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杜子恭幽州論大道,謝子明燕山伏奇兵(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3872
  接上章

  謝瓊的房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草藥清香。

  杜昺一聞,就知道大體的藥物,遂道:“此藥倒也對症。”

  杜昺來到謝瓊床前,仔細觀察皰疹情況,發現已開始化膿了。

  “皰疹開始化為膿皰疹,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期了。”杜昺道:“此湯藥雖簡,確有功效,不知是哪位名醫的處方?”

  “道長,哪裏是名醫處方。”謝祥道:“那日大少爺見到二少爺神色不對,就命二少爺不得出門,隨即就說了三個藥方,這是第二個湯藥。”

  “原來將軍還懂岐黃之術?”杜昺奇道。

  “啟稟道長,子明隻是心中突然就有了這些,其實並不懂岐黃。”謝瑍道。

  “那可真是巧啊。”杜昺道:“一個膽大包天下藥;一個深信不疑用藥,你們弟兄真是奇葩也。”

  “道長,病急亂投醫,子明也是沒有辦法。”謝瑍趕緊做請罪狀。

  “巧的還有,就是藥方並無錯處,而且還很對症。”杜昺道:“即算如此,也沒辦法治愈,隻能保證身體機能好一些。看來將軍深諳此道。”

  “道長何以不信子明?”謝瑍道。

  杜昺搖搖頭,垂目思索了一會兒,方道:“你既然開了三個藥方,那就是對應了此病的三各階段,你還敢說你不熟麽?”杜昺看著謝瑍的眼睛,謝瑍也看著杜昺。

  “我知道三種藥,對三個階段,但我真不知道為什麽是這樣的藥。”謝瑍道。

  “可惜了,看來將軍宿慧還未完全開啟。”杜昺輕輕歎道:“不知這三個藥方可否交貧道一觀?”

  “自然可以。”謝瑍給謝祥一揮手。謝祥去拿藥方不提。

  “現在應是第三階段初期了,此後就是結痂了。你的第三幅藥可以使用了。”杜昺道:“沒想到,你用這樣的方法,幫助這小子度過了最難的時期。”

  “道長,不瞞您說。”謝瑍道:“連我自己也沒想到。其實最重要的是,瓊弟一直堅持,從未放棄過。這樣的病痛,從未喊過一聲。我覺得我自己也未必做得比他更好。”

  “此子心誌難得。”杜昺道:“也多虧將軍日夜看顧,看你們兄友弟恭,幼度真是好福氣。”

  “道長認識家父?”謝瑍是明知故問的,不得不這樣問。

  “豈止你父親,就連謝太傅,王右軍,都與我相熟。”杜昺笑道:“看來我與你們謝家的緣分還早呢。”

  “多謝道長遠道而來,瓊弟無事,請回書房相敘吧。”謝瑍道。

  “無妨。所謂醫者父母心。令弟有個好兄長。”杜昺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我輩自當心存良善,子明不敢欺心。”謝瑍道。

  “當如是也。”杜昺頷首道。

  書房內,杜昺看著謝瑍的三個處方,問道:“將軍除了用此三藥,還需作甚?”

  “多喝水;用開水涼了清洗瘡處;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如喝骨頭湯去油。”謝瑍說了一下這幾天的情形,用的東西要開水煮沸消毒。

  “道長,子明想請教此病從何而來?”謝瑍道。

  “葛師曾言,乃外虜而來。”杜昺道:“而究竟此病隱於何處,貧道亦無所知。”

  “可有預防之法?”謝瑍問道。

  “尚無此法,將軍有法?”杜昺道。

  “子明見此狀如水痘,或可以此為線索尋找。”謝瑍道:“譬如牛痘,此病隻要痊愈,既無再得之虞。”

  “將軍所言,或可一試。”杜昺道:“牛痘何處?”

  “當然是養牛之地。”謝瑍笑道:“我們自己也可以養,即可農耕,又可得牛痘,還可吃肉,一舉三得。”謝瑍心道,我也隻能幫到這裏了。謝瑍沒想到的是,六年後,杜昺真的試驗出了種牛痘之法。此時,謝靈運正在杜昺身邊,杜昺撫其首道:“爾輩無憂矣。”當然這離不開謝瑍的指點,謝瑍還“發明”了注射器,讓杜昺更是讚歎不已。

  那位說了,為何謝瑍不自己研製種痘之法,這可是有功於天下。

  謝瑍自己知道,他需要很多人的支持,這就需要名利共享。向杜昺這樣的道人,那個時候並不在乎什麽官利,在乎的是功德,在乎的是得道成仙。上文說了,杜昺在朝廷內外是相當受尊崇的,有了這樣的功德,不但朝廷,就連黎民也都會擁護他。而且以謝瑍的了解,杜昺是不會獨享此事的。

  謝瑍不想再出現孫泰、孫恩那樣的將宗教變為個人私欲的傀儡。所以,他得在杜昺心中有足夠的分量,那麽後來的五鬥米教落入誰手就由不得孫泰了。沒了教宗之位的孫泰,就如沒牙的老虎。何況現在孫泰他們還沒怎麽入門呢。

  另一方麵,謝瑍雖然來自後世,見多識廣,醫學其實自己真不懂。還是因為謝瑍習武,才了解了一些中草藥,不然就和後世之人差不多,就知道抗生素了。所以,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這是他一貫的思想。

  第三,謝瑍感覺自己時間不夠用,有些事情必須他自己親自挑頭。所以,別人能做的還是讓別人做吧,哪怕時間略長點。他自己還是以武學和書法為主,同時開始準備編撰後來的幾本書籍,像文選、說文、中華大辭典、文心雕龍等等,還要重新修正曆法,推廣標準話和普及漢語拚音。當然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推行新政。

  有了杜昺的幫助,謝瑍終於可以騰出時間來繼續他的北伐大計和推行新政。他決定借新年之際,約見範陽盧氏和各大世家的家長,總要先禮後兵才是。此前,謝瑍大軍進入幽州之時,各大家族已派人謁見,謝瑍一律未見,倒不是拿架子,而是新政尚未推行,不知各家的反應,現在是時候了。甚至有些遠的,直接在幽州住了下來,觀察情勢。

  謝瑍張貼告示,邀請幽州父老及各大世家正月初九於州衙共商大事。此貼一出,上下嘩然而動。謝瑍在州衙模擬後世的自助餐形式,搞了一個酒會,這也是謝瑍第一次如此高調地於世人麵前出頭露麵。同時派人給各大豪門家長及三老送了請帖。

  正月初六,劉裕率先歸來。可惜甘夫人未曾隨他到幽州。這倒不是甘夫人舍不得廣陵,而是擔心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了劉裕的行期。劉裕走後,過了正元節,甘夫人告別了娘家人,北上尋子。父母不放心,讓她十七歲的小弟陪他前往。甘夫人的這位弟弟,自有出家,剛剛學成歸來,正想四處曆練一番。眼肯放過這樣的良機?這才有了後來幽州城甥舅相逢不識,出手比武之事。

  謝瑍在書房和劉裕相談。王獻之等人的信函,早就將朝殿之事俱告。說實在的,謝瑍對孝武帝金殿之上的詰問,還是有點刮目相看的。劉裕將所見所聞稟報完畢,謝瑍對於劉裕的有心非常讚賞。

  “德輿兄,此行收獲不小啊。”謝瑍笑道。

  “多謝大少爺誇獎。”劉裕抱拳道。

  “德輿兄,將來之戰爭,無論朝內朝外,消息情報是決策的重要一環。”謝瑍道,“前日有人來報,說慕容垂與拓跋珪合兵一處,可能已反,你怎麽看?”

  “空穴來風,事出有因。”劉裕答道:“不論慕容垂是否反叛,都要做好準備才是。”

  “德輿兄此言有理。”謝瑍道:“這幾日你帶人去關溝查勘地勢,這裏將是我們北進的必經之地;另一條就是你們走過的井陘,還有井陘之北有蒲陰陘,這是西進的必經之路。古來太行有八陘可通三晉之地,需詳察之。德輿兄,率精銳之士,人數勿多,數百足矣。看自關溝溯河而上,能到達何處。可否由此直達代郡,注意畫好地圖。如可以,此為一路軍馬。我還要再派一路人馬,去探蒲陰陘,到時候可以分兵而動。”

  劉裕領命而去。謝瑍將桓玄叫來,囑咐一番,讓他去探蒲陰陘。

  既然北伐西向之路要過太行山,那麽太行八陘就成了必經之路。那麽有必要簡單的介紹一下。

  陘(音xíng行),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穀(陘),著名的有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等,古稱太行八陘,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因而自古就是兵爭之地,曆史淵源厚重綿長。太行山延袤千裏,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山西的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幹河等等,於是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穀。

  太行山脈始於懷(河南濟源)而終於幽(北京),加上餘脈,長達千裏,其平均海拔千餘米,北段小五台山2882米的主峰東台頂為最高峰。有人認為它就是窄長形的一條,也有人認為它應包含北京西山、五台、小五台、太行、 恒山、太嶽、中條等次級山脈。按這種說法,那麽《呂氏春秋》中列舉的天下“九山”之中,就有太行、王屋、孟門、羊腸4座屬於太行山脈了。太行縱貫山西、河北及河南北部,處於我國地形第二級台階和第三級台階邊緣,直達黃河之濱,以其巍峨之姿形成了華北平原西部的天然屏障。

  當我們翻開《中國曆史地圖冊》頭一兩頁時就會發現,許許多多新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遺址,密密麻麻地環繞分布在太行山麓兩側:陽原泥河灣、陽高許家窯、北京周口店、武安磁山、安陽小南海……其中最多的大概要算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了。這已經觸到了文明的源頭。炎黃、東夷、苗蠻、戎狄這組成華夏民族四大集團之一的炎黃部落聯盟,就在太行山邊,生息,發展,與別的部落聯盟衝突、鬥爭。夏商文明即在太行與黃河中遊結合部位起源。

  太行八陘即是兵地,又是古老的商道,殷人的始祖王亥就曾經駕著牛車到蒲陰陘起始處跟有易氏做過買賣。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之間交換產品時也常常會穿過它們,那馬幫馱隊的鈴聲曾丁丁當當地回響在山穀中。當兩種文明發生衝突時,太行八陘便承受著遊牧文明的狂濤對農耕文明一浪高於一浪的衝擊,加上各政治集團的中原逐鹿,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認為,太行為天下之臂脊,誰控製了太行,誰就可以得天下,於是,一出出太多的威武雄壯的戰爭劇目在太行八陘上演,使它們變成了戰道。其結果之一是使太行成為中華民族的熔爐之一。匈奴、突厥、鮮卑、羯、氐、羌、契丹……一個個遊牧民族沿著太行八陘衝殺進來,卻又漸漸融入漢民族之中,消失,然而也留下了他們的語言文化、工藝美術、宗教建築、生活習慣、穿著打扮直至特有的臉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