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仙才曹子健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251
  對於王朗這種既是曹魏重臣,又是士林領袖的人,諸葛老大早就想好了用什麽樣的理由拜訪他了。

  那就是之前我曾經向諸葛老大背過的《歸去來辭》,諸葛老大之意,乃是費禕帶著這篇文章請王朗品評一二。

  至於作者的話,諸葛老大也不欲掩蓋其名,隻讓費禕道明乃是蜀中一山林隱士之作,被諸葛老大訪友偶得,並無真名流傳於世,隻報五柳先生之號。

  然諸葛老大甚好此文,近來更是屢屢背誦,現今思之,不欲此文埋沒,使後世不得傳之,故遣費禕將此文獻給王朗品鑒,若果是新文,勞煩其將此文顯於人前。

  而對於此文中拋下功業,回歸田園之意,與諸葛老大前作《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之句似有相互呼應之意,王朗聽完這番說詞之後,會否誤會此《歸去來辭》乃是諸葛老大隱名之作的話,那就無人得知了。

  而且按照諸葛老大的意思,如果王朗真的這樣認為的話,那就更是大利費禕此番作為了,因為如果王朗這樣想的話,應該能影響到曹魏那邊不少人也會這樣去聯想。

  那麽如果更深入去聯想的話,或許會得出諸葛老大已經帶領大漢取得關中、涼州之地,功業已成,年過不惑,萌生歸隱山林之念的結論。

  如果曹魏那邊真的聯想出這種結論的話,估計真的會對大漢之後的舉動作出嚴重的誤判,使得大漢下一次的北伐能夠輕鬆不少呢。

  至於將此文不遠萬裏送到曹魏那邊的理由,諸葛老大也早已考慮周全了,就是現今之世,自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及建安七子(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之後,世人盡知曹魏文風之盛。

  尤其是曹操作《蒿裏行》、《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歌,以及曹子健十九歲在鄴城的銅雀台落成時候作《登台賦》(就是《三國演義》中名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的出處,其實原文為“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其後更有《白馬篇》、《七哀詩》、《飛龍篇》、《洛神賦》等傳世之作。

  其中以《洛神賦》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為曹子健所作之上上品,即使千年後依然被人津津樂道,被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評價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而清代王士禎亦言,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由此,不論是當世和後世,俱認為漢末三國年代,天下文氣盡集於曹魏之地,此已經是公論了。

  若是以往或是曆史上的蜀漢,對這個舉世公論自無異議,隻是如今大漢重新遷都回到長安,正是向世人宣示漢室煌煌如日之高升之時。

  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不為自己爭名的話,相信不少還是傾向漢室的人會相當失望的,畢竟一個大國,無論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都要有相當程度,不能輕易被別國拿捏著。

  後世的世界局勢,就很是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赤兔國才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搞文化搞體育,為的就是樹立自己強國形象,不讓別國輕侮。

  故此這就是諸葛老大和劉禪陛下的意思,當然了,這種事情,在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裏麵,也不用明明白白說出來,那樣隻會讓人笑話你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