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開曆史倒車的秦國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302
  不過其實後世的國家也不是絲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的,也是經過了數年大力鼓勵發展第三產業,以及提倡了多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使得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充足的發展,能夠容納大批就業人員後,才慢慢鼓勵各廠企大搞技術革新,使得各產業的產能大增。

  而經過國家多年的努力,全國農民占比已經從建國初的百分之八十下降到2018年的百分之四十,大量的農民通過進城務工及做生意等手段,已經在城市裏麵紮根落戶,實現了農業人口的大量轉移。

  按照2018年的數據統計分析,全國人口有十四億人,其中四成多一點點為農村居民,約為五億六千萬多人。

  而再認真統計分析之下,這五億六千萬多的農村居民裏麵,真正以務農為生的隻有一億多不夠兩億人,其中有不少是農忙時候才回家幫忙務農,其餘時間出外務工,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已經脫離了農業這個第一產業了。

  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間,全國農業人口不但從占比上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絕對數量也是從三到四億下降到一兩億左右,同樣是縮減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整個國家經過這數十年的調整,已經可以說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發展為第一產業穩健發展,第二產業成為支柱,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第四產業開始萌芽的多產業國家。

  所以從二千年之後,隨著全國物流網絡的逐漸完善,大多數人民群眾已經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戶品嚐全國特產的服務,不論是新疆的哈密瓜,還是蘇杭的大閘蟹,都可以在家裏大快朵頤了。

  產業機械化,對於後世那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或許真是一把雙刃劍,既要考慮到好處,也要充分評估其中的風險。

  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嚴重缺乏人口的社會來說,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就猶如支持秦國統一天下的“耕戰”體係,其實也是有大量應用器械工具減少人力勞作的因素。

  秦國所在的戰國時期,鐵器其實已經大量開始應用,但是冶煉和鑄造的技術相對沒有青銅那樣成熟,於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就大膽開了一個曆史倒車。

  別的國家都是將當時可謂最堅硬的金屬——鐵,盡快大量列裝到軍隊中,曆史上吳、越、楚由於冶煉鑄造行業最為先進,引入鐵製兵器也自是最早。

  傳說中有名匠歐冶子鑄造的天下第一名劍——湛盧,相傳就是用鐵打造出來的,所以才是“湛湛然而黑色也”,也遠比同意時期的劍要長和堅硬。

  但是秦國偏偏不是這樣,將鐵這種堅硬的金屬用來鑄造農具,如犁、鋤頭、耒耜(鏟)等,而軍隊裏麵大量使用的還是青銅兵器。

  秦國的農具如此堅固,加上秦國已經開始立法明文保護耕牛,擅自殺牛者是要論罪的,最重的刑罰乃是殺頭。

  如此一來,秦國的農耕越發發達,這才能支撐得起整個“耕戰”體係,在全國大半青壯都去參軍打仗的情況下,憑著老弱婦孺及一些農作技術豐富的農民,使得整個秦國的農業產出不致出現問題。

  就是依靠這個用出色技術和器械維持的“耕”體係,支撐著勇猛殺敵、誓滅六國的“戰”體係,秦國才能在“長平之戰”中活活耗贏了趙國。

  要知道“長平之戰”中,趙國的補給是要比秦國容易的,但是結果卻是趙國老將廉頗的穩守反擊戰術,被秦國耗至國庫空虛,趙王無法才更換主帥,讓年輕的趙括拚殺一場,反正拚的話還有機會,不拚就肯定輸,之後的結果就是趙國硬是輸掉了這場國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