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接受使命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150
  第二十一回接受使命

  交談在繼續,張木芳:“王督,我記起了我是誰,但以後發生的事依然一片漿糊,朦朦朧朧。”

  王景弘:“記不起來沒關係,隻要知道了自己是誰就好,你回國後轉到空軍,於2007年去世,後麵的曆史我就簡單介紹吧。”

  實際上後麵的曆史王景弘並不想講得很詳細,有很多痛苦的回憶剪不斷理還亂,不提也罷。

  跳過這些,王景弘重點介紹取得的成就,聽得張木芳驚訝得瞪大眼睛,嘴巴更是張得老大老大,能不能塞進一個手榴彈不好說,塞進幾個雞蛋絕對沒有問題。

  直到介紹完過了一會,張木芳才從驚訝中回過神來,繼而哈哈大笑,笑得花枝招展春光燦爛,笑得前仰後翻笑出了眼淚。

  張木芳:“王督,接下來你們有什麽計劃?準備怎麽樣安排我的工作?”

  王景弘:“我與馬和商議過,認為你應該獨當一麵,以你的見識,為明帝國的萬世江山打下基礎。”

  張木芳:“我的記憶依然還是模糊的,我的能力不足以獨當一麵,在見識方麵也許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但要是獨當一麵,不管是年紀還是能力,都不是我能夠做到的。”

  王景弘:“對近代歐洲的科學名人你能夠記起來嗎?”

  張木芳:“記不起來,但我可以判斷出那些是科學的,那些是忽悠人的。”

  王景弘思考了一會:“你看這樣行不行,由你指揮遠征軍裏的狙擊小組,與科院的李洪副院長配合,尋找歐洲的科技人才,並將他們聘請回國內。”

  張木芳:“包括那些藝術方麵的人才嗎?”

  王景弘:“隻要是人才都要,但重點是科技方麵的人才,當然咯,那些藝術,哲學,文學方麵的,能夠找到的都要。”

  張木芳:“我對這個任務沒有意見,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斷臂的維納斯。”

  王景弘:“這是一個謎,一個藝術史上的懸案,後世動用了最快的計算機,還是無法將斷臂接上,希望這次歐洲之行可以解開這個謎。”

  張木芳:“這次的歐洲之行,王督與馬老師是什麽原因不親自帶隊前往?”

  王景弘:“我的目標是北美、澳洲大陸,馬和需要留在國內協調方方麵麵。”

  談到這裏,王景弘將一遝資料遞給張木芳:“這是歐洲曆史上這段時期的發展狀況,由於我們的穿越,曆史產生了擾動,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不會再出現和發生,也可能提前出現或者提前發生,一定要記住,不要被時間蒙蔽了眼睛,這些資料我特意將時間變成一個不確定的範圍,那些大咖的名字也是一個大概的音譯,就是怕你被誤導。”

  張木芳:

  “明白。”

  王景弘:“這些都是不能夠公開的資料,看完後必須銷毀,否則有可能出現無法控製的局麵,反正有個大概就行,沒必要一清二楚。”

  對於保密,王景弘完全放心,對一個頂級的狙擊手來說,保密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都過去十八年了,外界還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張木芳的真實身份。

  就在兩人交談的地方,張木芳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看完了全部資料,並當著王景弘的麵,將資料銷毀。

  第二天,王景弘與黃雁進行了溝通,確定了張木芳在遠征軍的地位,至此,各方麵的人才不斷匯集,各種物資不斷進入基地,與之配合的聯合艦隊也準備就緒,指揮官是光頭強,出征時間隻等東風(通信)。

  這天,王景弘來到科院通信研究所,在錢偉院長的陪同下,觀看遠距離通信實驗。

  通信,這個橫在明帝國頭上的難題,經過科技人員沒日沒夜的努力,終於獲得了突破,這是一個裏程碑式的突破。

  通信不及時,內閣對各地的管理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命令從發出到接受,往往需要一個月,要是海外,動不動就是三個月,甚至需要半年,等收到命令可能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怎麽執行?和平年代還好點,戰爭年代導致的結果就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像歐洲最早的殖民地,實行的是總督負責製,朝廷隻管殖民地交回多少稅收,以及定期輪換,其他聽之任之,完全就是一個獨立王國,想管又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沒有及時的通訊,就不可能協調不同地域的各方,特別是海上與陸地之間,這也是遠征軍遲遲沒有出發的原因。

  經過努力,科學家發現,要將信號傳輸到遠方,隻有高頻信號才做得到,解決了高頻信號的傳輸,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低頻信號可以疊加在高頻信號上實現傳輸,這個發現令科學家無比驚喜,困擾多時的難題得到了解決,利用電鍵控製的低頻信號振蕩器,將產生的電碼經高頻載波信號進行調製,再加以放大,最後由天線發射,可實現3000公裏的通信,今天就是進行這個實驗。

  說是實驗,其實並不貼切,應該是產品定型,因為相關的實驗早就做了無數次。

  目前使用蓄電池,還有備用的手搖發電機,對發報機來說,電不是問題。

  對於低頻信號在高頻上的調製解調,王景弘一早就想指點通信研究所的科學家,被馬和拒絕,馬和的意思,你不能推得太快,太快了容易失去方向,道理是這個道理,問題是看著一天不突破,心裏急也,這也是王景弘聽到實驗後,一大早趕來的原因。

  實驗非常成功,在相距300

  0公裏的兩地,兩部發報機和兩部接收機同時工作。

  “這裏是京城通信研究所,收到請回答。”

  “這裏是通信研究所XX通訊小組,收到信號。”

  “今天京城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收到請回答。”

  “收到信息,這裏陰間多雲,有風。”

  ……

  就這樣,相隔3000公裏的兩地互相應答,電波在空中飛來飛去,當然,所有的信號都加了密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