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蘇不韋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5      字數:1490
  曆朝曆代之法,雖然都是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統治平民百姓而作,但是畢竟統治階級也是基本服從這些法的,所以沒有明顯的惡法或暴虐之法。

  而且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統治平民百姓,在製訂律法和執行律法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柔性,大體都會尊重當時的社會普遍價值觀。

  就像漢朝的時候,當時儒家公羊學派盛行,“大複仇”思想占據主流,所謂“父之仇,弗與共戴天。”,所以官府中人在執法的時候,都會對一些為父複仇的人網開一麵,具體就是對這種人視若無睹,就算有人告發,也是緩慢出動,有意放其離去。

  甚至如果是一些父親被人冤殺,兒子為其複仇的話,社會上都會給予大量同情和幫助,連一些高官重臣都會為其申辯,就在東漢末年,出了一個叫蘇不韋的人殺死高官為父複仇的事。

  蘇不韋的父親名叫蘇謙,在擔任扶風督郵期間,發現了轄下美陽縣縣令魏郡人李暠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但是李暠攀附中常侍具瑗,蘇謙的幾個前任,都對具瑗的權勢極為畏懼,所以沒有人敢去追查法辦李暠。但正直的蘇謙到任後,卻毫不畏懼地展開了調查,最後將李暠彈劾丟官並遣送到左校服勞役。

  此後蘇謙官至金城(今甘肅蘭州)太守,之後蘇謙因事去職,返回家鄉扶風,根據漢朝的法令,凡被免職或被罷免的太守縣令,如果不是皇帝下詔召見,不能隨意去京城洛陽。

  但蘇謙有一次因為一件事情,私自去了洛陽,而在那個時候,身為閹黨的李暠卻擔任了司隸校尉,李暠聽說仇人蘇謙私返洛陽,立即派人逮捕了蘇謙,並嚴加拷問,蘇謙被活活拷死在獄中,即便如此,李暠仍不解恨,又對蘇謙的屍體加刑,以報宿仇。

  蘇謙違規私入京城,分屬有罪,但罪不至死,李暠公報私仇將其拷死獄中,並侮辱屍體,這屬於典型的公報私仇,並且也是冤殺。

  而此時的蘇不韋剛滿十八歲,由於祖上是漢武帝時期的蘇建(蘇武之父),所以按照慣例,作為世家子弟的蘇不韋被征召到公車署,等待朝廷考核並授予他官職。

  在得知父親慘被冤殺之後,蘇不韋果斷放棄任官的機會,將父親的屍體運回家鄉掩埋,但卻破天荒地沒有為父親舉行葬禮,然後發誓立誌要做伍子胥,想方設法為父複仇。

  於是蘇不韋把母親妥善隱藏在武嘉山中,之後自己改名換姓,變賣全部家產招募劍客,想在野外刺殺李暠,但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就在蘇不韋謀劃刺殺李暠的時候,李暠卻已升任九卿之一的大司農,眼看李暠勢大,護衛森然,突襲刺殺之法並不可行,於是蘇不韋和堂兄弟開始偷偷挖地道進入李暠府中,可惜地道挖到了李暠臥室的床底下,蘇不韋和堂兄弟從地道而出的當晚,李暠恰好不在臥室,蘇不韋他們隻能殺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兒子,然後留下書信,揚長而去。

  李暠知道蘇不韋如此強烈的複仇之心後,大為驚恐,對自身的防備更是嚴密,就連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蹤,蘇不韋眼見如此情形,於是暫且放棄刺殺李暠,日夜兼程趕到魏郡(治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潭縣),掘開了李暠父親李阜的墳墓,割下李阜的腦袋,祭奠在父親蘇謙的墓前。之後,蘇不韋又把李阜的腦袋擺放在鬧市大街,貼上一張紙,紙上寫著:“李暠父親的頭。”

  父親因為自己受辱,死後都不得安寧,在那個“仁孝”為本的漢代,李暠當即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是由於自己理虧在先,李暠又不敢上奏朝廷捉拿蘇不韋,於是隻好請辭回家,私下重新修葺了父親的墳墓,並重金懸賞捉拿蘇不韋。

  但一連幾年都沒有抓到蘇不韋,李暠既痛苦,又惱怒,急怒之下得了重病,最終吐血而死,蘇不韋也算是變相地報了父仇,於是他一直隱姓埋名在外躲避,直到遇上大赦,才得以回家。

  蘇不韋此事,得到了當時與許劭(就是那個曾經評價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人。)並稱為“許郭”的名士郭泰盛讚,並言其所謂遠超伍子胥。