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春光燦爛攀牙府(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516
  第九十九回春光燦爛攀牙府(五)

  艦隊的到來,帶來的不單是無數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從未見過的生產設備,更多的是文化理念上的衝擊,華夏技術工人對工作的態度,華夏技術工人對工作兢兢業業的精神,華夏技術工人對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文化,極大的衝擊著攀牙府原有的觀念,把攀牙府上下雷得外焦裏嫩,他們終於發現自己有多懶惰,他們總是跟本上華夏人的節拍,一個個誠惶誠恐,擔心著自己的未來。

  看到攀牙府人民的這種狀況,三王子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不得不請教華夏顧問,得到顧問的肯定回答:這種狀況必須從學習開始,端正學習的態度,持之以恒,隻要堅持三個月到半年,就能夠養成學習的習慣,有了這個習慣,很快就可以跟上華夏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工作的,有壓力才有動力。

  經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攀牙府的人民逐漸擺脫了這種恐懼心理,慢慢投入到建設中,他們發覺這種節奏很好,很舒服,時間緊湊,不會無所事事,工作一天感覺很充實,同時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興趣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連三王子都忙得不亦樂乎。

  僅僅過了不到半年,攀牙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臉上露出了陽光般的笑容,一種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覺。

  到了年底,合成營與快速反應部隊基本成型,戰鬥力在中南半島是無敵的存在,除非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三道防線有機結合固若金湯,海防除外,這是沒辦法之事,以攀牙府的人力物力,根本不可能建立海上的完整防禦,但這個時代除了明帝國外,世界上也沒有那個國家具備海上攻擊能力,防禦純粹多餘。

  合成營600人,與聯合艦隊的合成營構成一模一樣,武器裝備也一樣,就連後勤補給和支援都一樣,如果不是人種偏小偏黑,根本就分不出與明帝國的新型軍隊有什麽區別,真正的戰鬥力就差一場真正的戰爭來檢驗,總之,合成營的官兵們對中南半島其他國家的軍隊不屑一顧,其中就包括了泰皇的軍隊,王子看了合成營的演習和訓練之後,隱隱然有了一絲絲加入皇位競爭的想法,這小小的心思剛剛流露出來,便遭到明帝國顧問的當頭棒喝:“王子殿下,我們明帝國的態度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不介入任何國家的內政,如果王子殿下加入皇位的競爭,隻能依靠你們自己的力量,我們不會為攀牙府背書,也不會得到我們明帝國公開的或者暗中的支持,隻要不威脅明帝國的利益,不威脅明帝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誰最後取得勝利對我們明帝國沒有任何的影響,我這樣說王子殿下明白嗎?”

  王子:“明白,

  先生教訓得是,是小子不知天高地厚過於狂妄了,以攀牙府區區不到10萬人的規模(這大半年裏,差不多有一萬個家庭從泰國其他地方以及周邊國家遷徙過來,這裏有大量的工作,收入穩定,比其他地方高了不止一倍),就算全部都是能戰之兵也遠遠不夠,以後不敢再想。”

  顧問心裏想:你這小子,給點顏色就上大紅,給點陽光就燦爛,也不看看自己有多少斤兩,想要泰國全部,用得著由你出麵嗎,直接平推就是,根本不需要這樣那用的理由,也就王督心慈手軟,隻將目標定在攀牙府,而且還要攀牙府自願為原則,這不明擺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嘛,唉,說多了都是淚。

  這個顧問文韜武略無一不精,原是陳友諒手下的一名戰將,以心狠手辣敢作敢為著稱,屬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者,用他的話說,誰取得天下無所謂,隻要能讓華夏民族發揚光大就是英雄,陳友諒鄱陽湖戰敗身亡之後,見大勢已去,一時心灰意冷,含淚解散了部隊,自己遁入空門,沒想到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之後,馬和親自出馬,用三寸不爛之舌忽悠他重新出山,擔任攀牙府的顧問,人生迎來了第二春,馬和看上他的就是兩個字---夠狠,忽悠這樣一個滿懷激情,最後理想落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曾經的熱血青年,來自後世的馬和根本不認為有什麽難度,事實上也是,把一眾朝臣看得瞠目結舌,最關鍵的一點,這個人的心並不是真的冷了,熱血還在,馬和在後世曾經對他進行過研究,認為他的才華沒有得到真正意義的釋放實在可惜,穿越後決定與曆史開一個小小的玩笑。

  改革,沒有幾個狠角色還不如回家洗洗睡吧,你好他好大家都好!

  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

  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

  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官居大漢太尉,能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不僅善戰,而且多謀。

  當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投書偽降,張定邊曾力阻其行,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其言,致遭江東橋之慘敗,石灰山戰敗,陳友諒僅以身免。

  陳友諒稱帝改元,退守九江;又疏於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門,造成驚惶失措,謂兵從天降,幸得張定邊由安慶撤還之師,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夜走武昌。

  武漢為九省之通衢,有長江天塹之險阻,新敗之餘,不應急進動師,張定邊再三勸諒,首在安民息兵,整軍

  堅防,待機出擊。陳友諒不納忠言,我行我素,令製作大艦,擴充水師,集結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且載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擲。斯時定邊審時度勢,建議一支兵直搗南京,另一支兵圍南昌,可使朱元璋尾首不能兼顧。

  然陳友諒不納忠言,空後防而深入南昌,南昌守將為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一麵約日偽降,一麵派使臣赴南京求援,留一支軍佯攻南昌;而陳友諒不吸取江東橋慘敗之教訓,而堅信朱文正的降城之約,圍八十五日不下,坐待敵之二十萬援兵從容集結,兵臨城下,再圖施展,已不可能。於是撤圍而入鄱陽湖,朱元璋之兵已布要隘,大戰鄱陽湖,火攻水寮,張定邊在關鍵時刻單刀直入,連斬朱元璋三員大將,但最終被常遇春用箭射傷,不得不退出,最後朱元璋占據先機,陳友諒頭顱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軍覆沒。

  此時,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理為帝。

  朱元璋乘勝調軍圍困武昌,陳之元帥張必先被擒,而張定邊堆城益堅,為時兩月,終因無外援,陳理幼弱無知,受胡美之誘獻城出降。

  張定邊率一支兵,冒死突圍,逐鹿於荊襄之間,眼看大廈已傾,自感擎天無力,而且士卒疲命相從,鬥誌日趨消沉,於是勸慰士卒,解甲歸田,相注對淚,依依難舍。

  陳友諒身後,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發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張定邊入空門後,不聞塵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領舊屬僧侶,先後墾殖禪田50多畝,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給,亦可周給貧者。

  他看到廣大貧苦農民因生病缺醫少藥而走投無路時,於是萌生懸壺義醫和取靈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師井之水泡製藥茶,廣施萬民,不求圖報。

  對這樣一個有偉大理想的有為青年,馬和真的不忍心其埋沒在塵世中:小子,有我馬和在,想逍遙自在門都沒有,至於曆史會走向那裏,我那裏管得了死後是不是洪水滔天。

  快速反應部隊200人,高頭大馬最是威風,他們的訓練時不時深入泰國平原,來無影去無蹤,令人捉摸不定神鬼莫測,不時攪起陣陣漣漪。

  對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的作用,王子還是看得不明白,而張定邊倒是看出了一些門道,畢竟是曾經叱吒風雲的戰將。

  王子:“快反部隊確實威風,戰力爆表,但隻有區區200人能起到什麽作用?”

  張定邊:“我想快反部隊的作用是在戰時,出其不意直搗黃龍,摧毀敵人的指揮中樞。”

  王子:“200人可以做到嗎?我有點懷疑。”

  張定邊:“我

  也不知道,也許可以吧,我對快反部隊也不了解。”

  其實直搗黃龍並不是快反部隊的任務,直搗黃龍是特種部隊的任務,快反部隊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最關鍵的位置,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比如有一支幾百人的武裝偷渡上岸,看到前麵一片坦途毫無設防,正當他們興高采烈意氣風發歡呼勝利之時,一隊騎兵以不可阻擋之態勢向他們衝了過來,同時“跪地不殺”的聲音響徹雲霄,這個畫麵不要太美......

  到年底,攀牙府各工廠生產的商品除了供應攀牙府市場外,開始向泰國其他地方,周邊國家大量銷售,包括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等,同時大量收購農產品,礦產品和木材,因為全都都是通過攀牙府當地人代理,一開始沒有引起各方麵的注意,直到泰國各地,周邊國家大量的勞動力湧向攀牙府才引起他們的警惕,派出好幾組代表前往了解情況,得到的情報零零碎碎拚不出一個整體的形態,這時候泰皇與幾個王子才感到恐慌,不知攀牙府到底發生了什麽?

  派出去的代表全部好酒好菜款待,夜夜笙歌,醉眼朦朧之下能了解到實際情況才是見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