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韓信與劉邦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405
  而韓信的遭遇,感覺卻被後人可以放大了,隻怪韓信功名實在是太過顯赫,身為漢初三傑之一,軍功也是絕世,若說漢室的一半江山是韓信打下來的或許有點誇張,但是打下了漢室三分之一天下卻是完全沒有打折的了。

  畢竟韓信手中軍力最大的時候,其手下可是勸其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這個時候韓信可是全有齊國疆土的,當年齊國可是與秦國共稱東西二帝的強國,更有海鹽之利。

  而韓信接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後,大軍駐紮於齊國之內,這個時候,劉邦還正在與項羽展開滎陽大戰,被項羽打得滿頭包。

  就在這個劉邦被項羽逼得出於下風的時候,劉邦就下令韓信讓其帶兵來援,韓信雖然沒有也聽從項羽派來使臣和手下蒯通的勸說,就此叛漢自立,但是也沒有立刻來援,而是向劉邦陳說,齊國雖然平定,但是地理位置優越,若無能力足夠的人鎮守,很容易降而複叛。

  所以韓信就向劉邦建議,讓劉邦任他為假齊王(假並不是虛假的意思,而是代理的意思,也就是代理齊王。),他必為劉邦好好鎮守齊國,並發兵來援。

  劉邦接到韓信的書信,勃然大怒,說韓信不聽令派兵來援,反而這時候要求封王,豈不是有脅迫之意,劉邦帳下謀臣張良、陳平頓時上前勸說劉邦,說如今劉邦與項羽爭鬥失利,並無能力阻止韓信任何舉動,若然就此拒絕韓信的要求,無疑將韓信推向項羽那邊。

  不若就此答應韓信的要求,並籠絡其心,如此的話,韓信還能安分為劉邦鎮守齊國,不致生亂影響大局。

  劉邦這人也是人精,當即完全明白張良和陳平的諫言,方是這個時候最好對待韓信的辦法,於是便改口罵韓信沒出息,大丈夫既然建功立業,自當做一個真真正正的齊王,何用求什麽假齊王。

  於是劉邦就下詔,封韓信為齊王,並派張良去韓信處傳詔,順便讓張良征調韓信手上的精銳大軍來對付項羽。

  劉邦得了韓信的精兵,才逼退了項羽,讓項羽簽下了“楚河漢界”的和約,雙方以鴻溝為界,“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之後罷兵歸國。

  不過劉邦最終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之下,並沒有遵守這個和約,而是趁這個時候項羽軍中糧草不足的機會,揮軍繼續攻向項羽。

  劉邦一邊繼續追擊項羽,一邊去信給韓信和彭越,與他們約定,韓信從齊地(山東)、彭越從梁地(河南)南下圍攻項羽。

  結果卻是韓信和彭越未如期進兵,致使劉邦大軍在固陵被項羽率楚軍突擊,大敗退走,使得劉邦明白到如果沒有韓信和彭越助力,單憑漢軍是難以在正麵戰場戰勝項羽大軍的。

  於是劉邦就在張良、陳平的謀劃下,將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劃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將睢陽(河南商丘)以北至穀城(山東東阿南)劃為其封地。

  韓信和彭越二人得了劉邦的明確表態,這才領大軍全力攻向項羽,最後三方大軍匯合各諸侯之軍,共四十萬兵馬將項羽十萬楚軍圍困於垓下,這才有了垓下歌、霸王別姬、四麵楚歌、十麵埋伏、烏江自刎等故事的發生。

  而就這些情況,也讓劉邦明白到韓信和彭越等人與他並不是完全一條心的,絕對不如他自己的嫡係屬下,所以項羽一死,劉邦就率部直入韓信軍中大帳,收奪了韓信的兵權,將韓信改封為楚王,都城為下邳。

  自此之後,雙方心頭肯定就各有一根刺,而韓信到了楚地後,更因舊交收留了項羽手下鍾離眜(韓信曾於項羽手下任職,與鍾離眜私交不錯。),之後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韓信有謀反之念。

  最後劉邦就率軍駕臨雲夢澤,命韓信來迎接他,韓信心虛,就與鍾離眜商議此事,鍾離眜知道其意,便自殺身亡,韓信就帶著鍾離眜的首級向劉邦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