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回 亂套了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4-01 19:07      字數:2234
  第一百零一回亂套了

  伽利略今年還不到二十歲,目前在比薩大學攻讀醫學,學醫是因為畢業後收入比其他學科高,但他的興趣在物理學和天文學,天文學方麵著重於觀察工具的發明和應用,穿越對曆史的擾動,使得現時空變得麵目全非,變得陌生,科學大咖伽利略本應在一百多年後才會來到這個世界,現在完全亂了套,這是王景弘與馬和收到情報後的第一反應,是喜是憂無從說起。

  王景弘憂心忡忡,思考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給聯合遠征軍發了一封電報,要求聯合遠征軍密切關注英倫三島,留意是不是有一個叫做牛頓的人,一經發現,以最高安全級別護送回國,不惜任何代價。

  這封電報一經發出,立即在明帝國內閣引起極大的震動,不是因為王景弘越權,而是因為內閣對牛頓一無所知,王景弘為什麽要對牛頓這麽重視?難道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將科院院長錢偉請到內閣,詳細詢問有關牛頓的一切,錢偉一臉懵逼,錢偉誰啊?從未聽過,一無所知。

  就在眾人無計可施之時,錢偉想到了京城大學校長馬和,閣相一聽,心想對啊,怎麽把馬和那個死太監給忘了,事不宜遲,立即打電話(電話已經從實驗室走出來,開始小範圍應用)請馬和到內閣。

  馬和聽完後思考了一會,然後開口道:“這個問題我也不解,在一次與王景弘的交流中,他曾經說過有一次發夢,夢到英倫三島有一位叫做牛頓的科學大咖,他的能力足以推動地球上的科技水平越上一個新的台階。”

  馬和:“對這個我當時是不信的,還笑他是白日做夢,現在看來,有可能是真的,我們京城大學真正缺少的是科學大咖,學科的帶路人,如果能夠請到這樣的科學大咖,必須到京城大學來,誰都別攔,否則我跟他急,不要說我言之不預,天王老子的麵子都沒用。”

  都還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這個人,你就開搶了,是不是太霸道了?你眼裏還有沒有王法?錯了,是你的眼裏還有沒有上級?……愛奇文學iqi&最快更新

  算了,跟這個死太監沒什麽好爭的,不過,你剛才的解釋是不是有點勉強?誰信誰扯淡。

  馬和則是一副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的表情,欠揍得很。

  原時空的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

  伽利略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研究了速度和加速度,重力和自由落體,相對論,慣性,彈丸運動原理,並從事應用科學和技術的研究,描述了擺的性質和“靜水平衡”,發明了溫

  度計和各種軍事羅盤,並發明了用於天體科學觀測的望遠鏡。

  他對觀測天文學的貢獻包括對金星相的望遠鏡確認,對金星的觀測,對木星的四顆最大衛星,土星環的觀測和對黑子的分析。

  伽利略提倡日心說和哥白尼主義一直存在爭議,他遭到當時的天文學家反對,他們由於缺乏恒星視差而懷疑日心論。

  伽利略後來在“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係的對話”(1632年)中捍衛了他的觀點,該對話似乎攻擊了教皇烏爾班八世,從而被宗教裁判所審判,在軟禁中度過了餘生。

  在軟禁期間,他寫了《兩門新科學》,奠定了運動學和材料強度學的基礎。

  伽利略一生從事科學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是人類不朽的豐碑。

  現在的伽利略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對先進的科學知識就像海綿一樣,日以繼夜的不斷吸收消化,他的執著,他的視角,他的動手能力讓科院副院長李洪刮目相看,破格收為京城大學的學生,破格成為京城大學學生的還有哥白尼,而哥白鹿被京城大學聘為教授。

  哥白鹿學有所成,研究成果豐碩,聘為京城大學的教授無話可說,但伽利略與哥白尼都是初出茅廬的學生,破格招收到京城大學讀書,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要知道現在的京城大學,每一個學生都是萬中選一的尖子,哪一個不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

  隻有李洪明白,真正的科學大咖不是考試考出來的,從事科學研究除了聰明之外,還要執著,有耐心,有恒心,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對一些人的不理解,他才懶得解釋,科學家之間隻用科學語言,不跟凡夫俗子一般見識。

  在聯合遠征軍,真正知道走向的隻有張木芳,就連李洪也不知道這幾個人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張木芳知道,伽利略與哥白尼取得的成就,將超過李洪,這是後話。

  哥白尼在天文學方麵天賦異稟,提出的許多問題無人能夠回答,等到基礎知識充實後,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伽利略對機械,對光學特別感興趣,看到明帝國在光學的成就,內心早已按耐不住,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黃雁決定第一批招聘的學生、學者,10天後隨商船回國,由一個合成連護送,聽到可以帶家屬,一個個笑得有牙無眼,安家費,福利,工作全部由國家安排,不去的肯定是腦袋被門夾了。

  這些學者也好,學生也好,在教廷的眼裏,都是異教徒,他們的言行,他們的研究都在不斷的動搖宗教的權威,他們在意大利王國有相當的影響力,處理不行,不處理也不行,是目前教廷最頭疼的事,現在明帝國願

  意接納他們可是求之不得,雖然國王以及大臣們心裏舍不得,但也無可奈何。

  黃雁表示,學生也好,學者也好,隻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回到意大利,明帝國不會,也不屑強留,而且在兩國的文化交流中,明帝國也將派出留學生到意大利求學,增進雙方的文化交流,想一想好像不吃虧,起碼明麵上是這樣。

  世界上本就沒有絕對平等之事,明帝國要的是科技人才,而派出的留學生全部都是學藝術的,長此以往,意大利變成文藝青年是板上釘釘的事,在原時空是一個奇葩存在,這個時空還是甩不去奇葩的稱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