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貧窮限製了想象力(三)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566
  第一百二十六回貧窮限製了想象力(三)

  一個虎符就記錄了無數的曆史事件,其價值在明初還不算太高,要是放在後世,那就是無價之寶,儲藏室還有很多曆史文物和藝術品,幾乎每一件都有傳說,幾乎每一件都與某個時期的曆史事件相連,看得眾人驚訝不已。

  比如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手稿,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有待鑒定),嵇康“廣陵散”手稿,《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華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華夏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也即是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隻是嵇康沒想到,此曲過了差不多千年再現人間,曆史與嵇康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一個有益於子孫後代的玩笑。

  眾人每看到一個文物或者藝術品,馬上就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曆史事件,一邊驚歎一邊檢查,不知不覺間轉到了另外一個儲藏室,其中有一幅畫再度令眾人石化,這幅畫眾人既熟悉有陌生,它就是後世被奉為書畫第一的國寶———清明上河圖真跡,淡定是每一個有理想、有修為的成功人士必須擁有的品德,但這一刻所有人都做不到,在這幅畫麵前原形畢露,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全身發抖,目光呆滯……

  王景弘第一個走到畫前,比後世那些中了大樂透大獎,拿出放大鏡檢查中獎號碼的彩民還仔細,就這樣一言不發,一寸一寸的研究,什麽叫專注,這就是專注,國王在旁邊看到此情景毛骨悚然,心想:不知有沒有那個女孩子能夠受得了王景弘的這種觀察?我以前怎麽沒有嚐試這種方法呢!

  從頭到尾,仔仔細細觀察了一遍,王景弘的臉上出現了奇怪的表情,興奮,激動,滿足裏帶著迷惘,進而陷入深思。

  王景弘發現這幅畫與後世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一模一樣,連宋徽宗趙佶用瘦金體親書的標題以及雙龍小印都絲毫不差,難道是同一幅畫?

  後世王景弘讀軍校時,曾經被學校派到故宮博物館幫忙了三個月,在這期間,有幸在書畫專家的指導下,對“清明上河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頗有所得。

  現在此畫的最後的題跋為1352年江西劉漢的“精藝絕倫”,而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在後麵還有很多題跋,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從現在的形勢看,這幅畫不可能再在民間流通,難道真的存在異度空間?要不沒辦法解釋。

  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有非常清晰的、可追溯的流傳曆史:

  1101年,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被

  收入禦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簽,並加蓋雙龍小印

  。

  1127年,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卷入金人地區。

  1186年,(金)張著、張公藥、酈權、王磵、張世積等題跋於圖後。

  1260年,元朝建立後,《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秘府。為官匠裝池者以贗本偷換出宮,售予某貴官,中途又為保管人偷售給杭州陳彥廉。

  1351年,楊準從陳處購得,題長跋記述始末,次年,江西劉漢從楊準處獲觀,為之題跋,譽為“精藝絕倫”。

  1365年,(元)李祁,記圖為靜山周氏家。

  1461年前後,(明)吳寬題稱,圖在大理寺卿朱鶴坡家。

  1451年,(明)李東陽在圖後兩次題寫長跋,詳記畫麵內容和在明代流傳始末:弘治以後,固歸華蓋殿大學土徐溥所有,徐臨終時,贈李東陽。

  1524年,圖歸兵部尚書陸完,陸作題記,陸完死後,其子售予昆山顧鼎臣家,不久,歸相國嚴嵩、嚴世蕃父子,在此期間,社會上流傳很多關於嚴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圖》打擊、陷害都禦史王忬的傳聞,並被時人收入筆記著作中,嚴嵩敗,家產被籍沒,圖入宮廷。

  1578年,(明)司禮監馮保跋,圖由內府轉入馮保之手。

  1644年,入清以後,圖先後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1799年,畢沅死後第四年,家產被籍沒,圖被收入清宮,並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

  1921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在通化被截獲,將圖存放於東北博物館,後撥交北京故宮博物院。

  以上的流轉曆史王景弘記得清清楚楚,這也是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被譽為第一真品的原因,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寶笈特展”在故宮的武英殿展出,長528厘米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卷鋪開陳列。

  現在這幅圖到了古裏國王手裏,這

  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麽?古裏國王是怎麽樣得到的?還有其他的無價之寶又是如何到達這裏的?這些疑問在王景弘的腦海裏不斷翻騰翻滾,這個國王家族不簡單啊,一定有不得了經曆和龐大的實力,否則一個外邦的土著國王不可能有這樣的見識和眼界,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財力和人力,這不是有錢就能做到的,每一項珍品都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想到這裏,王景弘動了對國王家族追根問底的決心,甚至對國王家族動了殺心,雖然隻是一瞬間的流露,卻被國王看得一清二楚,從進入地下儲藏室開始,國王的目光就沒離開過王景弘,殺機的一瞬間流露,將國王驚駭得跌坐地上……

  在國王應承拿出皇宮一半的財富給明帝國後,其他的王室成員滿心歡喜,覺得危機已經過去,從此不再擔驚受怕,明帝國就是他們勇氣的加持,隻有國王心裏明白,危機遠遠沒有結束,真正的危機來自於見到寶物之後,人性的自私、貪婪、仇恨、猥瑣將在寶物麵前原形畢露並被放大,生死就在一瞬間,剛剛王景弘流露出的殺機就是最好的證明。

  幸虧曆代國王嚴格遵循祖訓,從來不做殺人越貨、傷天害理的事,所有寶物的獲得都是正常的交易,當然咯,時不時坑蒙拐騙還是有的,總的來說無傷大雅,這也是國王願意拿整個家族的未來作賭注,將皇宮的財富向明帝國,向王景弘,向聯合艦隊公開的原因,要是雙手沾滿了血腥,算了,那個情景不敢想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