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日本戰國的鐵炮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407
  以這個觀點,可以推導出,“三段射擊”戰法較為可信的實際情況應該是這樣的:由一名訓練多時、射擊準確度比較高的士兵負責射擊,他的裝備應該是三支火槍,每次射擊完畢之後,他就會放下手中的火槍,而從地上拿起另外一支火槍做好射擊準備,等待命令再次射擊。

  而在這名負責射擊的士兵放下手上的火槍之後,在他身後負責裝填彈藥的士兵就會接過火槍,由兩名士兵分工進行清理槍管、裝藥、壓藥等一係列的操作,以便負責射擊的士兵能夠盡快有火槍使用。

  要知道這個時候日本的火槍,還是處於相當簡陋的階段,火藥、彈丸是分開裝放的,可不是後世的子彈那樣一體化的,隻要塞進火槍的彈倉就可以了。

  而且火藥的份量,也不是隨便一個士兵就可以掌握的,裝多了容易炸膛,裝少了火槍就沒有威力,要在砍殺聲一片的戰場裏麵,射擊敵人之後在蹲下來,輕鬆從容為火槍槍管清理幹淨,再裝填適當份量的火藥,搗實火藥再塞上彈丸,可不是一件想象中那麽容易的事情。

  看看後世的諸多影視和小說作品,許多都描寫過在戰場上,有些士兵會緊張到無法將子彈正確裝進槍械的彈藥倉裏麵,隻是如此簡單的塞子彈都會因為戰場狀況而使得動作失常,更何況是比塞子彈複雜十倍以上的原始裝填彈藥呢。

  所以日本戰國時期,雖然日本曆史上的“鐵炮傳來”事件已經發生十數年以上(從葡萄牙商船登陸種子島向種子島時堯展示鐵炮威力的1543年開始計算,到鐵炮被大規模用於戰鬥的“長筱之戰”1575年為止,已經是32年了。),但是日本裝備鐵炮並投入使用的勢力,也隻有九州的島津家、大友家,紀伊國的雜賀家,以及尾張的織田家等數家而已。

  而從地理上來說,九州的島津家、大友家肯定是最早使用的鐵炮的,因為“鐵炮傳來”的地點種子島,就是島津家屬地,大友家則在島津家的北麵,同在九州島內。

  紀伊國的雜賀家則在種子島往東,繞過四國地區的海邊,再往東一直走,經過畿內地區才是尾張,當然了,尾張也有臨近大海的城池據點“清州城”,所以織田信長才能夠獲取到大量的火槍和火藥,那個時代,如果從陸地運輸如此多的貨物,光是途中各家勢力的掠奪就逃不過了,隻有從海上才能進行大宗物資的交易運輸。

  但是不論是九州的島津家、大友家,還是紀伊國的雜賀家,都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才組建起足夠的火槍兵,並投入到實戰中(“鐵炮傳來”是1543年,第一支日本製造出來的鐵炮是1545年,而大友家的立花道雪創造出“早合”鐵炮戰術是1560年左右。)。

  而織田信長隻用了短短數年時間,就組建出足以對抗武田“赤備騎兵”的火槍兵部隊(織田信長最著名的戰役“桶狹間合戰”發生與1560年,其中並無使用鐵炮的記載,而後來於1566年到1567年的美濃攻略也沒有織田家鐵炮部隊出現於戰鬥中的記載,估計就算其中有鐵炮的身影,也隻是零星使用而已。

  到了1568年9月,織田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名義,擁立足利義昭上洛就任第15代足利幕府將軍,如此盛大的軍事活動也沒有鐵炮部隊的出現。

  之後織田家一直在畿內附**定各家勢力,如筒井家、鬆永家、神戶家、北田家等戰國二、三線的勢力,其影響力波及到當時日本最大的商圈之一——堺商圈。

  估計到了這時候織田信長才有足夠的底氣和相對穩定的後方,所以開始大規模組建和訓練早已存在與自己心中的火槍兵了。

  而直到1575年的“長筱之戰”,織田家的火槍兵才正式出現於日本戰國曆史上麵,不但在日本戰國史,也在世界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