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八不食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312
  為此,諸葛老大給費禕的最終說詞就是,諸葛老大偶然得到一篇美文,常常讀至愛不釋手,不忍其埋沒於世,於是欲借王朗之手揚名於眾。

  此篇美文,乃是蜀中山林隱士之作,諸葛老大甚愛其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數句。

  而世傳雍丘王文思卓絕,其詩篇辭賦皆有獨到之處,故此諸葛老大遣費禕將此篇美文奉於王朗案前,請其品鑒一二,看此篇美文能否與雍丘王之名篇媲美。

  如此婉轉地道出欲與曹子健的辭賦別別苗頭的意思,相信王朗應該怎麽也聽得出來的了,就這樣以小小的辭賦之爭引出其後諸多考慮,正是謀略動人心弦之處。

  將費禕快要去曹魏引動時勢的準備工作落實好後,諸葛老大就招呼我和費禕繼續吃菜喝酒了。

  慢悠悠地再喝了數巡酒,諸葛老大就感慨地說道,“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其早已深知,隻是先主中道崩殂,千斤重擔盡壓在他的肩上,故此其夙夜不眠、茶飯不思地扶保漢室。

  鮮有享樂之時,以其之聰敏,早就明白如此之事,斷斷不能長久,隻是為報先主恩遇,隻望上天憐見,讓他能夠得成夙願。

  如今北伐功成,其頓覺身上的重擔已經卸下一半,故此對我貢獻出來的坎離浴、按摩等養生保健之法才欣然接受,並試著去享受。

  至於炒菜這種烹飪方法,諸葛老大倒一點也不介意,因為在華夏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任何關於食物的東西都是沒有人抗拒的。

  就拿儒家始祖孔子他老人家來說,孔子古今都認為是一個美食家,其最著名的美食言論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的就是五穀大米要經過精細的挑選才能食用,肉膾則切得越細越薄就越好。

  就是這麽一句話,一舉奠定了孔子美食家的地位,後人更是將孔子的這句話不斷引申,最後成為了廚師們奉為圭臬的一句話,激勵著眾多廚師對廚藝精益求精,努力不懈。

  而孔子除了這句名言外,還曾經說過“八不食”,就是“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八不食”說的就是食物、魚肉放置得太久,不新鮮就不吃;顏色令人惡心,不吃;食物變質發出臭味,不吃;烹調不當,未煮熟或是煮得太老,不吃;不合時令的食物,不吃;食物不按合禮的方法切割分食,不吃;食物沒有與其搭配的醬料,不吃;從外麵店鋪買回來的酒肉,不吃。

  此“八不食”,前麵數個都容易理解,隻有“割不正,不食。”和“沽酒市脯,不食。”令人費解。

  而後世的研究,就說古代割肉分食,是有一定的規矩的,先切哪裏以及切下來的肉先給誰吃,再給誰吃都有規定,具體可以參考後世遊牧民族的烤全羊,怎麽切怎麽分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的,如果不按照這種規矩來做,孔子就認為這種做法失禮,故此不吃。

  至於為什麽不吃從外麵店鋪買回來的酒肉,宋代朱熹認為街上買來的酒或幹肉,都不放心,可能做的不精細、不幹淨,容易吃壞人,所以不吃。

  而生於清末民初的國學大師錢穆就考證認為,沽與酤通,古語“一宿之酒曰酤”,酒經一宿,非美者,亦可謂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幹肉,不自作而買於市,則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

  就是說這種酒用一晚釀成,不知道是什麽酒,味道也不好,故此不飲,而從外麵買回來的肉,不清楚來曆,故此也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