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我是誰(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448
  第十九回我是誰(五)

  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麵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青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為什麽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麽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英雄猛跳出戰壕;

  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

  地陷進去獨身擋;

  天塌下來隻手擎;

  兩腳熊熊趟烈;

  渾身閃閃披彩虹;

  為什麽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麽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一聲呼叫炮聲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雙手緊握爆破筒;

  怒目噴火熱血湧;

  敵人腐爛變泥土;

  勇士輝煌化金星;

  為什麽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麽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聽到上甘嶺戰役,張桃芳飽含熱淚的站了起來,深情的唱出了後世電影《英雄兒女》的主題曲《英雄讚歌》……

  王景弘同樣飽含熱淚。

  上甘嶺戰役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誌願軍十五軍在五聖山一線的布防,重點放在無險可據的平康穀地,準備了絕大部分的炮火,與第三十八軍協同作戰,三十八軍是誌願軍野戰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部隊,因赫赫戰功被譽為“萬歲軍”,這兩個主力軍聯手防守平康穀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五聖山一線,山高坡陡,地形複雜,十五軍判斷“聯合國軍”不會選擇向這裏發動攻勢,因此相對部署的兵力與火力都很少,這是一個判斷失誤,是經驗害死人的寫照,也是造成上甘嶺戰役慘絕人寰的原因。

  1952年9月,誌願軍根據種種跡象分析,鷹醬將在9、10月間發動較大規模的攻勢,以配合停戰談判,施加軍事壓力,但對鷹醬具體的攻擊目標,無法判斷。

  誌願軍決定先發製人,先敵發動進攻,打亂“聯合國軍”的計劃,打出敵人的意圖,可惜最後無功而返。

  而即將成為鷹醬攻擊目標的597.9和537.7高地分別隻有一個加強連和一個連的兵力防守,對即將發生的鷹醬攻勢一無所知。

  世界上沒有毫無征兆之事,更不要說大的戰役,以往成功的經驗都是依靠欺騙,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閃電戰以及諾曼底登陸戰,近期的就是前麵的三次戰役,而這次鷹醬沒有實施欺騙手段,而是將大戰役的準備工作分拆成很多小項目,將目的隱藏其中。

  當時有

  一些參謀發現了一些端倪,並且將自己的判斷報告給指揮部,可惜指揮部的大部分將領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被經驗蒙蔽了眼睛,對這些反常的事情視而不見,最後的結果導致雙方騎虎難下,不斷的添兵添將,將一個幾百人的戰鬥,硬是打成了雙方加起來超過十萬人的大戰役,世事如棋,難以預料。

  從8月起,五聖山一線美軍就出現過許多不同尋常的行動,範佛裏特率領各軍、師長從金化地區對五聖山視察多達五次,而那些團、營、連長抵近597.9和537.7高地進行地形偵察更是難以計數,而且工兵部隊日夜施工,不斷拓寬五聖山正麵雄雞山一帶的公路。這麽明顯的反常情況,沒有人看出來是假的,兩個高地的連長就不止一次反映了這種情況,可惜十五軍的指揮官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管過往的功勞有多大,有多能打,單單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其不具備獨當一麵的能力,一個判斷失誤,三萬多條活生生的生命留在了五聖山,雙方的損失差不多是一比一,這才多大的地方啊!

  進入10月後,“聯合國軍”在金化公路終日不間斷施放煙幕,目的是掩蓋龐大車隊的繁忙運輸,僅僅觀察到的就有25萬輛次,平均每日高達2100輛次,以每輛汽車運輸物資2.5噸計算,總運輸量就達62.5萬噸啊。

  同時,在五聖山上空活動的偵察機架次明顯增多,小股部隊也是頻繁出擊,這些都是進行總攻前的試探性攻擊,這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

  炮火數量的增加,加上投誠的一個上尉帶來的情報,這麽多如此顯而易見的征兆,卻都沒有引起誌願軍高層的足夠重視,麻痹大意,固執己見,直到10月7日晚上召開的作戰會議上,與會者還一致認為“聯合國軍”的攻擊方向是平康穀地。

  聽到這裏,張桃芳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大聲吼道:“混蛋,應該將他們全部送上軍事法庭!”

  10月8日,在板門店舉行的停戰談判會場上,鷹醬首席代表哈裏斯單方麵宣布無限期休會,率領代表團退出會場。同一天,克拉克正式批準了“攤牌”作戰方案。

  10月9日,鷹醬第九軍根據作戰會議的精神下達了作戰命令:奪取三角形山和狙擊兵嶺(即597.9和537.7高地),將戰線前推;鷹醬第七師以不超過一個營的兵力,攻擊三角形山;南韓第二師以不超過一個營的兵力,攻擊狙擊兵嶺。

  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

  戰役打響後,誌願軍猝不及防,準備不足,兵力不足,運輸通道被切斷,兩個高地一時危在旦夕。

  597.9高地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梁組成

  ,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個三角形,俗稱三角形山,共有十二個陣地,其中9號陣地是主峰的門戶,位置非常重要,日後成為雙方殊死爭奪的目標,防守此地的是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鷹醬占領,北山則在誌願軍手中,上麵有九個陣地,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整個北山高地由第一三五團一連防守。

  戰鬥一開始,“聯合國軍”動用了300門大口徑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對兩個高地進行狂轟濫炸,火力密度高達每秒六發,所有的表麵陣地蕩然無存,如此猛烈的炮火,一下子將防守的部隊打蒙,各個陣地之間失去聯係,更加可怕的是,上級各部門對兩個高地的現狀一無所知,陣地是失去了,還是失去了,又或者失去了,部隊是全體陣亡了,還是陣亡了,又或者是陣亡了,沒有任何的情況反饋,派出去聯係的偵察分隊全部犧牲在路上,猛烈的炮火幾乎沒有間隔,白天在天上飛機的注視下寸步難行,各級指揮官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直到黃昏,有一支偵察分隊到達高地,找到現存的戰士了解,才知道兩個高地的部隊損失慘重,傷亡過半,表麵陣地全部易主,各陣地之間的聯係被切斷,部隊隻能在坑道裏苦苦堅守,由於戰前的準備不充分,淡水和糧食不支持長時間堅守,形式險峻。

  足足一天時間沒有任何的應對措施,到了晚上,十五軍指揮部還在猜測那裏才是鷹醬的主攻方向,這樣的指揮才能也沒有誰了。

  就在各級指揮員心急如焚的時候,最先反應過來的是一三五團,團長張信元一拍桌子:“他媽的,到了這個時候還在猜測敵人的主攻方向,有病不是!”,當夜組織全團投入反擊,發誓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奪回陣地,這個人丟不起!

  經過一整天的戰鬥,“聯合國軍”疲勞不堪,沒有餘力搶修工事,隻是草草用沙包建立臨時掩體,是夜,一三五團摸到敵人的陣地前,突然發起攻擊,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戰鬥,全殲了表麵陣地的“聯合國軍”,恢複了全部表麵陣地,消滅了1900多的敵人,而一三五團同樣損失慘重。

  這次反擊不但恢複了全部表麵陣地,還帶來了很多補給,為下一階段的堅持提供了物資保障,可以說,在誌願軍各級指揮機構措手無策的時候,一三五團的當機立斷遏製住了崩潰的態勢,為最後贏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爭取到了主動權,張信元功高至偉。

  壯哉,一三五團!

  這是一個突發情況,同樣令範佛裏特措手不及,誌願軍反應之

  快,反擊之果斷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一天一夜,就像是坐過山車,高潮過後是深深的悲哀,兩千多名官兵的生命令鷹醬痛徹心扉,隻是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騎虎難下,唯有將戰爭繼續下去。

  第二天,“聯合國軍”再度猛攻,又是一整天的殘酷惡戰,到日落時分,表麵陣地大部分易手,誌願軍不得不轉入坑道。

  16日,“聯合國軍”繼續猛攻不止,17日,戰鬥進入第四天,戰鬥越來越慘烈,陣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廝殺,陣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高地。由於戰場地域狹窄,最多隻能展開兩個營的部隊,雙方隻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添油戰術,一個營一個連,甚至一個排一個班的投入作戰。

  直到第四天,“聯合國軍”才知道誌願軍挖有坑道,終於明白了在如此炮火的猛烈打擊下,還有人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

  18日,經過一天慘烈的戰鬥,誌願軍終因傷亡慘重,後續部隊被炮火阻隔無以為繼,無奈之下被迫退入坑道堅持作戰,至此,表麵陣地再度失守。

  就這樣,經過七個晝夜的廝殺,雙方進入拉鋸戰,白天是“聯合國軍”的天下,晚上則是誌願軍自由出擊時光,上甘嶺戰役進入到第三階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