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聯合艦隊(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1      字數:3194
  第八回聯合艦隊(一)

  王景弘一行在副指揮使張立的陪同下,登上指揮艦,走進了最高層的聯合艦隊指揮部,隻見指揮部分成一大一小兩部分,大的大概有1000平米,小的也有300平米,整個指揮係統與後世的指揮係統差不多,大廳屬於鏈接指揮中樞與外界的最關鍵節點,也是初步的決策機構,由另一位副指揮使楊光強負責,職能包括:收集情報,分析情報,提出初步的行動方案和戰略預判,下達命令等等。

  大廳中央是一個碩大的實時海圖沙盤,上麵的信息一目了然一覽無遺,包括洋流海浪,風速風向,海島海礁,溫度濕度,陸地距離,聯合艦隊各艦船的位置以及海上其他艦船的位置,最神奇還有對未來的天氣預測,這都哪跟哪呀,這也太先進了吧,看到這裏,王景弘心裏起碼有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700多年前的明帝國海軍就具有了現代海軍的雛形,反而到了明末清末,華夏海軍事實上變成了存在艦隊,你說這後人得有多敗家才能做到呀,真想把這些後人,一個個從地下扒出來暴揍一頓,解解心中的悶氣。

  王景弘知道這時代各種信息的精度和準確度還是很有限,實時也隻是相對的,但整個指揮係統的思路是正確的,一步步擴展完善就是現代的指揮係統,製約這套係統的最大困擾便是探測設備,這時候望遠鏡還沒有發明,通信隻能在肉眼的可視範圍內,也就是整個艦隊往外推5到10公裏左右,而且還受到環境的影響,超過這個距離就隻能按照預先的計劃執行,出現緊急狀況則非常考驗分隊指揮官的指揮水平,結果很難預料,就算是在陸地,也一樣有這個情況,隻是沒有海上嚴重。

  這還真是一個問題,王景弘心裏想,還得抽時間與馬和好好研究研究。

  楊光強,副指揮使,38歲,川省人氏,從小對大海無比向往,長大後加入朱元璋的水軍,作戰勇敢心狠手辣,在戰鬥中屢立戰功,曾任水軍總督,在組建聯合艦隊的時候,朱棣親自點名出任副指揮使,相當於聯合艦隊參謀長,光頭,人稱光頭強。

  張立,副指揮使,36歲,安徽人氏,與朱元璋是老鄉,後來追隨朱棣,善戰,勇武無比,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官至陸軍總督,這次也是朱棣點名加入聯合艦隊,任副指揮使,負責指揮海軍陸戰隊,人稱地獄魔鬼。

  首先是光頭強向王景弘詳細介紹各部分的模塊功能,包括有命令發布係統,通信聯絡係統,情報搜集係統,後勤保障係統,海圖製作係統,導航係統,環境監測與預測係統,最後是武器裝備係統和海上作戰係統。

  此時的大明帝國,航海技術以及武器裝備非常先進和完善,應該說超越這個時代,導航技

  術方麵分為天文航海技術和地文航海技術。

  天文航海技術是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與船舶航行的位置,將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這種技術稱為“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最後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此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最先進水平。

  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線路就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

  聯合艦隊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熱兵器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比如碗口銑,一種可靈活操作的火炮;噴筒,是用於水戰、攻城掠地、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神器,水陸通用;同時還有最新發明的武器“賽星飛”,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雷雛形。愛奇文學i7wxm&…免費閱讀

  龐大的艦隊,最關鍵的還是通訊,船與船、分船隊與分船隊之間、指揮、調度、協調等等相當複雜,在沒有雷達,沒有無線電,沒有手機的情況下是怎麽做到指揮順暢的?這才是王景弘今天最為感興趣和最想了解的方麵,聽了光頭強的講解,終於恍然大悟,除了保持緊密的隊形外,艦隊還配有交通艇傳遞信息和命令,白天通過不同的旗幟組合進行通信,晚上則通過燈光和音響組合(銅鑼、喇叭和螺號)進行通信,這套係統非常複雜,需要專門的通信人員,有點像現代的摩爾斯電碼,隻是沒有摩爾斯電碼簡單明了。

  了解這些後,王景弘決定在適當的時候推出摩爾斯電碼,當然咯,名字必須叫王景弘電碼,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把後世的摩爾斯氣死,想到這裏,王景弘不自覺發出了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笑聲。

  接著是副指揮使張立介紹海軍陸戰隊的情況,這次出征的總人數差不多28000人,其中海軍陸戰隊有15000人,分別來自各個衛所,組成了三個營,每個營5000人,包括:

  步兵:3600人;

  騎兵:1000人(1000匹戰馬);

  炮兵400人;

  裝備火器有:

  霹靂炮:3600杆;

  合用藥:9000斤;

  重八錢鉛子:90萬個;

  大連珠炮:200杆;

  合用藥: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銃);

  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此時的火藥配方和製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大體可分兩大類:由硝、硫、炭構成的純火藥配方和夾帶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古代的化學武器)等火藥配方,

  不同的作戰環境使用不同的炸藥,效果絕對是杠杠的,絕對可以虐得敵人死去活來懷疑人生。

  這些海軍陸戰隊士兵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一個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隨便一個營,放到全世界都是無敵的存在,元朝亡後,那些敗退到蒙古的元兵就是在這種合成營的打擊下四處逃亡,不停的轉移無處安生越走越遠,直到土木堡之後才逐步返回蒙古。

  聽了兩位副指揮使的介紹,王景弘對聯合艦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曆史書上記載的差不多,唯一不滿意的還是通訊,對一個用慣了網絡,手機,電腦的21世紀大好青年來說,這樣的通信環境確實有點坑爹,當然咯,把自己說成青年也有點自欺欺人的意思,有點過分,說是大叔還差不多,都三十好幾的人了,要是給後世的青年知道還不得噴死。

  視察完指揮大廳,一行人來到小一點的指揮室,說小是指與大廳比,300平米怎麽也不能說小吧,裏麵同樣有一個實時海圖沙盤,隻是比大廳的小了二分之一,放置在房間的右邊,左邊是一排桌椅,類似於後世的會議室,是整個聯合艦隊的指揮中樞,是戰略與戰役的最高決策與指揮機構,也是聯合艦隊指揮使王景弘的辦公場所,常年有官員值班,整個指揮部設在寶船的最高層,有透明的窗戶,視野開闊,拉開窗戶既可以感受海風溫柔的撫摸,也可以迎接狂風暴雨的洗滌,有點像後世豪華遊輪的頭等艙,對王景弘來說,這樣的環境比之後世的大驅,舒服了不知多少。

  船上的窗戶設計非常有針對性,全部都是向左右拉開,解決了在風雨中開窗戶的問題。

  在寶船的最上層除了聯合艦隊的指揮部外,還有其他部門的辦公室,剩下的就是高級指揮員的生活區,生活設施齊全應有盡有。

  第二層是儀仗隊的駐地以及運動場所,也是儀仗隊操練的場地,在第二層,王景弘竟然發現有吊環,雙杠,單杠和其他現代化的體育器材,有那麽一瞬間,王景弘以為自己回到了現代,仔細一看,發覺這些體育器材與現代的相比還是有所區別,尺寸不同,沒有現代的科學。

  第三層駐有三個百戶的士兵,相當於現代的三個連,他們是護衛指揮部的外圍部隊,內衛是儀仗隊,同樣有操場和體育設施,王景弘發現這些士兵訓練刻苦,士氣高昂,軍容整齊,軍紀嚴明,是一支能戰的部隊,通過與官兵們的交談,發現他們都渴望著出征,唯一的不足是識字的不多,士兵差不多都是文盲,看他們對文化知識有一種無所謂、心安理得的態度,王景弘心裏是一陣陣的刺痛,這樣的愚民政策將導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陷入難於發展的狀態,教育不應該隻是精英階層的特權,長此以往,

  最終必將導致社會的動蕩,王景弘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改變就從聯合艦隊開始,要讓官兵們學習文化知識,明白為誰而戰,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無敵的軍隊,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沒有前途的軍隊,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國家,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