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子明廣陵施新政,孝伯會稽連舊情(上)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3751
  “臣再啟稟陛下,遍察民而錄之戶薄,成年者可放發牘片,上書姓名籍貫諸資料,證其身份,以絕敵國細作入朝。令各郡縣以農桑為主,兼營牧漁,興修水利,推廣機具,鼓勵商業流通,抑製物價。”

  “派遣細作入敵國,探察敵之動向,知己知彼,幾無敗績。秦帝堅為姚萇所虜,姚萇有自立之意;秦前將軍鮮卑人乞伏國仁已反秦自立,建都勇士城。秦之內亂,正我之機也。細作若出,不日即刻傳回消息,則知臣言不虛也。”

  “我朝軍士皆為募兵,臣以為應改為征兵。適齡青壯應征入伍成為一項基本國策,獨子者可不征兵。同時,凡應征入伍之家,皆除其賦稅,並對家人進行嘉獎,以安其心。若為國捐軀者,由朝廷贍養其子至成人。”

  “太學取人,唯德唯賢不唯才;不以門第,不以貴賤,以廣天下才路。設諸子百家百工之學,以興百業,並立兵學。如此寒門之子有進身之階,可抑豪門而利天下。臣請陛下集有識之士,以撰必學之經,揚國學,教仁德,傳百藝。所謂十年樹樹,百年樹人,此國祚之百年大計也。”

  “臣請陛下,因時製宜,因地製宜。以先王之法為基,立當世之法。朝廷宜嚴法度,宜內外一也。無論貧富貴賤,律法麵前皆以律而行。樹尊法者榮,違法者恥之風,立剛正不阿者上,阿諛逢迎者下之規。清除貪贓枉法,嚴懲汙吏貪官。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者,一心公也。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者,蓋明律法之威嚴不可侵,朝廷之法度莫可犯也。誠謂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以清明吏治,而恢弘誌士之氣也。”

  “勞者貴,逸者恥;儉者美,奢者惡。朝廷內外,按勞取酬。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工,無論僧尼,不管佛道,皆需自食其力,不勞者無食。如此可絕奢侈之風,尚立簡約之德,以恥不勞而獲好逸惡勞者。朝廷宜因事設人,精簡冗員。無所事事者,充以地方,以強地方之政,莫使人浮於事。從業雖有不同,而無貴賤之分。則國可盛,逾漢武而追往聖;民可富,知禮節而思報國。”

  “陛下以德臨天下,朝廷以公聞四海,則萬民共瞻,四方來朝也。”

  謝瑍將心中所想,逐一道出,孝武帝凝神細聽。但覺謝瑍之言,無一己之私,處處為國,心下大喜。謝瑍說的明白,孝武帝也聽的清楚,薑常侍更是心有戚戚。

  “卿之所奏,實乃治國良言。”司馬曜道,“然積弊已久,遽然施之,定難有成。以卿之奏,可緩緩行之。卿有何法?”

  “臣新蒞廣陵,不以淺陋,願以首試,為陛下試法也。”

  “善!”孝武帝喜道,“卿有何求?”

  “臣所求者,國泰民安也。”謝瑍道,“然欲行新政,必需朝廷支持。廣陵城擴建,安撫流民,修葺學堂,募兵守衛,均需要錢糧,而且數字甚巨。除了撥付錢糧,因新政施行之中,若有不諧,需要隨時修正,若往來遲緩,臣擔心會造成不利之後果。故臣請陛下授臣新政以臨時決斷之權,如無成效,臣願黜官受罰。”

  “卿不計己之榮辱,真國士也。”孝武帝歎道,“朕意已決,行新政而複舊國。如事可成,卿之首功也。”

  “啟奏陛下,為免朝臣非議,陛下為難。若有不諧之時,陛下可謫臣戍守邊陲,臣願揮戈為國守疆。”說罷,謝瑍伏首以拜。

  “卿之心意,朕已知之。有卿如此,朝廷之大幸也。”司馬曜道,“卿為國為民,有經世之才,朕自當護佑。速將今日之奏條陳與朕,朕將廣陵之事付卿,以施新政。北伐之事,卿可備之。俟細作回報,朕自有安排。”

  “臣領旨!”謝瑍再拜道。

  “國事即畢,卿可願陪朕小酌否?”孝武帝看著謝瑍,似笑非笑道。

  “臣謹遵陛下之命。”謝瑍再拜。

  “啟稟陛下,老奴回程江上之時,曾得謝郡守詩賦一首,請陛下禦覽。”這時候薑常侍奏道。

  “哦?快呈上來。”

  孝武帝展開謝瑍江上所書,注目觀看,見此帖勢如江下,大氣磅礴,而詞中卻有看破世情,隨遇而安之意。

  “謝卿,此作雖佳,實非向上之言。”孝武帝道,“謝卿心憂何事?”

  “啟奏陛下,臣雖有功社稷,而必惡天下豪門世族。若事成,即使留名,亦毀譽參半。若事敗,必無存於朝堂之上。臣雖非專名利,唯明天地之道,黎民安泰之法。臣究竟一介凡人,豈能心波不起,視成敗於雲煙?然臣所慮者,新政中途崩止,則勞其民耗其財傷其運,害莫大焉。”謝瑍道,“陛下,臣讀聖賢之書,雖未得微言大義,然臣亦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若為朝廷及天下黎民故,臣寧擔罵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千百年之後,自有後人評說。”

  “謝卿此言,深得朕心。”孝武帝道,“聞謝卿以教子敬柔拳,朕亦想觀瞻一番。”

  “啟奏陛下,中書令大人有腳疾,日夜不安。臣為後輩,有此養身之法,不敢專擅。陛下欲看,臣自當獻醜。”謝瑍道,“陛下,薑老身手了得,可否讓薑老與臣切磋?”

  “大善。”孝武帝喜道。

  “老奴遵旨。”薑常侍說罷,和謝瑍四目相對。

  “薑老請。”謝瑍抱拳施禮道。

  “郎君請!”

  薑常侍的氣勢頓變,再不像一個老人,一個箭步中宮直入,猛擊謝瑍前胸。謝瑍並不慌忙,太極起勢之掤勁接住來拳,然後順對方拳力重心後移同時擰腰纏繞轉捋采,此為引進落空之法。謝瑍並不想將薑老頭打倒,隻是想試試薑常侍的底,另外就是想讓孝武帝知道自己的武功了得,以便上將來外任為將,脫離京都這個爭權奪利的漩渦中心。所以,謝瑍捋采後並不合力發人,乃是隨薑常侍之動黏住對方。這情景看起來,謝瑍就像一片葉子,如影隨形,與薑常侍一起遊動。薑常侍似猛虎又如靈猿,已入陰陽相輔剛柔相濟之境,但不管如何動,均不得脫。謝瑍已得先天之意,薑常侍則在暗勁巔峰期,離化勁尚一線之隔。有此一役,或可一朝頓悟進入化勁也未可知。作為習武之人,薑常侍也知道這是極好的學習機會,於是竭力施展所學,而謝瑍始終如渾不受力。直到有些力竭,薑常侍方才收拳,謝瑍也從這種玄妙的感覺中退出,抱拳道,“薑老承讓了。”

  孝武帝看得一頭霧水,但見謝瑍隨薑常侍而動,倒把薑常侍累的氣喘籲籲。

  “啟奏陛下,郎君神技,不嫌雜家乃無用之人,雜家今日受教了。”說完薑常侍向謝瑍深施一禮。

  “相互切磋,以武會友,不亦樂乎?”謝瑍還禮道。

  “二位卿家等等,朕不明。”司馬曜急道。

  “啟奏陛下,老奴和郎君相差甚遠。”薑常侍向孝武帝解釋道,“郎君之技,已入神境。老奴雖不知天下達此境者多少,但不應超一掌之數。”

  “陛下當知,老奴每年都要離京外出三月,即遊曆江湖也。”薑常侍道,“江湖之上,高手輩出。義俠之輩藏身名川大山之中。如老奴者江湖已不甚多,超乎老奴者則更少。如郎君者,老奴僅見。”

  “謝卿竟有如此神技?”孝武帝道,“朝廷之幸啊,朕實是羨慕之至。如此說來,江湖之上謝卿難逢敵手啊。”

  “老奴以為,確是如此。”薑常侍道。

  “謝卿身兼文武,忠貞體國,又有安國之新政,乃國之棟梁。”孝武帝道,“為保新政順利實施,朕意由卿接任徐州刺史,使持節都督青徐兗軍事。除戰時,需坐鎮廣陵。望卿莫失朕望。”

  “陛下容稟。”謝瑍趕緊施禮道,“臣以稚齡托郡守之事,已是殊遇。今遽得加官如此,陛下必遭群臣非議責難,此臣之罪一也。臣赴任廣陵,寸功未立,今又加官,有賞罰不明之嫌,此臣之罪二也。請陛下收回成命。”

  “謝卿何罪之有?”孝武帝道,“自南渡以來,曆九帝凡六十有七年矣。然朝廷內外無論臣工,無論宗室,更無論世家,惟知家事至上,有一人如卿之強國之策否?朕雖囿於宮中,亦知天下之事。昔甘羅十二為相,為秦擴疆,今卿十七不為稚也。莫要多言推辭,朕意已決。”

  “老奴恭賀陛下。”薑常侍跪倒施禮道,“陛下得謝郎君,則天下可定矣。”

  “臣謝陛下恩德。”謝瑍隻好跪倒謝恩,“時光已晚,臣請告退,明日開始詳述新法,盡快將新政之法奏上,請陛下允準。”

  “準!”孝武帝沒在為難這個他看起來還是個小孩子的謝瑍。其實孝武帝喜歡謝瑍,除了謝瑍的確有才之外,主要還是看到謝瑍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他即位時年方十一歲,一直到今年才算是收回皇權,此前的十多年那都是別人的牽線木偶而已。所以他喜歡看年輕的謝瑍施政,何況還是利國利民之政。特別是喜歡謝瑍所言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成仁取義,上不瞞天,下不欺民,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還有就是:“子明一介童子,不以鄙陋,寧冒天下豪強之大不韙,上疏直言者,惟廣陛下之德朝廷之明也。否則,長此以往,臣不成臣,君不為君,國將不國。子明謹遵本心,不做虧心之事,不作昧心之言。竭己之所能,縱無濟於事,此心無憾矣。”這兩個無憾,才是真正打動孝武帝的地方,因為這不是謝瑍對他說的。謝瑍沒想到會有如此變故。他想孝武帝頂多給他臨時專斷之權,沒想到會如此,而且他也不想這樣。得孝武帝如此厚遇,謝瑍如何能做不利朝廷之事呢?事到如今他也沒有辦法。謝瑍在小太監的指引下出了宮門。

  看著謝瑍帶著心不甘情不願的臉色退下以後,孝武帝和薑常侍相視而笑。原來這一切是兩個人的刻意謀劃。

  “陛下,謝郎君篤信之人,今日之恩他必報之陛下。”薑常侍道,“老奴也算安下心了。”

  “薑老,您曆經七朝宮闈,宮內未有如您之忠貞之人了。”司馬曜歎道,“如無您老之言,我也不會相信豪門之中有此異種,也不會相信世上竟有夙慧之人。但願是社稷之福吧。”

  “陛下,謝郎君才高,人所共知。但知其神技者甚少,更不用說謝郎君的輔政之才了。”薑常侍道,“此上天所以賜陛下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