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技術封鎖從古到今都存在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290
  器物之利,在古代這種科技不算很發達的社會,可是十分重要的,隨時能夠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不論怎麽重視都是正常的。

  就猶如莊子說的那則語言故事一樣,本來隻是一個專營棉絮漂洗家族,用來防止雙手泡水過多開裂的藥,但是被有心人知道後,用一百金買回來後,再獻給吳王給軍隊使用。

  吳國軍隊用了此藥,在冬天跟越國軍隊在水上作戰,手部果然不再開裂,由是戰力大增,輕易大敗了越國軍隊,買藥的人憑此獲得了吳王的封賞。

  所以在古代,私人技術都是重之又重,民間尚且有“傳子不傳女”的傳統習慣,國家之間對各種技術的保密自然是萬分謹慎了。

  這從漢族這個農耕民族對匈奴這個遊牧民族的技術封鎖就可見一斑了,自秦代以來,為了削弱匈奴的戰力,漢族都會禁止對匈奴輸送鐵器以及各種金屬冶煉技術。

  雖然其中也有部分商人甘冒大險,做這種事以獲取巨大的利益,但是鐵器販賣算是屢禁不止,不過曆經秦漢兩朝四百多年,鐵器冶煉鑄造技術都是保密得十分良好的。

  因為直到東漢末年,匈奴等外族軍隊所用的主流兵器還是青銅兵器,有些比較弱小的部族甚至還是用傳統的骨器和石器。

  鋼鐵類兵器,在這些部族裏麵可以稱為寶刀寶劍了,由此可知,整個漢朝上下對鐵器技術的保護達到了什麽程度。

  其實這種技術封鎖政策,曆朝曆代都一直奉行,所以漢族這個長城內的農耕民族對比那些長城外的遊牧民族,可是一直保有技術優勢的。

  故此曆經秦漢晉,及至隋唐宋,遊牧民族雖然一直憑其悍勇,屢屢侵犯漢族邊境,但是卻無能攻進漢族腹心中原地區,統治整個華夏中原。

  直到蒙古大帝成吉思汗的出現,其異常重視工匠技術,每攻下一處地方,就算殺光所有貴族和官員,也不動工匠一分一毫。

  是故蒙古集合了當時許多的能工巧匠,技術力量越來越強,兵甲之利已經超出了當時的南宋和金朝,甚至最後還製造出了當時最恐怖的攻城利器——回回炮,其實就是加了杠杆配重裝置的巨型投石機。

  可不要小看回回炮好像這麽簡單,在當時那種沒有物理學基礎的年代,可真的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造出來的。

  蒙古就是憑借回回炮,一舉攻下了多年無法攻陷的襄陽,回回炮一戰建功,故此又名襄陽炮,於是一路堅城紛紛不攻而破,蒙古就順利滅亡了南宋,建立了華夏中原大地上第一個外族政權——元朝。

  極端點來說,如果沒有回回炮這種恐怖的工程利器,南宋或許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到一百年,那麽蒙古是否能夠建立元朝就很難說了。

  因為成吉思汗死後,其諸子繼承問題其實已經浮現,後來元朝高層為了平息紛爭,建立了四大汗國各由成吉思汗諸子後裔統領。

  分別是由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及其子孫統治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或術赤兀魯思,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

  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及其子孫統治的察合台汗國,主要轄區是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

  由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四子拖雷的兒子,忽必烈的兄弟)及其子孫統治的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或伊兒汗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裏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

  由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及其子孫統治的窩闊台汗國,主要轄區是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