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以海製海 以海養海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5-30 22:53      字數:2173
  “總統大人、應該知道倭寇之禍,沒有了陸地的東南勢力,其實比有陸地的更難對付,他們會行蹤不定,在整個東南沿海作亂。鄭家本來就是海寇出身,在海上為匪他們最為擅長。以有形對無形,朝廷會很難根除匪患。倭寇之禍困擾了我大明百年,朝廷屢剿不滅,罪臣覺得應對東南反賊不能重蹈此前的覆轍。”

  這個施琅果然是有點本事,能一下說到問題的症結上。以正規部隊打遊擊散勇,確實是個比較麻煩的事,特別是在海上他們又有廣闊的退路。不過這個人,有點太傲和太楞了。吳貞毓是什麽人?是大明國政院的總統領,是有數的幾個權勢大佬,施琅居然當麵說出老吳的眼界局限,就不怕被穿小鞋啊!

  害怕吳貞毓會繼續反駁施琅,從而讓這次談話不愉快,李振新在施琅說完話之後,連忙帶起了節奏,讓整個話題往前走。“依施將軍之見,朝廷的該如何應對海寇為禍的局麵?照某看來,不管是何時光複東南,其都有退居海外作亂的可能,既然如此朝廷為何不趁早行動哪。”

  “總裁這是考較罪臣,其實朝廷已經布置了。大練水軍,以海製海當是上上之策。罪臣到了登州和天津之後,看到這兩個港口的形製,就知道朝廷對於海患已經早有腹案了。”

  “是嗎?哪你覺得朝廷要是發動光複東南的戰事,海軍該如何行動?”

  “罪臣以為,海軍應該先行占據大員島、澎湖等外島,將海寇壓縮在東南近海一線,然後再從陸上抄其腹地,到時候東南的反賊進退不得,定會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蕩平天下。”

  “先占大員、澎湖,再圖東南?這倒是個令人意外的方略。施將軍覺得,朝廷和海寇相較,在海麵上雙方的優劣是什麽?”

  “某以為朝廷的優勢在於兵械,火輪船、火器比海寇要強,且朝廷有雄厚的兵械製造實力,用不了一兩年艦船數目會和海寇不相上下。朝廷的劣勢在於對海情不熟,海軍又是新建,兵卒在海戰中很難和那些積年老寇相較。”

  到底是曆史上有名的名將,一眼就能看出虛實,通過幾句話說出大明海軍目前的短板。事實確實如此,純比較明麵上的實力,用不了多長時間,海軍就能趕上鄭家了,可在底蘊上,要想追上鄭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家縱橫海上已經數十年了,沒點老本怎麽能行?

  總得來說這次見麵,施琅的表現讓李振新大為改觀。拋開曆史成見,人家確實各方麵的素質都不錯,是個優秀的人才,特別是在戰略眼光上,甚至要比張名振更適合當海軍司令。老張這人就是大明傳統的武將,赤膽忠心,領兵作戰沒啥問題,可就是沒啥大局觀,很難在全局戰略上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施將軍,先到住處休息幾天。本座這邊和朝中的幾位重臣商議一下你部具體的安置計劃,這兩天就給你們一個妥善的方略,好安軍心。”

  將施琅先打發回賓館後,李振新急忙和吳貞毓、肖正南等人商量對施琅等人的使用計劃。

  “邦德、施琅所說的觀點是不是正中你的下懷了?怪不得你對光複東南一直不急,原來是擔憂倭寇之患啊。”

  “此前確實有這個擔憂,鄭家本來就是倭寇餘脈,大明的海防被這些人攪合的數百年不得安寧。由不得我不謹慎對待,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用禁海的辦法防倭吧。”

  “若是依照施琅的方略,能徹底杜絕倭寇之禍嗎?”

  “任何事都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不過他的說法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麻煩。以海製海是解決倭亂的最好方式。以前朝廷不用此策,是因為沒看到海上巨大的利益,養海軍是賠錢貨。現在咱們得換個眼光來看問題,天津港一年的海稅就能過千萬,若是海路通暢這方麵的收入再翻兩三倍都不在話下。以海製海的前提是要以海養海,目前來看養一支強大的海軍隻會讓我大明更加強大,所以解決倭患並不是難事。”

  “以海養海,此策可行!邦德,這位施琅你準備怎麽用?此人確實有點才用,但為人據傲,生有反骨,用的不好會是個隱患。”

  “這倒不是問題,現下我大明軍製完備,他就是有些想法,也做不了什麽大事。吾準備以施琅為司令建立大明海軍第二艦隊,額定兵員先定為六千人。原有的海軍改編為大明第一艦隊和近海巡防艦隊。施琅所部,留一半作為第二艦隊的骨幹,剩下的一半混編進第一艦隊和巡防艦隊中。這些人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集訓和選拔,方可入列。”

  當李振新們討論施琅人馬改編方案的時候,施琅回到住所,立馬被身邊人圍住,詢問麵談的結果。

  “主將,朝廷那邊的重臣說了如何安置我等的事了嗎?”

  “沒有,今天麵見閣臣,並沒說這事,隻談了一些朝廷治海之策的話題。”

  “啊?朝廷這是要一直將我們拖下去啊,這怕不是好事。”

  “是好事,你們也不要瞎揣測了。朝廷越晚做決定,說明對我等越重視。等著吧,這幾天就會有結果,這次會麵我們談的不錯,你們大可放下心來,諸位的前途不在話下,肯定會比在鄭賊那裏強。”

  聰明人就是聰明人,盡管這次會麵並沒有談實際待遇的問題,可施琅卻更加滿意這個結果。像他這樣持才傲物的人,最在意的就是別人是否尊重他。第一次見麵,就談治海之策的問題。這說明什麽?說明朝廷的重臣是將他當國士來對待啊。與領個幾千人當個小軍頭相比,入朝堂當重臣豈不是更能實現自身價值?

  很明顯能感覺到朝廷的話事人李總裁對他的說的話很是認可,在一些方麵方略上兩人有不謀而合的默契。同時這位人物不想別的陸上強雄那樣,輕視海軍的作用,這對自己來說自然是好事。看來投靠朝廷這步路是走對了,鄭家再厲害也就在海麵上抖抖威風,豈能和龐大的朝廷相比。鄭大木,你的好日子怕是沒幾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