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驄馬城謝子明挑馬,秦直道毛平波納言(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746
  第六十八章驄馬城謝子明挑馬,秦直道毛平波納言(1)

  河州,州衙。

  苻登跟著毛興,一路快馬加鞭,趕回興晉。

  毛興坐在案前,已經安下心來。實際上一路之上毛興就有了猜測。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

  毛興人老成精,想到自己的女兒英武不讓須眉,驟然得知有一個武功高強之輩,還是年紀輕輕的後生,自是生了比試之心。特別是要嫁給苻登的傳言四起,自己竟不曾製止,如果說毛秋晴還不知道自己並未拒絕,那就真傻了。看來女兒對這門婚事並不讚成。可如今晉軍氣勢洶洶,有席卷之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苻登雖才具有限,品性有瑕,但畢竟勇武,尚可一用。唉,少不得委屈她了。

  毛興本來是想,等連縱事成,再考慮將女兒嫁給苻登,現在看來得提前了。這才是人算不如天算,瞧人家苻登這小子的桃花運。

  長安,未央宮。

  慕容衝得到消息,河州毛興以苻登為使,四處聯絡隴西隴東豪傑,準備抵抗謝瑍大軍。難道毛興不知道晉陽已被謝瑍攻破?還是故作聲勢迷惑人?以毛興老奸巨猾的個性,怎會和晉軍死磕?

  不管如何,慕容衝還是將消息寫好,派人送往代來城,希望謝瑍有所提防。不過,實情卻真讓慕容衝猜對了,毛興他們還真是不知晉陽失守、苻丕降晉之事。

  江南早已是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暮春景色。

  也許是前線不斷傳來的捷報,春末的建康城內,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行人昂著頭,臉上帶著笑容,精神麵貌煥然一新。而城內的店鋪和買賣人也越發多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太極殿內。

  孝武帝接到收複晉陽的捷報,立刻召集眾臣朝會。

  眾朝臣聞此大捷,一片稱頌之聲。又聞劉牢之將親自將前秦天王群臣押解來京覲見皇帝,自然更是雀躍。有的老臣得知大秦舉國投降,竟然失聲痛哭。多少年了,朝廷一直被江北壓著。現在搬掉了這個最大的石頭,終於可以自由呼吸了,喜極而泣此謂也。

  沉寂了許久的司馬道子,在明白自己大哥的想法後,已經不再明麵上詆毀謝瑍和北伐,而是利用一切機會,在江南各地安插人手。此時得知苻秦投降,再也沒有別的借口,遂乘機進言,通告天下,搞一個盛大的獻俘儀式,以振國威。

  孝武帝也有些飄飄然,前秦曾經何其強大,三年前百萬大軍飲馬長江,幾欲唬死眾人。若非自己決意抵抗,又有謝氏鼎力揮軍,豈有今日之捷。司馬曜對自己的識人用人相當的滿意,這個謝子明也是相當的爭氣,現在指摘北伐的幾乎沒有了,就連他這個弟弟也配合起來,至少表麵上如此。聽到司馬道子的進言,正中心懷。剛要答應,下旨舉辦受降儀式。

  王獻之和謝玄早就接到謝瑍信函,相視一眼就要奏本。

  就在這時,一位老臣出列稟道:“啟奏陛下,亡國之悲莫甚。此其時也,其於我朝乃大幸,其於秦則大難。我正朔□□,素以仁孝為本,切不可以此獻降大舉盛儀,當微其勢,弱其聲,安其心,以示我朝仁德,以彰陛下胸襟:如此之捷,微不足道耳。”

  “微臣附議。”中書令王獻之出列施禮道。

  “微臣亦附議。”謝玄自然也力挺。

  孝武帝一愣,心下已然明白。必是謝瑍之意,心下頓時有些警惕起來,難道說還不到大張旗鼓的時候?

  “微臣附議。”一時,兩廂臣工俱附此議。

  若不是這老臣乃是孝武帝的身邊之人,他還真疑心是謝瑍搗鬼呢。這個老臣是誰呢,就是前文說過的徐邈。

  “準!”孝武帝道:“既如此,著大鴻臚安排此事,一律從簡。俟其至京,再行奏報,朕見見那個苻丕就行了。有事早奏,無事散朝。王令留一下。”

  眾朝臣散去,王羲之跟著孝武帝來到後堂。

  “朕那小妹可好嗎?”孝武帝笑道。

  “公主很好。”王獻之答道。

  “嗯。跟朕說說,是不是謝子明有信來?”孝武帝看著王獻之問道。

  “啟奏陛下,確有信來。”王獻之施禮道:“信中囑托臣下,若陛下有意大舉獻降儀式,即相勸陛下。”

  “卻是為何?”孝武帝道。

  “徐大人之言甚是有理。”王獻之道:“此外,子明言,欲以苻丕之令,發往秦之未克複諸郡,如能兵不血刃,此為上上策。若大張旗鼓的操辦獻降,其舊部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而生同仇敵愾之心,不利複國大計。”

  “原來如此。”孝武帝大喜道:“子明所慮甚是,真國之良相也。為何不直接給朕寫信呢?,難道朕很難說話?”

  “陛下,子明可能覺得此乃小事,有臣等相告陛下必然無虞;其二呢,陛下日理萬機,若事事打擾陛下,亦非良臣所為。當然,可能子明還有顧慮,經常上奏陛下,會讓人詬病。恃寵而驕,即不利子明之行,也有礙陛下之德。”

  “這個謝子明,小小年紀,想這麽多事,也不嫌累。”孝武帝嘴裏在批評謝瑍,心裏卻是很高興。

  驄馬城。

  謝瑍走出大殿,看著殿外的三個人,淡淡一笑。

  “公子和諸位遠道而來,還請移步膳房,稍作休息。”張珧隨後出來,對謝瑍說道:“縱有事,亦食後再辦。”。

  “也好,我們也確實有些饑餓。”謝瑍道:“有勞張將軍。”。

  “如此請跟某來。”張珧很是恭敬,毛寧心下大疑。

  剛才入城很明顯這些人並不相識,這裏是我大秦之馬場,難道這個蕭重也是大秦官宦後人?可是毛寧思前想後,在大秦群臣之中,竟沒有這麽一個蕭家。越是好奇,才越想探究。看著從容淡泊的謝瑍,毛寧心中就有氣。年紀不大,裝什麽成熟?架子倒不小……毛寧心道,不管你是何方神聖,隻要跟著你,最終必能水落石出的。到時候看你如何裝,武功不如你,北小姐可不隻會練武。

  謝瑍在大殿門前四下一望,小城周圍一覽無餘,溝壑、長河,山勢,無不相映成趣,不僅對建城之人暗暗佩服。

  城不大,但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東牆北偏西,呈45°斜線,長約400米,距東南城角之北約120米有馬麵一處;北牆略長約430多米,北門位於東北城角處,有甕城拱衛,距北牆西北角約120米有馬麵一座;西門位於西北牆角之南約100米處,有甕城拱衛;南門位於東南城角之西約100米。城內縱橫各兩條大道,宮殿在西北角,乃城內最高處。筆者認為,這個非正南正北而建的原因,應該是為了保持與北麵河道平行的原因。整個城池是一個基本標準的圓角長方形,這在中外建城史上都是少見的。

  後世考古測定:上古城為小山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衝積的平地,城牆用夯土板築,夯層清晰,每層厚6.8厘米~12.13厘米,殘高6~8米,厚9~10米,周長1583.3米;東城牆長326.5米,北牆長426米,外麵加築馬麵四座,長寬各4米,西牆及南牆結合部為弧形,邊長830.8米,西麵和北麵各殘留甕城基址一處,東和南城牆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壞,在民國年間曾築有小寨。現城址或為耕地,或被建築占壓,但城的輪郭還完整清晰。

  至於奢延水為何後世稱為無定河,應該是唐五代以後,因流域內植被破壞嚴重,流量不定,深淺不定,清濁無常,故有恍惚(忽)都河、黃糊塗河和無定河之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