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謝子明說政太極殿,司馬曜決意圖中原(下)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4152
  “薑老,凡此者比比皆是,國祚何昌也?”謝瑍緩緩道,“子明一介童子,不以鄙陋,寧冒天下豪強之大不韙,上疏直言者,惟廣陛下之德、朝廷之明也。否則,長此以往,臣不成臣,君不為君,國將不國。子明謹遵本心,不做虧心之事,不作昧心之言。竭己之所能,縱無濟於事,此心無憾矣。”

  “郎君所言,老朽謹記。”薑常侍看著謝瑍輕聲道,“國之昌盛,係君一身。老朽必有以報,望郎君莫忘今日之言。”

  “薑老,子明官小職鄙,不敢放言以天下為己任,但子明有記聖人訓言。”謝瑍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成仁取義,上不瞞天,下不欺民,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一席話,擲地有聲,薑常侍聽得心中蕩漾,“郎君微言大義,請受老朽一拜。”謝瑍之所以說這些話,一是直抒胸襟,發心中所想,二是慮今日之言或可聞於皇帝耳中。若傳有訛,必不利將來,故以釋之。

  “薑老,何故如此。”謝瑍閃身避開,還禮道,“強國安民,乃子明心之所係,非為一己之名利,還請薑老明鑒。”

  “老朽這一禮,亦為民而施。”薑常侍道,“世有郎君,天下之幸也。”

  “薑老過譽。”謝瑍道,“子明食黎民之所供,穿百姓之所織,為百姓求安居,為黎民以樂業,理所應當也。”

  時光在一老一少的你言我語中匆匆而過,一江秋水被夕陽紅彤彤的臉染紅的時候,渡口已遙遙可見。眾人無話,收拾東西,準備登岸。謝瑍看著謝禎背著的大包,心裏暗自盤算。今日入城之後,天色必晚,無法進宮,正好先回家看看。眾人在五馬渡換了船,沿清溪向南順流而下,到達城南門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了。薑常侍一行在城南門登岸,謝瑍辭別薑老,繼續往桃葉渡方向而來。一刻鍾後,就看到熟悉的桃葉渡了。謝煥沒想到的是,渡口上站滿了謝家的族人,王獻之和新安公主也在迎接的人群中。謝瑍心裏一陣發熱,到底是血脈之親,可轉眼又擔心如此張揚落入有心人的眼中,怕是要節外生枝了。但謝瑍這時也顧不了那麽多了,親情是謝瑍兩世為人最看重的東西。

  謝瑍站在船頭,對岸上的族人雙手抱拳施禮後,才邁步下了船。首先引起謝瑍注意的是一位女子,那女子看起來約有三十七八歲,儀態雍容,端莊優雅,雲鬢高挑,目若秋水。好一個嫻靜的知性女子。書中暗表這就是謝瑍的親姑姑,謝玄的姐姐,才女謝道韞。謝琰沒來,可他的三個兒子(謝肇、謝峻、謝混)都到了,謝汪、謝邈、謝衝三位從叔到了,謝球(四伯父謝攸之子)、謝重(從伯父謝朗之子)和他的兒子謝絢,謝裕(謝景仁從伯父謝允之子),謝澹謝璞兄弟(從叔謝瑤之子),謝思(從叔謝韶之子),加上謝瑍的弟弟謝瓊,另外就是王獻之和新安公主,一共十七個人。如此陣仗,讓謝瑍壓力山大。

  謝瑍下了船,先參拜王獻之夫婦,然後給三位從叔和姑姑見禮。最後躬身向諸位兄弟行禮,行禮已畢方道,“七舅、公主和叔伯姑姑親來,子明受之不起,各位兄弟,子明謝了。”說罷再次秉首施禮。眾兄弟趕緊還禮。

  “子明就別客氣了。”王獻之職位最高,所以首先開口,“此是丞相大人的命令,瑗度已在家中設宴,專候子明。大家趕緊啟程吧。”

  “七舅恕罪,子明剛到,還未回家稟告姨娘。”謝瑍趕緊稟道。

  “瑗度已親去告知嫂夫人,你勿要擔心。”王獻之攜起謝瑍的手臂道,“走吧。”

  “丞相叔祖可安好?”謝瑍問道。

  “尚好。”王獻之沉聲道,“雖未見起色,亦未見重。”

  “唉。”謝瑍輕聲歎一聲,回身道,“謝禎兄。你且回家中,準備一下。”

  謝禎答應著,疾步離去。一行人徑往丞相府而來。

  今日的丞相府雖然人多,但並不喧鬧。謝安病重之事,人人皆知。謝瑍隨眾人進了謝府,先去拜見謝安。眾人都沒進去,隻有王獻之陪著謝瑍進了內室。謝瑍進了門,才看到他的三位叔祖都到了,謝安、謝石、謝鐵一字排座在內室之中,謝安居中而坐,雙目有神。謝琰站立一旁。

  謝安見到謝瑍進門,臉上露出笑意。起身請王獻之上坐,王獻之也不客氣,坐在一旁。

  謝瑍趕緊跪倒行禮,“侄孫謝瑍拜見三位叔祖。”

  謝安抬手示意,“起來吧。”然後對謝琰道:“瑗度,請你的三位兄弟進來一起聽聽,還有道韞也進來。讓其他人等且去他房等候。”

  謝琰領命而去,謝汪、謝邈、謝衝和謝道韞進門站立一旁。

  “子明,今日聽你講。若有想法但講無妨。”謝安緩緩開口。

  “七舅、叔祖、叔伯、姑姑,請容子明細講。”謝瑍開口道。接下來,謝瑍將赴任途中和廣陵幾日的情形,詳細說了一遍。雖然他們已經從謝祥和薑孝的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可是聽謝瑍講來更是條理,而且謝瑍將一些原由說的清楚明白,所以幾位長輩不禁感歎,謝瑍從容鎮定,進退有據,且收放自如。深得為官之道。對謝瑍的詩賦之才,眾人早已領教,但聽到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贈刁玉水的詩詞,仍然讚歎不已。特別是聽到謝瑍刻在大堂兩邊的楹聯,更是眼前一亮。心下暗讚此子心思巧妙,一舉數得。

  “子明,你之奏疏,有功社稷而惡天下豪強。”謝安道,“你如何打算?”

  “啟稟叔祖,王謝兩家,高據江東至瑍輩已有五世。”謝瑍道,“曆承祖蔭,叔祖輩聲譽已極,否泰簡在帝心。若無居安思危之心,不慮變革,則殆矣。瑍曰:道德傳家,十代不已,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五代。故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謂此也。此其一。”

  “淝水之戰不賞,步丘之守延退,帝王之心也。然人之生赤身而來,人之亡黃土一抔。盛名烈烈,功高煌煌,遭忌之累;斂聚財田,珠玉滿堂,罹禍之源也。此其二。”謝瑍正色道:“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如始皇以卷天下吞六合之力,曆二世而絕者,何也?秦愛紛奢,人亦愛其家。奈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仁德不修,民弗苟生,寵信奸佞,逐誅賢良,怨聲載道,餓殍遍野。遂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國事如是,家事亦如是。此其三。”

  “前事不忘,則後事之師焉。”謝瑍最後總結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舍身外之物,取有用之身。立身以德,以德立言,則功可成,名可就也。故惟人德在,餘皆不唏。瑍有誌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也。”

  眾人聞謝瑍一番言語,初但覺理正,繼而方感驚悚,再聞則直如雷霆,最後總結之語,更是振聾發聵,聞所未聞。方知此子心誌,震鑠亙古,無以倫比。除了謝安早有準備,餘皆驚愕無言。王獻之現在才明白,謝安那日“莫忘老夫之言”的意思。王獻之心境震蕩,頓覺半世碌碌,莫若一孺子。謝氏祖叔之輩方解謝安命謝氏一族鼎力支持之故。

  眾人咀嚼良久,謝安方道,“老朽沉珂,命將不久。謝氏雖大,襄助有限。子明恢弘之誌,治國之道,必行於天下。然豪強取勢,奸佞當道,當謹慎以行,切勿草草,宜緩緩圖之。”說完謝安揮揮手,“且用膳食,早早歇息。明日麵君,務必慎言。”

  眾人離了內室,來至賓房之內。眾家兄弟忙起身相迎,見禮已畢,依次落座。謝石向王獻之微微點頭,言道,“今日為子明洗塵,且共飲此杯。”眾人齊聲相應,謝瑍忙起身施禮,一飲而盡道,“子明謝過諸位。”

  謝瑍自啟程至今,水米未進,他可不想空著肚子喝酒,乃起身道,“子明甫離廣陵,未進水米,請允子明先進食片刻,再與諸君共飲。失禮了。”說罷躬身施禮。眾人笑道,“子明多慮了。自家之宴,且隨意無妨。”

  眾人正斛籌交錯之際,門外有人稟報,宮中來人宣旨。眾人一陣忙亂,謝瑍看看王獻之,王獻之搖搖頭。謝瑍率人來至正廳,見薑常侍和一個小太監已在等候,乃上前施禮。薑常侍道,“陛下口諭,著謝子明即刻入宮見駕。”

  “謝瑍領旨謝恩。”謝瑍趕緊跪倒施禮道。隨後起身對眾位親朋拱手道,“諸位且請自便,子明先入宮麵見陛下,暇日再與諸位共飲。”眾人齊聲道,“恭送上使,恭送郡守。”

  薑常侍看看謝氏一家,笑道,“陛下聞聽子明回京,心下甚喜,特命來相請。諸君莫驚。中書令大人,我等告辭。郡守大人請門外登車。”

  謝家眾人和王獻之看著謝瑍隨薑常侍等車入宮,自回不提。

  謝瑍隨著薑常侍,一路暢通,進了太極殿。司馬曜正坐在桌前在飲酒,見謝瑍要行禮,便道“卿莫多禮,來陪朕飲幾杯,然後說說你的籌劃。”

  謝子明施禮已畢,方才陪坐桌前。心想,司馬曜果然立即造了桌椅,這樣可舒服多了。三杯酒下肚,謝瑍起身施禮道,“陛下,小酌怡情,嗜酒傷身。臣請陛下保重身體。”

  “無妨,卿之八仙拳法,朕覺甚善。”司馬曜道,“每日舞之,周身清爽。”

  “此陛下聖靈,無師自通,臣佩服之至。”謝瑍道。

  “若無卿圖,朕何以得此?”司馬曜道,“卿前日所奏,甚合朕意,且細言之。”

  “陛下容稟。”謝瑍起身道,“欲安內則必先安民。撫民以仁德,示民以節義。耕者有其田地,漁者有其舟楫。使天下之民知陛下之恩德,識朝廷之廉明,則倉廩實而知禮節,民心可用,國勢必強。”

  “我朝自南渡以來,世家豪強,黎民孱弱。田產千萬家仆從人數以千計者甚眾,然豪門殊遇,不繳稅賦,國庫遂虛。故需上下內外一法,以實國庫。如此,朝廷宜普查天下之民,遍量四海之地,攤丁入畝,輕貧民疾苦,安社稷秩序,穩朝廷賦稅。”

  “攤丁入畝者,丈地計賦,丁隨田定也。如此豪強兼並之土地,稅賦不可少;而丁隨田定,可釋豪門奴仆為自由人。脫離之自由人可租種朝廷之公田,上交賦稅。為收回豪強兼並之田地,朝廷宜定永業田法度,即根據各家戶人丁,定製永業田,以溫飽天下之民。多於永業之田地,悉歸公有。欲多利者,可租用公田,除去課稅,租者自留,或朝廷收購,以充國庫倉廩。”

  “豪強以土地無利,必不欲多占,朝廷可順而收之,以為公田。公田者,朝廷亦可募流民耕種,既可增賦稅,又可靖地方。此為首要之法也。”

  “然此法必遭豪強之阻也。故可緩緩圖之。其一,遍察天下黎民,丈量土地以報朝廷,為新政奠基。其二,製定新政法度,上下一也。如有不遵朝廷法令者,以律懲處之。其三,為免天下動蕩,可首在一郡一縣試行,以取得萬全良法後,再逐郡逐洲依次推行之。豪門蜂聚之地,可緩行,俟諸洲試行完畢,大勢所趨,縱有非議腹誹,難成事矣。”

  司馬曜聽完謝瑍的這一番話,心下暗暗思量,越想越覺得可行。心下大喜道:“卿忠心體國,願為朕排憂,為國解難,而不惜自身,朕心甚慰。卿可詳言諸事,待朕斟之。”

  這正是:君臣相合說大勢,新政得施益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