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沮授和魯肅的戰略眼光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07
  要知道這個時候,距離袁術妄稱“仲氏”,被曹操聯合劉備、呂布、孫策等人攻滅,之後於逃亡之中糧盡,欲尋蜜漿解渴而不得,哀歎數聲,最後竟然嘔血鬥餘而死可還不久。

  袁術敗亡乃是於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則是在次年建安五年(200年)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孫權隨後接過孫策的權力。

  所以按理來說,魯肅應該是建安六年投奔孫權才留下了“榻上對”的,不過魯肅與東吳的淵源,卻是早於此,當年魯肅和周瑜本是好友,周瑜於建安三年(有記載說是建安二年)離開袁術投奔孫策的時候,魯肅就跟隨周瑜一起的。

  孫策當時見了魯肅之後,也十分賞識他,隻是不久之後,魯肅的祖母就逝世了,魯肅為人孝順,當即回家奔喪及守喪,由此錯失了與孫策一起平定江東的機會,不然或許魯肅亦會成為如周瑜一樣的東吳元老呢。

  所以當魯肅這個時候向孫權進言,雄霸長江以南,再建王號統領長江以南之地,憑此實力圖謀天下的計劃,孫權雖然欽佩其豪言壯誌,不過估計孫權此時驟聽此言,也是有點懵的。

  畢竟孫權其父其兄,還是自許漢臣的,而孫策在位的時候,還是漢朝的討逆將軍,受封為吳侯的,孫權繼位,自然也是承襲此爵此官了。

  加上此時孫策身亡不久,江東各豪族還是有不穩之象,所以孫權對魯肅的計劃,並沒有輕言答允,而是說了一番話,自言其隻是想守著父兄創下的基業,希望輔佐漢室而已,暫時並沒有如魯肅所言的大誌。

  這是留於明麵上的記錄,至於孫權有沒有私下與魯肅深入探討這個計劃,就沒有人能夠知道了,隻是魯肅之後就被孫權尤其信重,就算江東元老張昭屢次對孫權說魯肅年少氣盛,言辭激烈,不可重用,孫權也依然對魯肅不錯,數次厚賜予魯肅。

  隻是可惜後來時勢突變,荊州刺史劉表病逝,其妻族橫行荊州,竟然不支持其妻親兒劉琮穩守劉表的基業,反而向曹操獻媚,將整個荊州拱手獻給曹操。

  曹操得了荊州水軍,又有蔡瑁、張允、文聘等荊州將領相助,頓時領著大軍南下,欲與孫權會獵於江東。

  大軍壓境,東吳隨時有滅頂之災,孫權和魯肅隻能放棄了“榻上對”裏麵的計劃,匆匆聯合劉備,聯手對抗曹操。

  畢竟劉備雖然勢弱,但是在荊州深得民心,又有劉表長子劉琦在手,占據大義名分,就算作戰方麵沒有大的幫助,但也能在荊州境內影響曹操的不少調動,變相削減曹操的實力。

  之後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舉擊敗了曹操大軍,但是曹操的勢力還在,孫權、劉備麵對的壓力依然不少,所以後麵的借荊州等戲碼,就是順理成章的了,不外乎就是東吳利用劉備直麵曹操的軍事壓力,保存自身實力,待天時而動。

  沮授的“鄴下對”,可以說是對天下形勢看的十分透徹,隻是沒有看明白自己所侍奉的主公是什麽性格及思想,最後是明於形勢而不明自身,計劃沒有能夠得到執行,反而是對手提出的類似戰略得到施行,使得後人隻知道荀彧所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忘記了袁紹集團也提出過如此設想。

  魯肅的“榻上對”,對東吳自身可謂研究得很深入,畢竟江東大族都已經被孫策收拾了一輪,隻要孫權稍加手段,要收服並不難,可惜對形勢的發展缺乏了前瞻性,所以時勢一變,就頓然沒了實行的價值了,最後東吳也隻能一直偏安一地,莫說爭霸天下了,就連占據江南二分天下也再難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