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如饑似渴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31 05:43      字數:2312
  第一百回如饑似渴

  談判過程比預想的順利,相對來說,每一個條款明帝國都是讓利的,至於使用大明元,在意大利王國提出,明帝國與歐洲的合作以意大利王國為中心得到同意後,使用大明元沒有什麽不好,他們的觀點直接,明帝國處於食物鏈的最頂層,而意大利王國就處於第二層,死道友不死貧道到那裏都適合。

  目前他們對金融沒有什麽概念,僅僅停留在金銀上麵,曆史上最早的現代金融是荷蘭搞出來的,原時空英帝國向荷蘭開戰的錢,最具有諷刺的是,這些錢都是從荷蘭銀行貸來的,隻能說,資本真的沒有國界。

  教皇關心的是宗教地位和意大利王國的政治架構,條款中沒有這方麵內容,因此,自始至終教皇都插不上一嘴,成為地地道道的吃瓜群眾,表麵上沒有什麽,內心肯定難受,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

  這個就是黃雁想要的結果,一冷一熱才能產生矛盾不是。

  談判順利結束,接下來又到了吃貨們的快樂時光,晚上的盛宴當然少不了明帝國的廚師出馬,聽說華夏的廚藝冠絕天下,意大利的要員們急不可耐,在國外的同意下,眾人來到王宮的後廚觀看明帝國廚師的神操作。

  看到有這麽多的觀眾,華夏廚師興奮無比,一個個拿出渾身解數盡情表演。

  一個廚師表演切青瓜,落刀之快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這是什麽功夫?要是切的是人的手腳,畫麵不敢想象。

  切完青瓜,隻見廚師捏著青瓜的兩頭將整個青瓜提了起來,哇!尖叫聲響徹一片,天啊,青瓜一片一片連在一起,這怎麽可能?怎麽做到的?集體石化當場。

  小樣,這就呆了,廚師對此不屑一顧,繼續忙自己的工作,這時候另一位廚師剛好切完魚片,隻見他將魚片拿起來在火光下一照,光線從魚片中透射而出,薄如蟬翼有沒有,這回除了尖叫聲,還有倒地的咕嚕咕嚕聲,服,大大的一個服字。

  還有一位廚師在拉麵,充滿韻律的動作比舞蹈還好看,眾人目不轉睛,拉好麵條,廚師將一根麵條放到火上,嘭的一聲,麵條點燃了,慢慢燒得渣都不剩,劈裏啪啦的鈦合金眼鏡掉了一地。

  都是神操作,哥:收小弟嗎?

  華夏的廚藝讓眾人大開眼界,驚歎此技隻應天上有,沒多久,華夏的美食就風靡了意大利以及整個歐洲,其中的拉麵被意大利人發揚光大,他們充分利用意大利獨有的硬質小麥,不斷推出不同形狀的意大利粉(麵),同時創新出披薩,讓華夏人愛得不要不要的,一時成為美談。

  宴會的酒水有聯合遠征軍提供的高度白酒和意大利出品的紅酒,兩種酒相映生輝,明帝國

  使團基本上喝紅酒,而意大利方麵則是喝高度白酒,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剛開始雙方都不是很習慣,幾杯下肚欲罷不能,白酒剛喝的時候有點辣,有點嗆喉,但喝下去之後那種無與倫比的舒泰感受令人無法抗拒,越喝越好喝,到最後就是天大地大不如老子大,分不清東南西北。

  而紅酒剛喝的時候感覺有點酸有點澀,幾杯下去,感覺又自不同,那種口腔裏存留的酒香、果香久久不散,明帝國使團到最後同樣喝得分不清東南西北,最搞笑的還是那個死胖子秦歸,醉倒在地上還緊緊抱著紅酒的酒瓶。

  第三天,秦歸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意大利最有名的酒莊買了下來,從此之後,這個死胖子再也沒有喝過一口白酒,令王景弘無語。

  當晚的宴會,基本上沒有喝酒的隻有雙方的科學家,他們好像對酒不是很感興趣,一般人對科學家不理解,總是覺得他們非常怪異,其實呢,科學家對一般人也不理解,就像酒,用他們的話說:酒有什麽好喝的,那裏有解一道方程式有趣!

  整個晚宴上,還有一個人滴酒不沾,這個人就是狙擊手張木芳,作為一個最頂尖的狙擊手,高度的自律是他們成功的保證,如何刺激性的食物都是狙擊手的大忌。

  晚宴結束,黃雁一行回到駐地,隨行的還有意大利王國的科學家,除了雙方的科學家和張木芳之外,其他人回到駐地倒頭便睡,反正他們也不懂科學,用黃雁的話說:由得他們自己去折騰。

  依張木芳的意思,先休息,科學方麵的探討第二天再進行,可這些科學家不幹,紛紛表示要通宵夜戰,沒辦法,張木芳隻好交待炊事班為這些科學狂人準備夜宵,都是寶貝,餓著了他們罪過大了。

  都是科學大咖,很多問題一點就通一點就透,哥白尼,哥白鹿兩人在天文學上有非常深的研究,雙方從地球的自傳到繞著太陽公轉,一路進行公式的演化,開始非常順利,從跳出太陽係開始,探討變成了疑難解答,一邊是不停的提問,一邊是耐心的解答,而對一些未知的問題,雙方同樣陷入思考,不知不覺間,天邊開始露出晨輝,他們意猶未盡。

  很多科學方麵的知識還來不及翻譯成意大利文,這些意大利的科學家發現,以其等待翻譯,還不如直接學習華文,華文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文字,但對這些科學家來說,好像沒有多少難度,反而是口語難一點,文字學得很快,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同,唯一相同之處,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半個月時間,他們已經可以閱讀華文的科技文章,文學作品還不行,口語更差。

  科技文章主要是名詞,

  公式,對語法沒有太多的要求,更不會像文學作品一樣,說的是張三,指的卻是李四,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往往南轅北撤不知所謂。

  在雙方科學家的交流過程中,張木芳作為帶著特殊使命的狙擊手,全程參與了他們的討論,在一次探討熱氣球、飛艇、氣壓、蒸汽機的時候,哥白鹿提到,在意大利有一位對物理科學非常癡迷的學者,名叫伽利略,把張木芳嚇了一跳,這可是原時空的科學大牛啊,不得了。

  事不宜遲,立即報告了黃雁,不久,聯合遠征軍就將伽利略請到駐地,去請伽利略的代表見到伽利略一句話都沒說,拿出科院副院長李洪畫的蒸汽機解剖草圖,伽利略一看,外套都沒穿就跟代表來到聯合遠征軍駐地,拿起一本物理科學的書籍,如饑似渴的沉浸其中,文字不懂,但幾何圖懂,數字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