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三段射擊”的爭議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286
  整場“長筱之戰”,雖然並不是如同大眾認為的一樣,是全騎兵對戰全火槍兵的激烈戰鬥,主角仍然是傳統的步兵,但是畢竟這場戰鬥,是日本曆史甚至是東方曆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火槍兵的戰例,也是罕有的集團騎兵對戰集團火槍兵的戰例。

  除了戰例的罕見性,“長筱之戰”也是奠定了織田家霸業的一戰,自此戰之後,武田家衰落下來,“信長包圍圈”也變得名存實亡,織田信長故此能夠從容收拾掉本願寺家及鬆永家等畿內勢力,雖然期間上杉謙信代替了武田信玄重組了“信長包圍圈”,但畢竟上杉家勢力鞭長莫及,未能阻止織田信長順利統一畿內勢力,成為了日本戰國名義上的霸主。

  “長筱之戰”無論是戰鬥過程和戰後影響都如此傳奇,會引來戰爭曆史愛好者的廣泛討論,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織田信長麾下火槍兵所適用的織田家的代表戰術(諸多影視作品和遊戲都有所體現)“三段射擊”了。

  “三段射擊”的具體戰術,早期是由日本江湖時代的曆史研究者提出的,據他們考證所得,認為“三段射擊”就是由三組火槍兵,分前中後三排站立好,每排每人之間留有若幹空間。

  然後第一排射擊完畢之後,原地蹲下填充彈藥,第二排上前繼續射擊,射擊完畢之後也原地蹲下,再由第三排上前射擊,之後第三排原地蹲下填充彈藥,而到了這個時候,第一排的火槍兵應該已經填充完彈藥,可以再次上前射擊了。

  總的來說,這些江戶時代的曆史研究者考證得出的“三段射擊”戰法,就是三排火槍兵輪流射擊、輪流裝填彈藥,而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當第一排火槍兵開始填充彈藥後,等到第二、三排火槍兵射擊完畢之後,第一排火槍兵又可以開始射擊了,這樣的話,隻要彈藥充足以及火槍不炸膛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火槍射擊源源不絕,沒有射擊間隙的。

  所以這些江戶時代的曆史研究者,就認為這就是織田信長能夠憑著麾下的火槍兵雄霸天下的原因了。

  不過這些江戶時代的曆史研究者研究出來的“三段射擊”戰法,經過後世的不斷推敲,漸漸發現了其中一些說不通的地方。

  第一就是如果“三段射擊”戰法真的隻是如此簡單的隊列站位和走位的話,當時的日本時代,大量裝備火槍的大名可不止織田信長,九州的島津家(推動明治維新、倒幕運動的幕後勢力薩摩藩的前身)、紀伊國的雜賀孫一(又名鈴木孫一或鈴木重秀)都是大量使用火槍的勢力。

  這樣的話,織田信長要獨享威力這麽巨大的火槍戰法,似乎不是那麽可能,畢竟如果“三段射擊”戰法對火槍攻擊的提升那麽明顯的話,島津家或雜賀孫一不可能無動於衷,不去偷學的。

  第二就是,“三段射擊”戰法如果真的要通過大量走位才能發揮威力的話,按理說對付一般步兵還能說得通,畢竟雙方的移動力大致相同,但是沒可能在“長筱之戰”能夠對武田家的“赤備騎兵”造成壓製效果的。

  因為按道理來說,騎兵是四條腿,戰場上的移動能力絕對優勝過火槍兵,在火槍兵移動走位的時候,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機會從側翼侵襲火槍兵的。

  要知道在真實戰鬥裏麵,邊移動邊轉移攻擊方向,可不是那麽容易的,現實不是遊戲,不可能將領一發出命令,整支部隊就能百分百執行到位,隻要其中稍有延誤,以騎兵的衝擊能力,整支火槍兵就會崩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