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聯合艦隊(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1      字數:3402
  第九回聯合艦隊(二)

  寶船的最底層屬於後勤係統,包括廚房,醫療,文書,航海日誌的記錄,各地風俗文化的研究等等,甲板下麵就是物質儲存倉庫,包括生活物資,作戰物資和貿易物資,各種物資儲備充足應有盡有,令人歎為觀止,連後世處於物資無比豐富的王景弘都驚訝不己,在與後勤主官的交談中,王景弘首先肯定了後勤工作取得的成績,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同時提出了幾點要求:

  王景弘:“盧總督,我對後勤的工作非常滿意,在這裏呢,我要給你們增加兩個新的任務,第一是采購一批書籍紙筆墨硯,數量盡可能多,書籍盡可能通俗易懂;第二是招聘一些工匠,是那些雕刻碑文的工匠,有那麽七八個就行。”

  盧飛,河北人事,35歲,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對算學極度癡迷,在管理方麵有獨到見解,對物資的采購,儲存,調撥,物流以及財務管理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受到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官至都督,這次被任命為聯合艦隊後勤都督,負責整個艦隊的物資管理和文職人員管理,能力不用質疑。

  盧飛:“王總,在計劃裏本就有這些物資儲備和人員儲備,需要增加也不是什麽事,下官隻是有點不明白,要增加這麽多作何用處?”

  王景弘:“我準備在遠洋的時候,對聯合艦隊的官兵進行文化教育,我們的官兵大部分是窮苦人家出身,基本上沒有學習的條件,現在有了這個條件,我希望我們的官兵都能夠學到文化知識,不期望他們學到多麽高深的知識,起碼要做到能夠看懂簡單的書報和進行簡單的運算,這樣一來,他們退役回到家鄉也有一技之長,也更明事理,至於工匠,我希望我們聯合艦隊每到一個地方都留下石碑記錄我們的足跡。”

  盧飛:“我明白了,王總此舉善莫大焉,我代表所有官兵謝謝王總。”

  當然,留下石碑的真正意義沒法跟他們解釋,那可是後世“自古以來”的鐵證啊!

  巡視完指揮部所在的寶船,王景弘一行來到其中一艘乘坐有騎兵部隊的寶船,騎兵部隊一共3000人,分屬於三個陸戰營,分別乘坐三艘寶船,每條寶船上1000人馬,這次出征的騎兵部隊選用了三種不同的戰馬,分別是蒙古馬,大宛馬和哈薩克馬。

  蒙古馬是華夏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是一種典型的草原馬,雖然體型不大,平均體高在120-140厘米,但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並且不畏嚴寒,能適應粗放的飼養管理,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可以生存,經過訓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乍,驍勇善戰,曆來都是難得的戰馬之一。

  大宛馬源自大宛國(古西域國名,今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傳說

  大宛馬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會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高速,衝刺力強是它的銘牌,對環境要求高,不耐勞是它的缺點,作為戰馬,最終還是被其他馬種取代。

  哈薩克馬產於新疆,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征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善跑,耐勞,與蒙古馬一樣,也是一種難得的戰馬。

  三支騎兵部隊各有特長,可以形成互補優勢,是聯合艦隊的快速反應部隊,也是聯合艦隊的戰略機動力量,是登陸作戰後,震懾敵人的有力保證。¥¥愛奇文學i7wxm&…最快更新

  在寶船甲板的底層,一排排的馬槽整齊有序,1000匹戰馬除了咀嚼草料飼料的輕微聲音外,隻剩下從窗外吹進來的微風聲,環境相當舒服,在搖晃的船上穩如泰山,受到條件的限製,平時的訓練隻能進行百米衝刺,上了岸恐怕還得一段時間的適應,應付小規模的戰爭沒問題,大戰就得三思。

  這艘寶船的戰馬屬於陸戰第一營,全部是大宛馬,高大威武,看得隨行人員讚歎不己,隻有王景弘不以為意無動於衷,對一個21世紀的華夏軍人,戰馬隻存在於印象之中,在飛機,坦克,步戰車橫行的年代,戰馬--還是算了吧,連吐槽都欠缺興趣。

  騎兵指揮官看王景弘沒有什麽表情,感覺被鄙視,開口道:“王總,這些都是大宛馬,是目前戰場上衝刺力最強的戰馬,我們有信心完成指揮部下達的所有任務。”

  王景弘:“這點我充滿信心,但作為騎兵指揮官,應該明白,騎兵的最大威懾力就是機動,機動作戰才是騎兵部隊的精髓,同時要明白,馬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士兵才是,騎兵不但要學會馬上作戰,還要學會下馬作戰。”

  聽到王景弘的戰爭理論,隨行的所有人都楞在當場,包括那些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勇猛無比的戰將,在他們的認知裏,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外乎是軍隊數量,武器裝備,將領能力,從來就沒想過這些,機動作戰是什麽鬼?士兵決定戰爭的勝負又是什麽鬼?士兵不從來都是消耗品嘛,不懂,不明白,不過好像很有道理喲。

  張立:“王總,你這個理論很新鮮,聽起來很有道理,能不能再詳細解釋?”

  王景弘:“這個嘛,一時間很難詳細解釋,我想在出征的時候,舉辦一個高級指揮員培訓班,到時候我再詳細講解,其實戰爭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包括部隊的訓練,前期的戰爭物資準備,戰略與戰役目標的製定,同時牽涉到國家的行政,外交,財政等等方麵,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最終在戰場上拚命的都是士兵,因此,必須讓士兵明白為誰而戰,這

  也是我要官兵們學習文化知識的原因。”

  眾人聽了後不斷的思考為誰而戰的問題,嘴裏喃喃自語,信息量好像有點大,不少人的大腦已經宕機,看大家懵逼的樣子,王景弘心裏有點不忍:“你們先不要想太多,隻要想想一個情景就可以了,當知道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子女就在自己的後麵,你們麵對敵人會怎麽做?”

  一語驚醒夢中人,雖然還不是完全理解,但他們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死戰不退,直至生命結束為止,其爆發的戰鬥力將極度恐怖,如果每一個戰士都是這樣死戰,戰爭的勝負真的無法想象。

  帶著一臉懵逼的部下,王景弘繼續視察了其他各類艦船,馬船,一種快速的綜合補給船,主要是在艦隊的範圍內對有需要的艦船進行補給,一般情況下沒有什麽特別的任務,隻有在海上大戰之時才有臨時的補給任務,也就是補充消耗的武器彈藥和兵員,同時將受傷的士兵往寶船上運,畢竟聯合艦隊的主要醫療力量在寶船上,馬船上的作戰力量不多,屬於海軍的範疇,訓練相當到位,每個崗位的職責分明,通信人員非常專業,對此,王景弘非常滿意。

  戰船,海上的最主要作戰力量,噸位小,機動靈活,火力強大,配有海軍陸戰隊員,隨時可以攀船攻擊,是整個聯合艦隊的安全保障,王景弘最感興趣的是噴筒,當場要求艦上的指揮官進行表演,隻見艦上指揮官拿出一個噴筒,點燃後噴出10米左右的大火,這才是真正的海戰利器,一但靠近,對木製戰船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噴筒又叫作毒龍噴火神筒,以噴毒火爛火殺傷敵軍的火器,最初用於攻城,後來發現對戰船的攻擊更加有效,其以竹為筒,內貯各種火藥,用鐵鏈懸於高竿之上,點燃後,噴出火焰二三丈,以焚燒敵之人馬和船帆,筒內可藏飛火、毒火、噴火、爛火,或加神煙、神砂、烈火等,隨機組合,威力驚人。

  王景弘心裏想,這倒是對木船非常有針對性的武器,但對上大船巨艦恐怕作用有限,畢竟射程太短,如果配合噴油裝置,那畫麵不要太美,一想到這裏,王景弘決定讓馬和研製,其實很簡單有沒有,首先將竹筒換成鐵的,這樣可以重複使用,而噴油裝置可以做一個鐵桶,在鐵桶頂端連接一根小口徑的帶開關的長鐵管,在鐵桶的側麵安裝一個像現代打氣筒那樣的加壓裝置,使用前進行加壓,打開開關就可以噴油了,噴個二三十米應該問題不大,正真的火上澆油,這有點毒,不知道會不會斷子絕孫,不過轉念一想,管他呢,反正自己已經是斷子絕孫,沒什麽好怕的。

  座船主要執行兩棲作戰任務,並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座船的火力超級強大,而船

  的結構特殊,兩邊的船舷可以打開,非常有利於登陸部隊的展開,這種設計前無古人,真正開創了兩棲作戰的先例,王景弘對此不斷的點頭點讚,同時心裏充滿了困惑,700年前的大明帝國那裏來的這麽多領先於世界的戰略思想,難道在元末還有其他的穿越者?!

  糧船和水船是遠洋的物資保證,所有的船都設計有水密艙,這些現代艦艇才有的設計同樣令王景弘困惑不己,綠茶,豆芽,船上種菜,養豬養家禽,這些都是預防敗血症的有效措施,西方可是經曆過無數次的噩夢才發現的秘密,大明帝國卻是第一次遠洋就解決了這個難題,要是沒有超越者,打死王景弘都不會相信,但如果真的有其他穿越者,為什麽明帝國的結局還會那麽悲慘,難道自己的穿越最終還是改變不了大明帝國的悲慘結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