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朝廷的應對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643
  後金南下,消息很快就通過專門的渠道送到了北直隸。

  作為議和的使者,明明是來議和的,但偏偏在議和的過程中發動了攻擊,這簡直就是對大明的一種藐視。故而這位使者,自然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不過別人也不傻,南下之後沒多久就繞到返回了遼東,畢竟他的最初目的,其實就是騙過遼東的守軍,而不是真的去議和。

  至少,現在還不是議和的階段。

  結果,傳說中的議和使者遲遲未到,反而是後金南下的消息先一步來到崇禎的禦案上。

  “各位,後金南下,如今隻怕已經包圍了大淩河城。大淩河城作為我方重要的要塞,卻是不能夠再被那群蠻子給破壞掉了!那麽,如何打,如何最快的救援大淩河城,各位好好議議,記住大家隻有一個上午的時間。畢竟根據孫閣老發回來的情報,如今祖大壽隻怕被包圍在了大淩河城,我們甚至可能遲了半個時辰,他都會送命。”崇禎難得有了點養氣的功夫,平靜的拿著戰報對眾臣說道。

  接下來自然是進入垃圾時間,其實這才是崇禎心平氣和的關鍵,畢竟他知道激動也沒用,進入這時間一切都完了。

  朝廷完全變成了兩派,一派是東林黨,一派是非東林黨。非東林黨裏麵其實也是派係林立,甚至曾經的閹黨也在裏麵,不過為了共同的利益,尤其他們也揣摩到了皇上的意思,故而隻要是東林黨支持的,他們就無條件反對,勢必要和東林黨作對到底。

  如今東林黨的意思,就是可以去救援,但兵在哪裏調遣,這糧餉又從哪裏調撥?國庫沒錢了,至少今年的稅很多都沒有收上來,有意思的是明明有些地方已經恢複了和平,但是之前借口匪患而沒辦法北運的稅賦,居然依然沒有補交。

  堂堂大明,今年度開春的春賦,居然隻收了一百萬兩銀子。而就在去年秋,張弘斌一個西安府就收了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的稅賦。而這個稅賦,還是減免了不少收稅項目的情況下才有的數據。

  一百萬兩,別說軍用,隻說給官員們發點薪水,同時給遼東發遼餉,瞬間就沒有了,甚至還有一定的欠款。至於其他的,比如民生、救災、軍工、教育之類的雜項,卻是一分錢都沒辦法投入進去了。對於有了災情的地方,朝廷甚至隻能夠讓地方官員負責救治安頓。總之一句話,國庫沒錢,要麽就在內帑裏麵出!

  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眼裏,皇帝的內帑其實是這樣的黃金白銀不及日數,堆起來仿佛一坐小山一般。各種奇珍異寶遍布其中,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皇上要敗家,把內帑全部花出去買一頭獅子玩玩,結果第二天內帑就又補全了。

  在皇帝小兒的眼裏,自己的內帑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皇家經營的項目,監管太監出工不出力,每年的盈利額都在不斷的下降,借口還很光明正大,那就是地方匪患,直接影響了地方經濟和購買力。走進內帑,裏麵空蕩蕩的,一陣不知道哪裏吹來的風經過身邊,那是難以言喻的淒涼。

  誰也不知道,崇禎皇帝鮮豔的黃袍下麵,穿著半舊的衣服。誰也不知道,他每一頓吃的是三菜一湯,而且以素食為主要成分。書房裏麵蠟燭隻點了一根,因為多了浪費錢。皇宮原本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如今卻是空了許多,那是因為他必須要出售一些珍藏,才能夠換回一筆所謂的‘內帑’。

  可是,誰也不知道,所以崇禎苦逼了。

  東林黨如今的意思就很明確,出戰可以,皇帝動用內帑,動用多少派多少兵去。若是嫌麻煩,遼東也有足夠的兵力,給他們更換一下裝備,尤其多武裝一些神機火器,或許就可以了。

  非東林黨的意思,卻是讓前去剿匪的盧象昇和洪承疇率兵北上支援大淩河,可以便宜行事適當彌補一下軍費問題。非東林黨的眼光很毒辣,他們似乎看穿了皇帝不打算花內帑的心思,所以給出來的建議都是最省錢的。當然,也是最不人道的。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些蟻民受了大明的恩惠三百多年,也是時候犧牲一下了。隻要犧牲個三十幾萬,用他們的財富填補軍隊開拔所需要的經費,那麽糧餉什麽的,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至於人口,隻需要天下太平了,休養生息個十年八年的,人口就又上去了。

  東林黨也抓住了這點,評擊非東林黨的非人;非東林黨則是反擊,問東林黨又要從哪裏變出銀子來?

  雙方就這樣你爭我吵的,整個朝廷變得和菜市場沒什麽不同。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朝廷就是這樣了,崇禎好歹也當了三四年皇帝,每天都這樣,若是養氣功夫不到位,隻怕早就氣得七孔流血掛掉了。

  可以說,這養氣的功夫,還就是被這群家夥給調教出來了。

  崇禎晃動了一下身子,裏麵那條衣服舊了,自己又在長身體的時候,穿起來有點緊不舒服。想到非東林黨那一派的言論,想想自己當了皇帝以來,的確是有點太折騰自己了。

  想想自己的父皇,想想自己幾個兄長和先祖,哪個不是在皇帝的任上享受得昏天暗地,從此不問政事。自己就苦,好不容易打算掃清宇內,中興大明,奈何為什麽一切都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得了,最近神機營打造了多少火銃和火炮?”崇禎知道,自己該說點什麽。

  “啟稟皇上,如今神機營已經打造了六千多杆火銃,五十門弗郎機炮。”工部尚書出列。

  “立刻派人,把這批火銃和火炮,送到遼東給孫閣老。他收到之後,會知道該怎麽做的。好了,就這樣了,讓洪承疇和盧象昇給我認真點,爭取更快的剿滅那些煩人的流寇。”崇禎總算拍板決定了。

  既然皇上決定,那麽自然也就沒什麽好爭的了。誰都看得出來,崇禎的選擇完全是偏向一些東林黨的。但非東林黨的也看得出來,皇上對他們的建議並不反感。不實施隻因為少年心慈,不忍造太多殺戮。這是崇禎不成熟的表現,身為一個君主必須要懂得取舍,不過沒關係,這樣的皇帝才容易揣摩他的心思。

  唯有能夠把皇帝的心思揣摩清楚,在朝廷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這點,隻要是京官那都是知道的。

  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六千多杆火銃和三十門弗郎機炮被運到了遼東,然後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兩千杆火銃五門弗郎機炮運送到孫承宗的手裏。看著那麽點物資,孫承宗除了苦笑還能如何?

  此刻他也不能夠追究,到底是那個滾犢子那麽大膽,居然被這種神兵利器也給吞了。

  在這之前,卻是已經落實了金兵南下,並且包圍大淩河城的消息,祖大壽也被包圍在了裏麵。

  祖大壽當時就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突圍南下,一個是據城待援。前者必須要和後金野戰,後者物資又不太夠。早些時候,祖大壽先後也三次突圍,但都失敗而歸。此刻他也沒有繼續突圍的意思,隻是希望援軍可以早些過來。

  然而前後兩批援軍,都被後金殺敗而歸。

  如今卻是第三批,卻是孫承宗帶隊,在火銃到來三天之後,專門調撥了二千人操練射擊之法,熟練了就全部轉職為火銃兵,然後第一次進入了與後金的戰場之中。

  當然,五門弗郎機炮,也被帶了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