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曆史上的王朗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319
  不過說是閑棋一著,也是不能不做的,正是兩國相爭無所不用其極,與其讓曹魏上下一心不知道憋什麽壞招對付大漢,倒不如趁現在曹魏內部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小小試探一下。

  反正不管曹魏那邊如何應對,總會引起其朝野上下的爭論,這就已經牽扯了曹魏小許的注意力,那麽這計劃就已經算是成功的了。

  諸葛老大這般言傳身教,又讓我和費禕學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凡是對敵方做任何計劃,也不要設想獲得多大的效果,以最保守的態度估計敵方受到的影響,再以這個影響考慮下一步的行動,這才不會出現舉止失措的局麵。

  這就是後世總結出來“料敵從寬,預己從嚴”的經驗之談,這個時代雖然沒有總結出這句話,但是觀諸葛老大的做法,估計這也是他一生信奉的信條了,難怪後人會說出“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評語了。

  至於費禕去拜訪的對象,肯定就不能是曹魏親信派曹真、陳群司馬懿這類人了,那樣就顯得太虛假,完全沒有說服力。

  但是親漢一派的人,自王佐荀彧死後,曹魏那邊已無明顯如此傾向的大臣了,而且就算有,諸葛老大也不會這麽蠢讓人去拜訪這種人,那樣就等於逼著別人去死一樣了。

  所以最後諸葛老大他們經商議後,就確定費禕拜訪的對象為王朗,王朗這人現時為曹魏的司徒,身居三公高位,確是重臣。

  而且《三國演義》中雖然王朗的結局是被諸葛老大北伐罵死的,是曹魏的死忠份子,但是曆史上的王朗卻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說出“雞肋”名句的楊修的爺爺),因通曉經籍而拜郎中,任菑丘縣長,後來楊賜逝世,王朗因而棄官為楊賜服喪。

  服喪期滿後,獲舉孝廉、受官府征辟,他都不應命,乃後才被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任徐州治中從事。

  之後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控製,王朗與徐州別駕趙昱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陶謙聽從,並命趙昱帶奏章至長安。

  獻帝接到奏章後,頗感讚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王朗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據記載任上幹得不錯。

  後來孫策攻下會稽,王朗被擒,但是不願為孫策效命,堅持自己乃是大漢之臣,孫策見王朗儒雅,也沒有怎麽難為他,隻是王朗不忍連累其屬下功曹虞翻一同受罪,讓虞翻回家侍奉母親盡孝。

  孫策最後讓張昭勸王朗為其效命,王朗隻是不從,孫策隻得將王朗流放了事,王朗在這個艱難時期,雖然處境窮困,仍然收容體恤親友舊屬,分給他們的多,從他們那裏得到的少,甚有義名。

  《三國誌、魏書》中記載其“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也是一個真的漢子了。

  後來曹操護持漢室,迎奉漢獻帝,以漢丞相的名義征辟王朗,王朗才欣然從命,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觀王朗生平,其顯然並不是曹魏的死忠分子,也不是曹魏嫡係出身,反而是漢臣一係,雖然後來曹魏建立,其備受重用,但也隻算是因緣際會了。

  所以諸葛老大他們選中王朗此人為切入點,也確實是費煞心思的了,最難得的是王朗除了身居高位外,其還是經學大家,所作的《周易傳》是曹魏那邊學習《易》經的重要典籍。

  王朗博學多聞,校注儒家經典,所作甚多,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書籍,後世還將王朗注解裏的思想稱為“王學“,是東晉時期的顯學,一度壓倒鄭玄的“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