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厲兵馬廣陵初練軍,對論道子明說行俠(上)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4581
  第二十八章厲兵馬廣陵初練軍,對論道子明說行俠(上)

  送走墨羽墨清雲,謝瑍有些愜意的坐在案前,收獲有些出乎意料。

  特別是謝安首先的精兵強將一下子來了十七個,加上墨門的出現,實在是個好兆頭。謝瑍習慣性的拿起筆,開始寫一些想法。

  1、土地製度,主旨:土地歸國有,永業田按人分配,不許買賣,私下買賣無效。

  2、戶籍製度,主旨:遷入遷出需有各地方官府文書。遷出者,原耕種土地收歸國有;房產可以買賣,但土地仍屬國有。遷入者,根據遷出地之官府文書,重新分配土地和宅基。

  3、民族政策。北伐開始,就要牽扯戎狄之安撫和教化。主旨:各民族平等,無有例外。

  4、招賢堂,必須馬上動手建。臨近府衙選址。

  5、迎賓館,也要盡快開建。最好在新城之中央位置選址。

  6、……

  謝瑍正在理順之時,謝禎來報,“大少爺,王孝伯派人求見。”

  “王孝伯?”謝瑍有些莫名其妙,“我認識他嗎?”

  “大少爺,王孝伯乃孝武定皇後的兄長,也是王國寶的從兄。”謝禎解釋道。

  “哦,原來是皇親國戚國舅爺,不知是攀龍附鳳還是禮賢下士呢?”謝瑍笑道。

  “大少爺,王孝伯不同於王國寶,此人少有美譽,情操過人。雖然有些恃才傲氣,卻是耿直之人。”謝禎道。

  “既如此,請他進來吧。”謝瑍剛說完,立刻改道,“且慢,我親自去迎他。”謝禎看到這裏,才鬆了口氣。真怕少爺因為王國寶而慢待王孝伯,那可是直達天聽之人。按照古代禮製,以謝瑍目前的身份,完全沒有必要親自迎接。謝瑍來自後世,對於等級貴賤有太多的了解。既然有世界大同的理想,就絕不能以權勢壓人。

  謝瑍出了門,就見一個壯漢正在院中,那漢子不愧是大戶人家出身,一見謝瑍服裝,就知是刺史大人,急忙下拜,“小人王興,奉主人之命,特來拜見使君!現有書信在此,請使君展目。”

  “王兄快快請起。”謝瑍上前虛扶一把,接過書信,挽住王興手臂,進了正廳。主賓坐定,上茶畢,謝瑍方道,“請。”端起茶,輕輕喝了一小口方道:“孝伯兄一向可好?”

  “一切皆好。”王興道,“我家主人聞使君仗義高才,又聞有人刺殺大人,甚是不安。因服孝在身,不便親臨,故派小人前來問候大人。”

  “孝伯兄有心了,替我謝過你家主人。”謝瑍道,“王兄不辭車馬勞頓,遠道而來,還請先到賓舍休息用膳。俟看完孝伯兄的信,我必複之。”

  “謝謝使君大人,小人靜候吩咐。”說罷,起身告辭,去賓舍休息不提。

  謝瑍打開王恭的信,隻見一手流利的王氏行書,雖不盡善,倒也有幾分筆力。

  子明賢弟:

  見字如晤。

  愚兄於會稽已年餘,不得出。近讀子明詩賦,新麗卓然。又及言行,仁德清高。孝伯深感佩服,心欲君交。

  仆族弟國寶欲不利子明,幸上天護佑,子明無恙,愚兄甚喜。今聞子明赴任廣陵,特遣心腹家奴王興代吾以拜。特呈白玉一雙,以表寸心。

  乞望笑納。

  愚兄孝伯拜上。

  太元十年八月十日書。

  謝瑍這才看到,王興放下了一個盒子,盒子不大,上好的檀木所做。看來世家的底蘊就是不一樣。謝瑍打開看時,卻見是兩塊上好的漢白玉,一方一圓。可見王恭也是妙人。以君子方圓也。

  謝瑍有些犯愁,俗話說禮尚往來,自己可沒帶什麽珠寶玉石之類的,現在就算是回去拿也來不及。謝禎進來看到謝瑍蹙眉,再看看打開的盒子,就知道謝瑍準是為禮物犯難。於是謝禎笑道,“大少爺不必為難,你難道不知道現在你的字和詩已為眾家所推崇嗎?你寫首詩給他,比什麽都好。何況孝伯此人清廉,未必喜歡那些俗物。”

  “你倒是說你家少爺喜歡俗物了?”謝瑍笑道。

  “我家少爺就更不喜歡了,你看赴任之時,幾乎是白身而來。”謝禎忙道不敢。

  “其實,我真的喜歡俗物,特別是錢糧。”謝瑍道。

  “大人心係安民,自然不同。”謝禎道。

  “如此說來,我的字值錢了?”謝瑍笑道,“以後倒是可以賣字糊口了。”

  “大少爺何出此言啊,不吉利。”謝禎道,“呸,呸,呸。”

  謝瑍哈哈大笑,拿起筆寫道:

  孝伯兄鈞鑒:

  貴函收悉,兄台之情小弟銘記。三年不遠,望兄節哀順變。弟深感兄台之厚誼,有暇之時,定當登門拜訪。

  得兄玉雙,方圓得配。古雲:來而不往非禮也。然子明竟無長物,惟贈詩一首,望兄海涵。

  詩曰:

  贈孝伯兄於廣陵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建康親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謝子明再拜!

  謝瑍寫完,謝禎忙道,“我再記一下此詩,固希兄說,你的新詩一定要告訴他的。”謝瑍問道,“固希兄一直跟著道和兄嗎?情況如何?”

  “還好。”謝禎道,“道和兄讓他各曹都去呆一段時日,熟悉各曹事務和流程。”

  “道和兄做得好。”謝瑍道,“包括我自己,也應該去熟悉各曹事務,可我哪有時間啊。不從基層做起,到底是不踏實。”

  謝禎聽謝瑍的話一愣加一楞的,不明白。

  “把信封好,去問王興何時返會稽。”謝瑍道,“可留他明日在廣陵以觀再走。如他著急返回,明日清早我們送他。”

  “諾!”謝禎領命而去。

  謝禎走了,謝瑍接著剛才思路,繼續理順。

  6、州(郡、縣、鄉)學,要盡快落實現狀。昆山書院要盡快開工建設,上山實地勘測立即開始。

  7、西城兵營兵士訓練情況檢查。如隊列完畢,出了體能訓練,該增加其他項目了。還有就是步兵戰場武技之肉搏訓練。

  8、召集廣陵城父老,進行新城和新政動員,細化募捐,為北伐奠基。

  9、軍隊紀律:謝瑍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藍本,修改如下:

  三大紀律:

  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百姓絲毫之物;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

  言談有禮和氣;買賣公平謙讓;借東西要按時還;損壞東西照價賠償;不打人不罵人;不損壞莊稼;不侮辱婦女;不虐待俘虜。

  入夜,謝瑍整理完畢,將劉穆之請到書房,將所書之內容,詳細告訴劉穆之。又和劉穆之對十七個人的安排進行商討,按照謝瑍的建議,讓這些人全部參加新政培訓,作為新政教師隊伍來培養。計議已定,囑劉穆之嚴格照此實行,方才散去。

  太元十年八月十三日,陰,細雨

  謝瑍帶著謝禎,冒著蒙蒙細雨,來到西城軍營,同行的還有為將軍府的兩人。一個是衛將軍府行軍長史馬能,字魯愚;一個是軍司馬趙印,字德芳。馬能四十歲,文質彬彬,形態高雅,善書多智;趙印三十六歲,武藝高強,善馬槊,且多謀。這是謝瑍從十七個人中,特別選出來練新軍的。並委托二人在其餘人中進行擢拔,與劉穆之商定任用之事,再報自己審批。

  還未到西營,就聽到高昂的號子聲,馬趙二人眼光都亮起來,聽這喊號,絕非弱旅。門前衛兵,見是謝瑍到了,上前行禮道,“使君大人,掾史有令,無有軍令,不得入內。請將軍海涵。”謝瑍微微點頭,看來上次和劉蒙沒有白談。“無妨。去通報,就說謝子明來了。”謝瑍道。

  “諾!”

  劉蒙幾個人,聽得謝瑍到來,還被阻到門外,顧不得訓斥衛兵,趕緊來接謝瑍。來到營外,見謝子明和馬趙二人站在雨中,似乎沒什麽異樣。上前施禮,“屬下馭下不嚴,以致將軍久候,還請恕罪。”

  “不知者不罪,我看這位兄弟嚴格執行命令,乃大善之事。”謝瑍道,“軍人就應該惟軍令而行,應予獎賞!”說著謝瑍拍拍衛兵的肩膀,“好樣的。”。

  “謝將軍!”這個衛兵受寵若驚,趕忙半跪行禮。

  “起來吧。好好幹。”謝瑍說著,在幾位陪同下進了軍營。但見蒙蒙細雨中,隊列訓練依舊,已經有些模樣了。謝瑍點點頭道,“諸位辛苦了。”

  “將軍親命,我等不敢怠慢。”劉蒙回道。

  “軍訓切忌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謝瑍一邊往營帳走,一邊說道,“就應風雨無阻。戰爭可不會應為風霜雪雨而停止。”

  “將軍所言,我等謹記。”幾個人拱手道。

  進了軍營大帳,坐定。

  謝瑍道,“我給諸位介紹一下。這位是馬能,這位是趙印,來自京師衛將軍府,以後就在軍中協助各位訓練新軍。”

  幾個人相見禮畢,謝瑍道,“太史庸他們呢?”

  “還在訓練之中,大人真是慧眼,三人雖少,都是勇武之人。”劉蒙道。

  “讓他們來見我。”謝瑍道。

  “諾!”劉蒙吩咐衛兵前去叫人。

  “兩位覺得子明隊列之法,可好?”謝子明問道。

  “使君之法,可謂一新耳目。”馬能道,“魯愚以為使君定有後續之法。”

  “馬兄明鑒。”謝瑍道,“隊列之法為正軍容,乃整軍之基礎。我已將後續之法言於諸位,剛才場中的獨木,單杠,以及攀爬之物,諸位看到了吧。那才是以後要嚴加訓練的。當然以後還要增加相搏之術。趙兄武藝超凡,到時就有勞了。”

  “願為使君效勞!”趙印拱手道。

  正說著,太史庸三人進帳拜見,謝瑍看三人精神奕奕,笑道,“三位看來日子過得不錯嘛,過來見過兩位大人。”

  幾個人見禮,謝瑍說道:“軍中士氣尤為重要,列隊之法乃其一。甘越,你來領唱那首‘精忠報國’看看。”

  “諾!”甘越抱拳施禮道。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馬馳騁槊縱橫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

  隨著甘越的歌聲,太史庸和劉道規也高聲相合,一種肅殺悲壯高昂的氣氛頓時升起。謝瑍和謝禎也輕聲而歌。眾人一會兒就被這歌聲吸引,慢慢的都隨著唱起來。這時候帳外也響起了同樣的歌聲,謝瑍先是驚訝,隨即恍然。

  謝瑍一邊唱著歌,一邊出了營帳,率領這些屬官走上高台。

  歌聲在雨中飄蕩,像一團火四下展開去,漸漸匯成一股洪流。謝瑍心中激蕩,民心可用,國之幸也。

  謝瑍舉起手,歌聲停下來,台上台下的眾人,目光都聚焦在這位年輕的將軍身上。謝瑍運氣發聲,將聲音遠遠傳開去:“弟兄們,你們辛苦了。為了更好的訓練,來日疆場立功,本官給你們請來了兩位將軍府的高手,你們要刻苦訓練,再過十日各縣新募的兵士到來,你們就是教授,需要你們帶領新兵訓練。你們可不要讓新兵比下去了。到時候擂台比武,遴選隊長。你們能勝嗎?”

  “必勝!必勝!!必勝!!!”

  “善!我等著看你們的表現。”謝歡一揮手道,“繼續訓練!”

  “諾!”台下眾人一起行禮,看起來很是壯觀。馬趙二人相顧頷首,自己的選擇沒錯。可惜四五十人中隻來了十七人。或許這幾日還有來的,但不會太多了。兩個人正在暗自思索,謝瑍的聲音傳來,“二位兄台,疆場之上,製敵為先。本官以為針對主要之敵,訓練專門之法,結成戰陣,才是上策。不知兩位以為如何?”

  “使君所慮甚是,我等願聆聽教誨。”幾個人都精神一震。

  “且坐下相談。”謝瑍道,“疆場之上,敵不過幾類:一為步軍,一為騎兵,一為弓兵,一為盾兵。子明以為,步軍之戰,以軍陣最佳。近身相搏者,可授之以破刀、破矛、破盾之法。騎兵者,遠以弓兵對之,近者以長矛兵和盾兵配合應之,可先破其馬,騎兵墜地,威力驟減。而對陣之時,輔以溝壕,馬索,鹿角,鐵蒺藜。鐵蒺藜之法未可輕用,傷馬過甚。弓兵最險,宜靠掩體,遠攻近取,輔以盾兵。或可練刀盾兵,近身取之。再或以攻城之法遠攻。盾兵防禦強悍傷之頗難。宜以強弩攢射之。所以,此地以教練步兵(包括刀盾兵)為主,兼教弓兵。弓兵注意訓練分段式射擊,數段相連,此起彼伏,可連續發射狙敵。騎兵、弩兵、攻城砲兵,需另擇處練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