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回 貧窮限製了想象力(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188
  第一百二十五回貧窮限製了想象力(二)

  “和氏璧!”,“和氏璧!”,一個和氏璧就令眾人神魂顛倒語無倫次,可見和氏璧的衝擊力有多大,就算如此,還是沒有一個人上去摸一下,美,太美了,美得眾人不忍心破壞它的寧靜,美得眾人不忍心用自己肮髒的手去玷汙它的純潔......

  接下來查看其它的收藏品,很多隻存在於傳說中的藝術品,以及很多從未聽聞,匪夷所思的藝術品,對這些藝術品的真假一時無法判斷,專家也是一臉懵逼:聽都沒聽過,又沒有必要的檢測設備,也沒有參照物,不要說是現場,就是運回明帝國,恐怕鑒定工作都是曠日持久。

  這些藝術品的價值如何目前無法下定義,但對曆史的研究,對曆史走向以及曆史上發生的大事件的研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許他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這裏,當然不是說他們不值錢,他們同樣價值連城,隻是與和氏璧相比有點黯然失色。

  其中有一個虎符,銅製的,上麵有文字,明明白白注明是戰國時期,信陵君無忌公子竊符救趙所用的虎符,當年事件發生後,虎符再無蹤影,從此泥牛入海無人見過,以至於後世的曆史學家不斷的質疑這段曆史的細節,現在好了,如果這個虎符是真的,那麽這個事件的細節就實錘了,完美!

  後世保存最早的虎符來自於秦,這個發現,又將虎符的曆史往前推了好幾百年。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王的異母弟弟。昭王去世後,安王繼位,封無忌公子為信陵君。

  當時範雎從魏國逃出到秦國任秦相,對魏相魏齊屈幾乎將自己打死的那件事,一直懷恨在心不能釋懷,一朝大權在握,立即派秦軍圍攻大梁,誓要報仇雪恨,可見範雎的格局也不是太高,缺乏偉大人物應有的氣度和肚量。

  秦軍在華陽擊敗了魏國的部隊,魏將芒卯戰敗而逃,此次戰役之後,魏國人人聞秦而色變。

  無忌公子為人仁愛而尊重士人,士人無論能力高低,一視同仁謙遜而禮貌,一時成為美談,不久就招攬了三千食客,一時實力大漲,說白了,那個時代的有錢人幾乎都采用相同的方式招攬食客,一為自保,二為他途,沒有野心,打死都怕沒人相信,自保也不用這麽多武裝力量吧,本身就有幾十萬為其服務的老百姓,當年三家分晉便是緣於此,韓魏趙怎麽來的!

  魏王忌憚無忌公子的賢能和實力,一直不敢重用他,可見魏王多少還算有眼光。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擊破了趙國長平的軍隊,接著進兵包圍邯鄲,無忌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給魏安王和無忌公子,向魏國求救。

  魏安王決定派大將軍晉鄙率領十萬部隊援救趙國,同時楚

  國也派春申君率領大軍援趙。

  秦昭王得到魏國和楚國發兵去救趙國的情報,就派人去恐嚇魏安王:“邯鄲早晚都得給秦國打下來,誰要去救,邯鄲城破之日,就是秦國發兵攻打之時!”

  魏安王聽後嚇得連忙派使者去追晉鄙,命令他就地安營紮寨不得出戰。

  晉鄙接到命令,忙把從魏國帶出來的十萬兵馬駐紮在鄴城,春申君聽後也不敢再前進,率領部隊在武關駐紮下來,兩支援軍處於觀望狀態,他們都怕秦國,六大諸侯國沒有一個是秦國的對手,他們都害怕秦國的兵鋒。

  秦昭王自己親自到前線督戰,命令大將王加緊攻打邯鄲,邯鄲危在旦夕。

  趙孝成王無奈之下隻好再次打發使者偷偷跑到魏國,催魏安王快點進兵救趙。

  魏安王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又怕得罪趙國,首鼠兩端舉棋不定,隻能不進不退的耗著。

  平原君看形勢危急,不斷派人到鄴城請魏國大將晉鄙進兵,晉鄙回答:不敢自作主張。

  無奈之下平原君又給無忌公子信陵君寫信,大意是:邯鄲萬分危急,敝國眼看要亡了,您姐姐黑天白日地哭著,公子不替姐夫考慮,也得替您姐姐想一想啊!

  信陵君接到了這封信,再三央求魏安王命令晉鄙進兵,魏安王始終不肯答應。

  信陵君看魏安王鐵了心不肯進兵,遂對門下食客們說:“大王不願意進兵我也沒辦法,我決定親去趙國,要死就跟他們死在一起。”

  他預備了車馬,決計去跟秦軍拚命,在無忌公子的感召下,有一千多名門客願意跟他一起,赴趙國與秦國的虎狼之師拚命。。

  路過東門,信陵君下車去跟他的朋友、守門人侯生辭別,侯生冷淡地說:“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您一塊兒去了。”

  信陵君向他告別後馬上啟程,走沒多遠,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自己對侯生不薄,馬上就要赴死,侯生卻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太不正常了,一定有其他原因,決定回去問問。

  侯生見信陵君回來:“我料定公子準得回來!”

  信陵君:“我想我是不是有得罪先生的地方,特地回來請先生指教。”

  侯生說:“公子帶領1千多名門客與秦國拚命,就像一群綿羊去跟狼群拚命,不是白白去送死嗎?”

  侯生接著對信陵君說道:“咱們大王最寵愛的是如姬,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害死,她請大王給她報仇,後來還是公子派門客去給如姬報的仇,把仇人的腦袋給她送了去,如姬為了這件事對公子非常感激,她就是替公子去死,也甘心情願,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公子隻要請她將兵符偷出來,拿了兵符去奪取晉鄙的軍隊指揮權,隻有這樣

  才有可能戰勝秦國。”

  信陵君得到侯生的提醒嚇出一身冷汗,冷靜下來一想,意氣用事真的於事無補,決定去找如姬幫忙,如姬當晚就把兵符偷了出來交給信陵君。

  信陵君拿著兵符再上東門去跟侯生辭別,侯生:“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勇士,公子帶上他,要是晉鄙不把兵權交出來,公子就叫朱亥殺了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一千多個門客到了鄴城見到晉鄙,對他說:“大王特地派無忌前來接替將軍。”說完拿出兵符驗過。

  可是晉鄙起了疑心:“這軍機大事,我還得奏明大王……”他的話還沒說完,朱亥從袖子裏拿出一個四十斤重的鐵錘,衝著晉鄙的腦袋一砸,晉鄙的腦袋就像熟透的西瓜一樣被砸得粉碎,紅的白的灑得到處都是,指揮部裏的其他指揮官一個個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晉鄙這個大將當得足夠窩囊,一點政治智慧都沒有,見符如見人這個鐵律都要懷疑,他要是不死那還有天理,他不死王權何在!就算無忌公子的陰謀沒有成功,回到魏國也是死路一條,如果每個將領都懷疑虎符使用者的真實性,難道每次調兵都要魏王親自前往,那還要虎符幹嘛,他不但挑戰了魏王的王權,而且挑戰了所有諸侯國的王權,他不死誰死!

  信陵君拿著兵符下達了第一個命令:“父親和兒子都在軍隊裏的,父親可以回去哥哥和弟弟都在軍隊裏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可以回去養活老人有病的或者身子弱的,也可以回去。其餘的人都跟我去救趙國。”

  信陵君的第一個命令就深得人心,接著信陵君將精簡後的八萬精兵重新編排,人數雖然少了,但戰鬥力卻上升了,最明顯的是士氣上去了。

  整編完成,信陵君下達了第二個命令:“我們是魏國最勇敢的戰士,我命令,全體向秦軍進攻。”

  下達完命令,信陵君指揮這八萬將士向秦國的兵營殺去,秦將王沒想到魏國的軍隊會突然攻打自己,手忙腳亂之下勉強抵抗了一陣,這時候平原君也打開城門,帶著趙國的軍隊殺了出來,兩邊夾攻之下,打得秦國的軍隊大敗虧輸,一個個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爭先恐後的逃離趙國,這一仗大快人心!

  不知道多少年了,秦國幾乎不記得上一次的大敗仗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秦昭王一看不對趕緊下令退兵,這時候已經損失了一半人馬,其中鄭安平將軍率領的兩萬人被魏國的軍隊切斷了退路,變成了孤軍,最終魏平安帶領兩萬人投降了信陵君。

  趙孝成王在危機解除後,親自到魏國兵營向信陵君道謝:“全仗公子救了趙國!”

  信陵君謙遜了一番,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回去就是死路一條,

  因此將兵符和軍隊交給魏國的將軍帶回去,自己留在了趙國。

  在此次事件之前,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名,被譽為戰國四大公子,經過這個事件,信陵君成功超越了另三個公子,成為一時翹楚,被後世的曆史學家極力推崇。

  王景弘一邊撫摸著虎符,一邊感歎:時勢造英雄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