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第二艦隊母港設在青島口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6-01 17:47      字數:2170
  “兵為將有,是不符合朝廷建軍方略的,同時也是禍患之舉。大明的軍隊不是任何將領的私屬人馬,是國之公器。因此對你部人馬進行整訓和混編,是既定放略,並不是特意針對。希望施將軍能想通這個問題,同時配合朝廷做好屬下將領和士兵的疏導工作。眼下最要緊的是,將海軍第二艦隊盡快建起來,並形成戰鬥力,施將軍要多費些心。”

  “卑職一定全力以赴,盡快將第二艦隊打磨成形,不負朝廷的恩典。至於屬下的那些人,由不得他們胡為,某一定會多做工作,讓他們體察到朝廷的苦心,使其脫了匪氣,成為合格的大明官軍。”

  從樞密院出來,施琅感覺是意氣風發。連日來惴惴不安的心,算是落了停。自己將被任命為大明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授上將軍銜,獨立領軍。盡管這支軍隊將不再是自己的私軍,手下一半的人馬會被打散分到其它部隊。可這有什麽關係哪?成為朝廷官軍自當受朝廷的節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是私兵也好,起碼不用為軍費費心。大明官兵一視同仁,所有的待遇都一樣,不會區別對待,沒有遠近之分,也就是說將來自己的軍隊待遇有了切實的製度性保障,不會再像在鄭家那樣被當外人對待。最關鍵的是,以前自己的屬下隻有兩千多人,現在一下子暴漲到了六千人,而且按照規劃,艦隊的人數三年後要達到兩萬人的規模,是個人都能明白兩千人和兩萬人之間的差別。

  “將爺,朝廷把我等分而治之,這是防備我等啊。”

  “說的什麽胡話?防備將領擁兵,這本來就是朝廷的規製。難道你是想我成為軍閥和朝廷離心啊?把你們那些小九九都收起來,記住你們現在是朝廷的官軍,不是土匪,也不是施某的私軍。不管是留在第二艦隊的人,還是分到其它艦隊的人馬,都不要瞎琢磨,好好的為朝廷效力才是正途。”

  “將爺教訓的是,隻是我等一直都跟隨將爺做事,被分到其他人的手下,怕是會被區別對待,不被他們相容。”

  “知道你們的心思,是怕沒了靠山,在那裏被人欺壓。這事你們大可放心,朝廷的官軍一視同仁,軍餉物資都有固定規製,不會因為你們是降兵而特意針對。至於前途問題,其實到了那邊會更有作為。朝廷將你們分流,一方麵是為了打散咱們的建製,另一方麵也是用你們的才能。讓你們到其它艦隊,帶一帶朝廷的海軍,能開枝散葉,未嚐不是好事。”

  苦口婆心的講了一通大道理,施琅的部下才不得不接受被分流的現實。當然他們不接受也沒關係,人都到了登州港,難道還要和朝廷硬頂?

  相較於軍官,普通士卒就沒那麽多心思,他們對於跟著施琅投靠朝廷沒什麽主觀想法,甚至可以說是被他們的主將裹挾才有了這樣的選擇。至於家小的安危,他們倒沒多在意。鄭家就是再不講理,也不會為難小兵的家屬。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他們要是胡來會激起民憤的。

  渾渾噩噩的跟著主將換了東家,他們發現似乎這還是好事。剛到登州港,朝廷就將夥食供應了過來。夥食的水準,可比在鄭家當兵強了不少。等主將跑了趟京師後,具體的待遇也頒布了。每人發了兩套新軍裝,從頭到腳一應裝備齊全。還發個一個月軍餉,說是安家銀子。以後每月的軍餉都發到工資折子裏,到時候到軍營旁邊的銀行去取就行,任何人都不能克扣或者是變相的克扣。

  士兵們對此非常滿意,最起碼拿到手裏的錢要比在鄭家多,且各方麵的福利也比他們強。也就是說這次被迫跳槽,是換了個好工作啊。對於普通人來說,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工資還漲了,這還有什麽話說?

  “這幾日你們將部下整頓好,全力配合朝廷軍政部的整編,不要出亂子。吾將和沈副司令一起去趟即墨縣的青島口,看看那裏的海況,樞密院的意思是那裏將要建成第二艦隊的母港,這是大事,我得親自去看看。”

  “青島口?這個港口屬下以前聽過。不過那裏似乎沒有登州繁華吧,讓我等安置在那裏,恐有些不便。”

  “為國效力,怎麽能挑三揀四?李總裁說青島的港口條件要比登州好,再說現在偏僻不代表以後偏僻。聽國政院的人說,朝廷已經決定在哪裏要建一個大型民用港口,以後未必不如登州。按照規劃,咱們第二艦隊的母港是青島,第一艦隊的母港是旅順,天津、葫蘆島、和登州港以後主要由近海巡防隊使用,所以朝廷並不是區別對待,特意將我們安置在偏僻之所。”

  “上將軍,這近海巡防隊與咱們這第二艦隊、第一艦隊有何區別啊?屬下等人搞不明白,這幾天軍政部的人詢問咱們是想去那裏效力,一時還不好做決定。”

  “樞密院的意思是,近海巡防隊主要負責沿岸海防事宜,而第一、第二艦隊則負責出洋作戰。知道朝廷的陸軍有主戰師和保安團的區分吧?近海巡防隊,就是保安團,咱們就是主戰師是正經的主力部隊!”

  “朝廷的海軍不以海防為主啊?莫非還要經常到大洋上去交鋒?這不是和那什麽佛郎機的海軍一樣了?”

  “哼、朝廷的海防思路就是我所說的以海製海,你們是呆在鄭家將腦袋都呆鏽了,大洋才是我等海上兒郎縱橫之所。你們就好好看著吧,朝廷海軍的前途絕對超出爾等的想象。不要以為我帶你們投靠朝廷僅僅是換個東家,朝廷對海軍的重視程度,可不是鄭家能比的。你們見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機會就在眼前,可不要等閑視之。鄭家雖然以海立身,但就眼界來說還是太小了,終究是海寇能有什麽大誌向?”

  說著說著施琅不由的開始吹了起來,將自己投靠朝廷的意義又撥高了一層。仿佛他選擇反叛鄭家,是因為嫌棄鄭家的眼界太低一樣。實際情況是,就在前幾天他琢磨的事還是朝廷會封個什麽官給他,會不會失去這一兩千人的小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