人該等煩了。”

  這正是:南下驄馬逢故舊,北歸代來策長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