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春光燦爛攀牙府(六)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169
  第一百回春光燦爛攀牙府(六)

  派出去了解情況的代表組陸陸續續的回到曼穀,得到的情報互相矛盾,搞得皇室和政府要員一個個一臉懵逼,不但沒有收集到有用的情報,反而比之前更加的模糊不清,沒辦法之下,泰皇隻好下旨,命令三王子平安回曼穀述職,按傳統,外放的王子是終生不得離開封地的,這下算是例外,其他王子則各懷心思,沒有出聲提出異議。

  三個王子雖然各懷心思,但目的幾乎相同,他們發現攀牙府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也許現在還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但假以時日就難說,這次正好借泰皇召三王子回曼穀之機,能收為己用最好,否則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除掉,不能成為隱患,權力鬥爭的殘酷在什麽時候,在什麽國家都一樣,容不下任何的仁慈惻隱之心,無關乎道德和人品。

  接到泰皇聖旨,三王子有點蠢蠢欲動,差不多有兩年沒有見過母妃了,一個剛滿15歲的小青年,想自己的母親是人之常情,要是在後世,15歲還是吃奶的階段呢,別誤會,吃的是牛奶。

  但一想到外放的王子回京城與祖製不符心裏不免忐忑不安,隱隱然感覺有什麽要發生,老師不在,隻好向張定邊顧問請教。

  王子:“先生,這道聖旨你怎麽看?”

  張定邊看了王子一眼:“脫離祖製一定有重大的事件發生,傳旨的沒說具體原因,一定對王子有不利之處,輕則失去自由,重則魂歸地府命喪黃泉。”

  三王子聽後大吃一驚:“有這麽嚴重?先生能不能詳細解釋?”

  張定邊:“王子殿下,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目前的攀牙府對泰皇來說已經失去控製,召你回曼穀是想了解攀牙府到底發生了什麽,以目前的形勢分析,泰皇是不可能再讓你回到攀牙府,任何人都不希望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有一股不受控製的力量,而其他有能力競爭皇位的王子,一定會拉攏你這個遊離於皇權之外的力量,如果不能為己所用,那就隻能在成為真正威脅前除之而後快,這就是權力的遊戲,與道德無關,換作是你,恐怕也會采取相同的策略。”

  三王子:“那要怎麽辦?怎麽樣回複父皇?母妃會不會有危險?”

  張定邊:“派個能說會道的手下作為王子殿下的代表就得了,找什麽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下決心咬定青山不放鬆,管他什麽聖旨,就是泰皇親自來也不回,至於你的母妃,隻要你不回去,她就穩如泰山,誰也不敢動她,在弄清楚攀牙府的真正實力之前,沒有人願意與你為敵。”

  三王子:“有明帝國做後盾也不能保證我的安全嗎?”

  張定邊:“第一,明帝國不可能為你公開背書;第二,你的

  父皇,你的兄弟,如果一見麵就拿把刀把你哢擦了,然後保證明帝國在攀牙府的利益,甚至可以給的更多,你說明帝國會怎麽辦?不用腦子都想得到。”

  王子:“謝謝先生教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父皇派兵來攻怎麽辦?公開決裂嗎?”

  張定邊:“我認為泰皇不會公開決裂,最多會派出小部隊前來試探,隻要王子下定決心堅決反擊,泰皇將不得不默認攀牙府的割據,當然,泰皇一定會求助於明帝國,我們將勸導泰皇以和為貴,化幹戈為玉帛,對了,忘記告訴你一個明帝國的決定,在我來攀牙府的同時,我們國家啟動了瀾滄江的巡航製度,以保證瀾滄江沿岸的和平穩定。”

  三王子:“瀾滄江?跟我們現在的形勢有關嗎?”

  張定邊:“我們國家叫瀾滄江,進入中南半島之後,你們叫做湄公河,巡航的意思是,不管什麽時候,在這條河上都有一支強大得不講道理的明帝國艦隊。”

  三王子籲了一口氣:“我總算明白了,有了這支明帝國的艦隊,在沒有得到明帝國的同意之前,誰都不敢對攀牙府動真格。”

  張定邊:“理是這個理,但必要的準備還是要的。”

  三王子:“先生認為誰做代表合適?”

  張定邊:“王子殿下信得過在下,我倒是可以作為代表前往曼穀一行。”

  三王子:“先生願意作為代表再好不過,有先生出麵,父皇恐怕無話可說。”

  第二天一早,張定邊作為三王子的代表,與傳旨的官員一起前往八百公裏外的曼穀,向泰皇說明攀牙府目前的狀況,除了介紹攀牙府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取得的成就外,重點是表明三王子無意皇位,隻求地方安寧的本意,開放與明帝國的貿易誌在國家的繁榮昌盛,擺事實講道理,通過這段時間的貿易,將整個國家得到的好處一一展現出來,貨物的流通促進了生產,人民得到了實惠,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總之一句話,通過貿易,國家的力量加強了,泰皇自己的錢也多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期間,張定邊還邀請泰皇以及幾位王子登上執行巡航任務的明帝國寶船,看到明帝國在湄公河上展現的實力,打消了泰皇動用大規模武力的意念,再加上派出的幾支進行試探的部隊全部斷翅而歸,無奈之下隻得默認攀牙府的現狀。

  出使非常成功,在與三王子母妃見麵的時候,張定邊暗示她時機成熟時,前往攀牙府與三王子團聚,皇妃冰雪聰明,知道兒子已經站穩根基,有能力與任何一方勢力抗衡,心甚慰之。

  攀牙府開府的第九年,泰皇駕崩,泰國正式進入三國時代,大王子,二王子,四王子分別表示自己才是正統,爭先恐後的

  稱帝,大王子的理由是長,二王子的理由是嫡,四王子則宣稱有泰皇遺詔,總之是誰也不服誰,三方混戰打了個昏天黑地,攀牙府成泰國這個時代的天堂。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攀牙府的人口達到了近五十萬人,其中有十多萬是來自華夏的家庭,而這時代的泰國總人口還不到五百萬,經濟總量更是超過了泰國其餘地方的總和,軍事力量發展到兩個合成營,兩支快速反應部隊,一支二十多艘戰艦的海軍,在中南半島蠍子拉屎獨一份,傲嬌得不行。

  在泰國內戰的第二年,三王子的母妃在華夏特種兵的護衛下,成功到達攀牙府,與三王子實現了母子團聚,這次護送皇妃無驚無險,三方都不敢得罪三王子,更加不敢得罪明帝國,就這樣網開一麵,順順利利到達攀牙府。

  一個月後,攀牙府宣布:鑒於泰國無完無了的內戰,決定脫離泰國,向明帝國請求整體加入,成為明帝國的一個海外省。

  明帝國經過研究,同意攀牙府的請求,對外宣布攀牙府成為明帝國的又一個海外省(好像明帝國在這十年裏,又了不止一次兩次,又得全世界習以為常),正式名稱為牙芳省,張定邊被任命為牙芳省第一任省長,這是對張定邊這些年工作成績的肯定,實現了馬和的承諾,給了張定邊展現才華的一個平台,牙芳省從此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牙芳省的成立,泰國三方非常狗屁的表示祝賀,不知泰皇會不會從棺材裏跳出來找三個不孝子算賬。

  泰國內戰進行到第三年,最終以大王子的勝利宣告結束,這時候的泰國滿目瘡痍,老百姓流離失所,總人口由接近500萬降到三百萬出頭,不是說內戰死了那麽多的人,而是戰爭使得老百姓跑到了周邊國家避難,這時代也沒有難民之說,來了就變成這個國家的人,比之後世好像更加的文明,令王景弘與馬和感到無語。

  牙芳省接受了差不多五十萬因為戰爭逃離家園的老百姓,內戰結束後,牙芳省不得不開始限製想加入明帝國的老百姓,在這點上,三王子與張定邊的觀念產生了衝突,三王子的意思是老百姓無辜,牙芳省應該無條件接納,而張定邊則是考慮隻接納適合的人,最後是王景弘一錘定音:內戰期間無條件接納,內戰結束後有條件接納。

  內戰結束後,三王子在母妃的陪同下,前往明帝國的京城接受深造,在京城的最高學府見到了久違的老師,原來老師回到華夏,被華夏的改革深深吸引,感覺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心情激動萬分,在拜訪馬和的時候,被馬和的各種理念打動,欣然接受了馬和的邀請,成為明帝國最高學府的一名教授,一頭埋在學術中,把三王子忘了個一幹二淨

  ,這次見麵才想起有這樣一個王子學生,表情有那麽一點點的尷尬。。。。。。

  大王子成為泰皇後,急需恢複經濟,在謀士的建議下,向明帝國尋求幫助,雙方一拍即合,瀾滄江(湄公河)泰國段通過牙芳省到達安達曼海的運河正式開工,從這一刻起,中南半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曆史,西方列強從此與中南半島再無交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