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還原戰術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24
  也就是說,江戶時代的曆史研究者推敲出來的“三段射擊”戰法,這三排火槍兵應該是需要一定的地方一邊相互調動的,如此的話,移動力天生不如騎兵的火槍兵,豈不是有點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的感覺。

  畢竟曆史上所有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基本上都是穩守陣地,待騎兵衝鋒過來再想辦法抵消騎兵的衝擊並尋機殺傷騎兵的,焉有與騎兵迎頭相向的道理?

  雖然後來的一些日本學者堅持這個戰法的推敲沒有錯誤,並指出西方也有類似的戰法,那就是黑騎兵(手槍騎兵)的半回旋戰術。

  但是黑騎兵的半回旋戰術,是建立在手槍騎兵的機動能力優勝於地方的基礎上的,據曆史記載,黑騎兵的半回旋戰術盛行的時代,黑騎兵的對手一般都是結成步兵方陣的敵軍。

  而這些方陣,一般是由火槍兵和長矛兵組成的,於是傳統騎兵的衝鋒和騎射戰術就失去了優勢,騎射不及火槍兵的射程遠,衝鋒到方陣之前就被長矛兵集中戳刺,死傷實在太大,加上騎兵的組建費用,傳統的騎兵基本上被戰爭淘汰了。

  不過騎兵的優越的機動能力始終是一個大優勢,所以如何使得騎兵能夠在新時代的戰場上發揮作用成為了那時候諸多將領的課題。

  所以最後才有了手槍騎兵的出現,其實就是用手槍代替了傳統騎兵的弓箭,由此黑騎兵的射程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雖然手槍的射程還是不如長柄火槍(騎兵為了保持機動力,起碼還是要單手控馬的,故此無法裝備需要雙手操作的長柄火槍,隻能退而求其次用手槍。)。

  但是加上騎兵的機動能力,已經是足以威脅由火槍兵和長矛兵組成的的步兵方陣了,而且這個時候的黑騎兵,可不是傳統騎兵那樣單獨作戰的了,一般都是有己方的步兵方陣配合的,這樣的話,黑騎兵就成為了影響一場戰鬥勝負的決定因素了,於是這個時期的西方各國,都紛紛組建這個兵種。

  畢竟這是顯而易見的,一場戰鬥,有黑騎兵的一方基本上都有七八成勝算,沒有的一方隻能被動防備黑騎兵的攻擊,一不小心就被敵方火槍兵接近來個排隊槍斃。

  不過隨著火槍技術的不斷進步,到了線列步兵時代,黑騎兵的存在價值已經大不如前,半回旋戰術鮮有將領使用,這個時候的黑騎兵,基本上使用兩種戰術,要麽就是射擊一輪之後衝鋒,利用射擊製造衝近敵方的機會,欺負這個時代的步兵近戰能力不足,大量殺傷敵軍造成混亂。

  要麽就是在己方步兵配合下從側翼半回旋射擊,製造機會給己方步兵衝近敵方奠定勝局,但是這種戰術危險性太高,已經基本絕跡了。

  等到了米尼步槍時代前期,由於線膛槍優勢,步兵配合側翼回旋有複蘇,但由於太麻煩和危險,用的也不多了。

  之後到了米尼步槍後期,後膛單發槍以及斯賓塞連珠槍的出現,讓這種戰術已經沒有效果了,黑騎兵的半回旋戰術自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故此後世的一些日本曆史研究者,認為所謂的“三段射擊”戰術,乃是三人一組,一個人是專門的射擊手,另外兩人負責裝填彈藥。

  也就是,這個戰術以三千名火槍兵來計算,其中隻有一千名是拿著火槍進行射擊的,其餘的兩千名其實是熟練的彈藥裝填手。

  如此的話,就可以解釋織田信長怎麽可以用比島津家和雜賀孫一更短時間,組成規模不弱於這兩家的火槍兵了。

  這是因為織田信長所訓練出來的射擊手,本來就隻有這兩家的三分之一而已,那麽據此還原的“三段射擊”戰術,應該就與江戶時代的曆史研究者大相迥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