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堪比九龍奪嫡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45
  摩陂之會後,夏侯惇督諸軍還壽春而後徙屯召陵,張遼率軍駐屯陳郡,徐晃率軍原地駐守,而曹操則率領曹休、許褚諸將並禁衛軍返回洛陽,之後會調了臧霸所部及曹操當年打天下的根本——青州軍,一起駐紮於洛陽周邊。

  這些曹操的布置,倒是頗堪玩味,這個時候的曹軍分布地圖,曹仁率領襄樊軍勢,駐守南陽、南郡之間;張郃、曹真、曹彰、郭淮、曹洪駐軍關中;其餘名將大軍盡在洛陽所在的河南郡、召陵所在的潁川郡及陳郡周邊地區。

  倒是鄴城一帶並無精兵強將,距離鄴城最近的已是代郡駐軍,但是調集也是頗為需時,若然鄴城有變,留守鄴城的曹丕手上就隻有一些州郡之兵可堪調用的了。

  曹操的這番編排,除了荊襄一線和關中一線留有重兵分別防備東吳和蜀漢之外,可謂將麾下所有能夠調用的精兵強將全部匯集與自己所處的洛陽周邊,對比一下兵力異常空虛的鄴城東北一線,真的是有點不可思議啊。

  而這個時候,東吳才剛剛背盟插了蜀漢重重的一刀,雙方可謂正是水火不容的時候,正在互相防備,荊襄一線及關中一線可以說是相當平穩的了。

  偏偏在這個敵國沒什麽可能發動戰爭的時候,曹操卻是頻頻調兵,很明顯是將有什麽大動作,加上之前召見夏侯惇時有不同尋常的親密舉動,很多人都會猜測曹操如此集結兵力,無非就是針對國中第二大的勢力——曹丕了,看來曹操確實存了廢掉曹丕的心思了。

  但是戲劇化的情節(猶如後世一些豪門爭奪家產的劇情一樣)這個時候卻發生了,曹操調集完各路大軍,返回洛陽之後,不久就重病纏身,於是就急召曹彰從長安、曹植從鄴城趕赴洛陽。

  而身為曹操正牌繼承人的曹丕卻沒有得到傳召,雖然也能以曹丕需要鎮守魏國都城鄴城為由說得通,但是傳召次子、三子(曹操長子曹昂早於當年宛城之戰的時候戰死了,曹丕就是現存的長子)到自己身邊,不傳召長子,又調遣精兵強將拱衛自己周邊,怎麽說也有點詭異。

  更詭異的是,在曹操逝世前兩年(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頒布的《終令》以及曹操逝世當年(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頒布的《遺令》,雖然對自己身後之事,包括墓葬、妻妾都作出了安排,但唯獨沒有隻言片語交待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基業由誰人繼承,魏王之位傳於哪個兒子,莫說文字了,就連後來與劉備白帝城托孤之言類似的記錄,也一概沒有。

  就算有人要說太子之位既定,自然是按照規矩辦事就可以了,不用特意交待了,但是如果連後世諸多皇帝臨終說得最多的那句“傳位於太子”也沒有的話,也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故此雖然曹彰、曹植兩人未能在曹操逝世前趕到洛陽,但是曹操病逝後,曹彰在洛陽見到曹植,便說道:“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結合曹操沒有遺命讓曹丕繼承魏王之位,或許是曹彰得了曹操的密令也未可知。

  隻不過這個時候的曹植意誌消沉、無心爭奪,隻有曹彰獨力積極索要曹操璽授欲舉大事,加上曹休、夏侯尚、賈逵、司馬懿、桓階、陳群這些一直隨曹操在洛陽的文武,都支持曹丕繼位,就算臧霸所部及青州兵有所騷動,也被一一平息下來。

  而鄴城方麵,雖然城中大部分官吏得知曹植被召往洛陽,曹操又沒有明確遺命讓曹丕繼位的消息後,都紛紛暫作壁上觀,不明確表態支持曹丕繼位。

  隻有陳矯、和洽、司馬孚(陳矯為陳群舉薦,和洽曾進言救毛玠,司馬孚為司馬懿之弟)力排眾議,準備宿衛、典禮,以卞王後令策太子曹丕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