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物是人非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22 10:22      字數:2474
  第八十九回物是人非

  匈牙利是一個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位於多瑙河衝積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喀爾巴阡山。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把匈牙利截成東、西兩部分。匈牙利屬大陸性氣候,涼爽濕潤。

  匈牙利最早建立國家政權的正是匈奴人,匈奴帝國被漢王朝擊敗後,其中一個部落不甘投降,在部落單於的率領下,踏上了逃亡之路,這個部落有三萬多人,他們的逃亡線路選擇的是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幸運的逃過了漢王朝的萬裏追殺。

  其他部落大部分選擇向西亞,中亞逃亡,最後都未能逃脫漢王朝的鐵騎,頑抗的被消滅,剩下的選擇投降歸化,曾經強大無比的匈奴帝國從此煙消雲散,成為了曆史的名詞,令人唏噓,這就是與華夏文明為敵的結果,在曆史的長河中,還有無數強大無比的遊牧帝國,最終的歸屬同樣步匈奴帝國的後塵。

  這支部落曆盡艱難險阻,最後成功到達烏拉爾山脈,回想漢王朝軍隊的恐怖戰鬥力,一個個心有餘悸,總是擔心漢王朝的鐵騎會從意想不到的方向殺過來,以往的戰鬥就是這樣,就算是離漢王朝兩千裏,冠軍侯的鐵騎都可能隨時出現。

  冠軍侯霍去病是閃電戰的開山鼻祖,不要說匈奴帝國無法適應,就是兩千年後,英法,蘇聯同樣無法適應德國的閃電戰,號稱世界上最強陸軍的法國,不到一個月便舉雙手投降,當時的頭號帝國英國隻能靠大海的阻隔苟延殘喘,蘇聯幾乎在三個月內亡國,被俘虜的軍隊數百萬,要不是蘇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加上氣候突變大大減弱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二戰的結局恐怕得改寫,同盟國最後靠時間和人力物力將無敵的德國活活耗死。

  這支部落始終感到芒刺在背,不敢在烏拉爾山地區多作停留,越過山脈繼續逃亡,一路隱姓埋名盡量低調,將匈奴改成匈牙利,一直走到現在的平原地區,發現這裏的環境相當理想,周圍有高山阻擋,一條大河橫貫南北,土地肥沃牧草豐盈,最後決定不走了,漢王朝會不會追殺到這裏隻能聽天由命了。

  一路上受到沿途部落和國家的挑戰,戰鬥從未中斷過,雖然被漢王朝打敗,而且敗得心服口服,但並不表示他們失去了戰鬥力,失去了爭強好勝之心,這個世界上除了漢王朝,其他國家他們還真沒放在眼裏,一路衝殺所向披靡,基本上沒有一招之敵。

  有戰鬥就會有犧牲,到了匈牙利這個地方,人員減少到一萬多一點,但路上掠奪的物資無數,要生存要發展就要與當地的部落融合,接納更多其他地方遷徙而來的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勇武好鬥

  的精神漸漸被磨去了棱角。

  公元九世紀馬紮爾人同樣由烏拉爾山脈來到匈牙利,他們人口眾多,逐漸變成主流,並在公元1000年建立了匈牙利王國,完全歐洲化,唯一保留與華夏文化一致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姓名與華夏一樣,都是性在前名在後,與整個歐洲各國相反。

  在蒙元帝國鐵騎橫掃歐洲的時候,歐洲大陸表現得最有血性的國家就是匈牙利王國,畢竟匈奴狂野的基因還在,他們幾乎戰至一兵一卒,這一戰匈牙利王國死了差不多一半人,超過了一百萬,他們表現出來的血性,連蒙元帝國的軍隊都感到害怕。

  這些情況都是第二集團進入匈牙利王國之後了解到的,王景弘與馬和收到這個報告,終於解開了後世之謎---匈牙利的前世今生。

  第二集團晝行夜宿,不久到達匈牙利王國的都城布達佩斯,這座都城占地麵積很大,人口密集,商業繁華,對來自明帝國的客人非常友好,在歐洲獨樹一幟非常罕見。

  布達佩斯的城市建築與其他歐洲國家相似,教堂特別顯眼,但整個城市的布局又具有東方色彩,具體來說,就是具有華夏色彩,坐北朝南,依照中軸線進行建設,每一片區域功能劃分得一清二楚,非常像華夏秦漢時期的城市設計,讓第二集團的官兵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當然,與現在的明帝國城市布局沒有可比之處,明帝國現在的繁華程度超出人們的想象和認知,隻要是臨街的房子,全部變成了商鋪,酒樓,食肆,工廠規模越來越大,基本上都遷往了郊外,上海作為長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無可替代,城市開始顯現規模,比後世提前了幾百年,而廣州這個傳統的商業城市,隨著海上絲綢之路不斷擴展,在明帝國的商業版圖上獨樹一幟,其繁華程度比之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明帝國唯二的超大型城市,與京城一南一北相映生輝,城牆早就不見蹤影,隻留在人們的記憶裏,偶爾間,文人感歎之餘發一通千古憂思!

  在匈牙利王國的王宮,劉輝一行受到國王的熱情接待,雙方都非常激動,禁不住熱淚盈眶,兩千年的恩怨情仇在相逢一笑中,煙消雲散。

  國王:“好兄弟,你們終於來了!”

  劉輝哽咽:“是,我們來了,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

  沒有華麗的語言,簡簡單單的一個“兄弟”,包含了所有的情感。

  合作非常順利,條約很快簽訂,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條約中多了一條:在彼此國家受到外來侵略,國家處於危難的時刻,另一方有義務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但不僅僅限於軍事方麵)軍事方麵。

  這一條是內閣經過討

  論後特別加進去的,條件是匈牙利王國是匈奴的後裔。

  這個算不算結盟,隻能說見仁見智,用劉輝的話說:我們不是結盟,我們本來就是兄弟。

  隨行的商團也將匈牙利王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商業據點,在這裏的投資占了整個投資的三分之一,匈牙利王國在明帝國的幫助下,成為了歐洲的霸主之一,與英帝國,意大利王國,法蘭西王國,德奧帝國分庭抗禮,整個東歐唯匈牙利王國馬首是瞻,隻是沒有出海口,加上匈牙利王國的統治者缺乏野心,到了現代才稍處下風,這是後話,不表。

  告別了匈牙利王國,接著進入奧地利王國,這時期的奧地利王國與德意誌王國正處於蜜月期,重心往德意誌王國轉移,第二集團沒有作太多停留,簽完條約後立即啟程,下一步就要進入這次遠征的重中之重,歐洲的老牌帝國---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王國的前身是羅馬帝國,當年與強大的秦帝國齊名,一東一西雄霸全球罕有對手。

  元帝國時期,意大利王國的探險家馬可波羅,越過千山萬水來到元帝國,被元帝國的繁華所震驚和征服,回到意大利王國後將在元帝國的所見所聞寫成書,在歐洲引起巨大的轟動,促進了歐洲與華夏的文化交流。

  馬可波羅功高至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