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回 順勢而為(三)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331
  第一百一十二回順勢而為(三)

  最重要的戰略方針定了下來,剩下就是具體的實施策略,不是說具體方案不重要,而是方向錯了,速度越快離目的地就越遠,所謂主次,這就是主次。

  聯合艦隊擴大會議在臨時指揮部繼續召開,在臨時指揮部的四周點起了巨大的油脂燈,將臨時指揮部照得如同白晝,油脂采用海上捕獲的鯨魚脂肪製成,比傳統的鬆脂燈最大的好處是將燃燒產生的煙霧減少到最低,接近後世的煤油燈,除了王景弘,其餘眾人對此非常滿足,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照明裝置,比得上天上的神仙。

  對此王景弘隻能在心裏嗤之以鼻,默默無語兩行淚:少年,你們是沒有見過後世的照明設備,其他的不說,隻要在這裏豎起幾支強光手電,你們全都得跪下唱征服,哼!

  對未來錫蘭的行政中心,依據蘭芳省的建設原則,初步計劃設立三個行政省,整個島依然叫做錫蘭島,北部是秦芳省,中部是蘇芳省,南部是粵芳省,政治地位與擁有的權力完全相同,互相製約,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這時候有人提出政府官員嚴重不足,工作人員同樣如此,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看向王景弘。

  王景弘:“不要用這麽癡迷的目光看著我,我不是神仙,我不可能變出這麽多的官員和工作人員出來,哥———隻是個傳說。”

  說完左手扶著牆壁,右手托著下巴輕輕地往上抬到四十五度,順帶右眼眨了一下加上神秘微笑,哇,臨時指揮部人仰馬翻,殺傷力達到核極,可怕。

  王景弘:“人手不夠除了向國內要求支援外,我們還要廣開思路,放下你們高昂的頭,不要再戴著有色眼鏡看事物,特別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錫蘭有最傳統的佛教,我們的唐三藏在差不多1000年前,曾經到過這裏取經,這說明什麽?說明錫蘭是有文化底蘊的,一定有不少的文化人,包括那些僧侶,隻要他們願意,同樣可以出任政府官員,我們可以擇優錄用。”

  王景弘:“至於三個省長,我建議由第一合成營,第二合成營,第三合成營的營長分別兼任,期限到國內派出省長,又或者指定某人為省長為止,各級行政長官由聯合艦隊抽調連排級官員擔任,各合成營組織工作隊、宣傳隊對錫蘭人民進行思想教育,發動群眾,舉辦掃盲班的工作同時進行,這個工作刻不容緩,將國家的概念灌輸給明帝國每一個公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明帝國能不能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黃雁:“能夠成為省長我感到非常榮幸,哪怕是臨時的,但我對行政可說是七竅通了六竅,隻剩下一竅不通,我怕有負眾望,個人損失事

  小,影響了錫蘭的發展,影響了明帝國的偉大戰略才是罪不可赦,我心惶恐。”

  聽黃雁這一說,第二合成營營長,第三合成營營長馬上附和,表示心有同感。

  王景弘:“你們這些臭小子,別得了便宜就賣乖,一個個揣著明白裝糊塗,誰他媽的生來就是省長,不懂就學,什麽事都有第一次。”

  下麵哄堂大笑。

  第二天,聯合艦隊發出公告,將會議的決定公之於世,各級行政機構開始搭建,工作隊,宣傳隊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成效非常顯著,老百姓的熱情被點燃,特別是醫療隊對貧困百姓的無私幫助,令老百姓感覺到加入明帝國有點晚了,要是早些加入,就能早些感受到明帝國大家庭的溫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表示不願意加入明帝國,這個有點大出聯合艦隊的所料:明帝國真的有這麽好嗎!

  第二天,王景弘拜訪了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雙方在坦誠中互相交換了對錫蘭前景的看法,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對明帝國聯合艦隊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表示震驚和崇拜,願意號召所有人民加入明帝國,同時向王景弘表示,在錫蘭的各方麵走向正軌後,希望能夠到明帝國京城繼續學習和深造。

  對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的願望,王景弘滿口答應:“明帝國從來都不拒絕任何願意上進之人,我相信閣下一定能夠在明帝國京城學有所成,成為明帝國不可或缺的領導者之一。”

  三個月後,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乘坐寶船前往明帝國京城,在京城最高學府學習了三年,畢業後整個人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首先在對外貿易部曆練了兩年,第三年回到錫蘭擔任粵芳省省長,期間銳意進取,成績斐然,在擔任了10年的粵芳省省長之後進入明帝國內閣,擔任商務部部長直到退休,成為少數民族的楷模,一時成為美談。

  可以說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見證了明帝國的高速發展,從農業社會進入初步工業社會的變化,錫蘭也在不斷地發展中,真真正正成為了印度洋上的一顆明珠,每年從世界各地來旅遊的人們絡繹不絕,茶葉和寶石成為了錫蘭最亮麗的名片,這些都在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的回憶錄中得到濃厚的描繪,後人從他的回憶錄裏,可以感受到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以及明帝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的影響下,錫蘭的文化人紛紛加入政府機構,為錫蘭的和平穩定添磚加瓦,緩解了三個行政省人才不足的壓力,最終錫蘭全體加入明帝國,沒有出現不願意的事件,那些小部落的土王在看到天上飛來飛去的熱氣球後,徹底無話可說,反正他們的心思很簡單,很黃很暴力:加入明帝國就可以上天。

  還別說,王景弘非常大方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用熱氣球帶他們在天上飛了一回,下來後一個個傲嬌得不行:老子也是上過天的人,哼!

  在王景弘與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見麵的同時,一支快速編隊帶著聯合艦隊的報告向著明帝國京城日夜兼程,在報告裏,王景弘將錫蘭發生的一切進行了詳細的描繪,並就采取的戰略調整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這些變化同樣令明成祖朱棣,內閣以及馬和措手不及,錫蘭的整體加入在明帝國造成的震動超過了12極風暴,在老百姓當中造成的衝擊猶如12級地震,這個時候要求移民的家庭更是擠爆移民局,搞到最後連移民登記都要排隊抽簽,人們思想的轉變來自於不斷湧入明帝國大陸的各種物資和生產資料,再加上第一批移民的現身說法,每個人都覺得來到這個世界,不到海外走一遭枉費此生。

  這樣的心態轉變,從而推動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又極大地推動了休息製度的改革,在馬和的建議下,兩個黃金周應運而生,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同時倒逼資本家在提高效率方麵下功夫,第一個在生產中進行效率改革的是弘欣蛋糕屋,實踐中,張欣將取得的經驗匯集成書,在馬和的大力誘導和推薦下,張欣成為了明帝國最高學府的第一位女教授,開創了曆史先河,其影響之大無法用語言形容。

  張欣———王景弘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至愛,被後世尊為管理學的鼻祖。

  明帝國的變化還展現在兩個方麵,政治中心在明帝國遷都到北京後,整個行政中心北移,原來的帝都南京降為普通的省會,慢慢被上海和廣州超越,而經濟方麵整個重心往海岸方向移動,而且是以看得見的速度移動,在海洋運輸業大發展之後,上海廣州成為了明帝國最耀眼的明珠,逐步形成了北上廣的格局,把馬和看得瞠目結舌:後世是北上廣深,而這個時代也有了北上廣的架構,難道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結局,匪夷所思。

  現在的明帝國各海港是日夜不停地運作,雖然幾經擴建,依然無法滿足海洋運輸的需求,超大型的海港建設被提到議事日程,現在運輸船的建造已經超越了軍艦的建造,噸位更是達到了2萬噸,巨無霸的寶船與之一比變成了小弟弟。

  對此現象科學院與軍方都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還是馬和道出了真相:軍艦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戰爭就會停滯不前,因為軍艦是一個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吞金怪獸,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在和平時期無限製的投入,而和平時期發展最快的肯定是商業,超大的商船由此應運而生是自然規律,商船超越軍艦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應該感到驕傲,當軍

  艦不斷滿足不了需要的時候,才是我們最應該提高警惕時候。

  現在明帝國各部門裏,最幸福同時也是最痛苦的是農業部和糧食總署,這兩個部門是在政府機構的進一步改革中,從戶部分出來的獨立部門,他們幸福是因為不用再為糧食不足而操心與擔心,而他們痛苦則是因為糧食太多,多到不知道怎麽處理的程度,這種轉變也就僅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發生,內閣同樣感到頭大,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曾經組織科學院的有關專家進行研究,還是提不出係統的解決方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措施隻能是堅決了這個問題的同時,新的問題再次出現,苦惱!

  馬和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卻無動於衷,不是馬和沒有解決辦法,後世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多了去,不提出來是因為不想對曆史產生過多的擾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