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古代三尺不一定為一米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367
  而在這個金屬冶煉和鍛造技術遠遠落後於後世的年代,莫說鋼卷尺了,連鋼直尺也不知道還在什麽地方呢。

  所以我所看到的,依然是幾個木匠拿著墨鬥在木板上熟練地“彈線”,然後按照“彈”出來的直線,在直線邊上用刀切、刻、割出四條半寸來寬,深也是約莫半寸的溝來,看來這就是用來基本確定大小的“線”了。

  不過難道剩下的工作都是用刀“挖”出來,這就可有難度了,也相當浪費氣力啊,這個時候,龐興可能看我看得入神,就湊過來向我解釋其中情況了。

  原來今天早上他和數名工匠已經研究過,大小是基本有了定案,就是約占木板的十分之七八左右,這是最大利用的了,太小的話寫不了幾個字,太大的話有影響沙盒的穩定性,畢竟邊太薄的話肯定容易散架的。

  等在木板上劃定了沙盒的大小後,木匠們就會用刨子將框定的地方刨走,那麽木板中部自然就會凹陷下去,形成一個四方形的坑,用來裝沙寫字了。

  龐興說到這裏,那些木匠就從腳下拿上來一件物事,我仔細一看,果然是刨子,隻怪後世已經少有人手工打造家具,這些東西都隻在木材加工廠裏麵才有,我都忘記了“刨子”這件木匠神器了。

  龐興見我還在仔細觀察木匠們的工作,就乘機向我詢問,未知沙盒的深淺可有定例,我一聽就頓時明白了。

  沙盒深淺說真的並無明確定例,能裝沙子寫字就可以了,不過如今龐興負責此事的話,沙盒深淺對他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因為如果太淺的話,裝不了多少沙子,後麵沙盒用起來就會猶如硬木上寫字,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但是如果太深的話,木匠們的工作量就會大大增多,那麽龐興完成此任務的時間就會相應延遲,萬一到時我這邊追問起來,龐興就尷尬了。

  所以龐興見到我後,才數次或直接或間接向我詢問其中的事,看看可有明確定例了,既然龐興也是荊州一係。

  說起來也是諸葛老大和我這邊的支持者,我也不欲難為他,於是我就讓他先去監督木匠們工作,我要細思一下。

  龐興得了準信,自是應諾一聲,就過去跟那些木匠站到一起了,而我就走到一旁樹下,解下水囊,邊喝水邊思考起這個問題來。

  古人說書法大成多用“入木三分”形容,“分”是古代的長度計量單位,同樣的長度計量單位還有“尺”、“寸”、“丈”。

  古代以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而後世所說的三尺等於一米,其實說的是清朝時期的長度,古代曆朝曆代的度量衡,其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都會有出入的。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唐代一尺約為三十一厘米,三尺也約等於一米了,那麽一寸就約為三厘米,一分就約為三毫米,“三分”的話就差不多等於一厘米了,寫的字力透紙背,還能浸入木板一厘米,果然是筆力雄健了。

  不過漢代的“尺”遠少於唐代的“尺”,一尺約為二十一厘米,所以漢代說的大丈夫“昂藏七尺”,其實就差不多等於一米五,這應該算是漢朝男子的平均身高了。

  所以史載關羽“身高九尺”,那麽就是一米八幾差多不有一米九了,在後世都算高的了,漢代時候就是當然的“偉丈夫”了。

  如此算來,漢代“三分”的話就隻有六、七毫米,這樣的話就有點太淺了,在我的預想中,沙盒可是用樹枝寫的,沙土太薄的話,寫字就很難的了。

  既然這樣的話,索性就定一寸好了,按照漢代的長度計量,也就是差不多兩厘米左右,也算是合適了,寫字寫個一厘米深夠了,就算開始不會用力,寫個1.5厘米也怎樣都夠了,兩厘米的話就應該卓卓有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